学科分类
/ 25
49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前后胎儿脐动脉、肾动脉阻力指数的影响。方法将 2017年 7月 -2018年 8月本院接收的妊娠高血压孕妇 60例纳入至研究组,将同期无妊娠期糖尿病、无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孕妇 60例纳入至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西门子 ACUSON-X3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检测胎儿重量、胎心率、双颈顶和胎儿宫内发育状况,并测量胎儿肾动脉阻力指数及脐动脉指数。结果在肾动脉与脐动脉阻力指数 S/D及 PI方面,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治疗后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新生儿体重和 Apgar评分方面,研究组治疗后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无意义( P>0.05)。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妊娠期高血压胎儿肾动脉及脐动脉阻力指数对临床治疗进行指导,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

  • 标签: 肾动脉阻力指数 胎儿脐动脉 妊娠期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间质性肺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对其动脉气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1日~2020年1月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间质性肺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和观察组(对照组的基础上+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每组患者30例。对比治疗后患者的动脉气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aCO2的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aO2以及PaO2的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症状(咳嗽、肺部啰音、憋喘以及发热)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间质性肺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以及动脉气指标,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间质性肺病 重症肺炎 糖皮质激素冲击 动脉血气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实施长春西汀的效果。方法 抽取2020年4月至2021年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66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抽签法分成两个组进行对比,即参照组、研究组,一组接受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一组接受长春西汀治疗,并对比分析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 脑动脉管血流速度,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长春西汀 慢性脑供血不足 脑动脉血管血流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伴高脂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方法:以本院为单位,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选取到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50例中老年人群作为实验对象,按照体检结将其划分为高血压组(40例)、高脂血症组(38例)、高血压伴高脂血症组(35例)、 健康组(37例),所有对象均接受颈动脉彩超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厚度,对比各组检测结果。结果:高血压组、高脂血症组、合并组颈动脉内-中厚度、斑块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高血压 高脂血症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中厚度 血脂指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康复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收治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计 94 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 n=47 )与采用康复护理干预实验组( n=47 ),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 ,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康复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康复护理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康复护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使用对照分析法开展本次研究,资料为我院普外科血管病区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收治时间: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数量:68例),通过掷硬币法随机分组,观察组34例使用康复护理措施,对照组34例采取常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血压值变化、统计C反应蛋白(CRP)与同型半胱氨酸(Hcy)指标。结果:经过2个月护理后,观察组血压值趋向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护理后CRP炎性指标、Hcy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均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护理中,使用康复护理措施产生的效果十分明显,能够改善患者血压指标,降低CRP与Hcy指标。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康复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实施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筛查的检测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9年2月~2020年2月接收的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50例和健康体检人员50例的检查资料,开展本次研究。将50例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设为患者组;将50例健康体检人员设为健康体检组。2组均接受TCD检测。研究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健康体检者的动脉狭窄检出率,椎基底动脉及颈总动脉(CCA)的搏动指数(PI)值、阻力指数(RI)值。结果:患者组的动脉狭窄检出率(70.00%(35/50),相比健康体检组的10.00%(5/50)而言更高(p<0.05);患者组CCA的PI值(9.36±1.13)、CCA的RI值(0.72±0.05),相比健康体检组的(0.78±0.11)(0.58±0.03)而言均更高(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实施TCD筛查的检测价值显著。

  • 标签: 高血压 无症状性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椎基底动脉及颈总动脉 舒张末期流速 峰值流速 平均流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就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25例护理体会核心进行探究。方法: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选择我院治疗的 25例患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作为探究对象,用随机分组法把要探究的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 12例,观察组患者 13例 ,对照组不给予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得分、心理状态得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能力得分、心理状态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能极大地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十分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护理体会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选用营养干预护理的价值。方法:选 2019.02~2019.9之间社区 50例高血压患者研究,均分为 2组(随机信封法),对照组 25例选用常规护理,观察组 25例选用营养干预护理,对比两组血压水平、饮食依从性。结果:观察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 P<0.05。观察组饮食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 P<0.05。结论:将营养干预护理应用在高血压患者中可提高血压控制效果及饮食依从性,值得借鉴。

  • 标签: 营养干预护理 高血压 血压控制 饮食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1月-2022年5月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观察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现状,且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血压控制效果的因素。结果 在120例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有效控制例数为77,有效控制率为64.17%。在77例血压有效控制例数中,有21例为农村高血压患者,56例为城市高血压患者,从中可以看出城市高血压患者控制情况要好于农村高血压患者(p

  • 标签: 高血压 血压控制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白大褂高血压与正常血压人相比,不接受降压治疗的白大褂高血压患者,与发生心血管基本时间的风险上升36%有关,与全因死亡风险上升33%有关,与心血管基本死亡风险上升109%.而接受治疗,血压得到控制的白大褂高血压患者,死亡风险与血压正常的参与者相比并无显著相关性

  • 标签: 高血压 白大褂高血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在高血压患者中开展全科医生治疗的模式对血压水平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9年 2月到 2020年 3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资料共计 104例,按入院顺序分组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 57例。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控制,观察组采取全科医生模式下的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针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方面,全科医生综合干预的方式能够帮助患者的血压得到更加有效的控制。

  • 标签: 全科医生 高血压 舒张压 收缩压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测量3D-DSA图像上大脑前动脉A2段与前交通动脉的夹角大小,探讨该角度与前交通动脉瘤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对31例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瘤患者的3D-DSA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前交通动脉瘤患者为观察组,其余患者为对照组,使用配套软件分别测量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大脑前动脉A2段与前交通动脉(ACoA)的空间角度,利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两组间的差异性。结果31例患者中前交通动脉瘤者15例,对照组16例。观察组A2-ACoA夹角平均为140.5°±19.76°,对照组平均夹角为114.7°±16.73°,统计分析两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t=3.928,P〈0.001)。结论大脑前动脉A2段与前交通动脉的空间夹角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生有相关性。夹角大者易于发生前交通动脉瘤。

  • 标签: 大脑前动脉 前交通动脉 血流动力学 角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