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计划生育服务站福建福州350100)摘要目的了解闽侯县收容教育所学员主要性传播疾病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匿名了解调查人群性生活史、性病感染史和性病知晓情况,取调查人群静脉行HIV抗体初筛和梅毒血清与检测,取尿道拭子/宫颈分泌物检查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支原体培养等。结果此人群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发病率最高,隐性梅毒其次;避孕套的知晓率及使用率均较低,性伴侣杂多。结论应加强嫖娼、卖淫人员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感染 调查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053-02
  • 简介:(闽侯县计划生育服务站福建闽侯350100)摘要目的了解闽侯县收容教育所(闽侯县计生站与闽侯县妇幼保健院合办的简称)学员主要性传播疾病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匿名了解调查人群性生活史、性病感染史和性病知晓情况,取调查人群静脉行HIV抗体初筛和梅毒血清与检测,取尿道拭子/宫颈分泌物检查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支原体培养等。结果此人群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发病率最高,隐性梅毒其次;避孕套的知晓率及使用率均较低,性伴侣杂多。结论应加强嫖娼、卖淫人员的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感染 调查中图分类号R1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73-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半乳糖症”患儿临床表现及其诊断。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确诊为“半乳糖症”患儿1例,对其血尿常规、肝脏ECT、肝脏B超、透露核磁共振结果进行分析,以及其家庭成员遗传代谢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肝脏ECT提示肝脏摄取功能减低,肝脏B超提示肝脏增大,头颅磁共振检查可见异常信号。遗传代谢基因检测发现患儿GALT基因出现复合杂合核苷酸变异,且其父母均为杂合子,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确诊为“半乳糖症”。结论经遗传代谢基因检测可确诊“半乳糖症”的患儿,在日后临床治疗其日常喂养的过程中可以起到指导性作用。

  • 标签: 半乳糖血症 回顾性分析 基因检测
  • 简介:摘要尿酸属于一种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血尿酸(SUA)的升高会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提高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特别是女性冠心病患者,其发病率相对更高。相比正常的青少年血压水平,SUA每升高1mg/L,则其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的发生率就会提升50%,且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高尿酸症(HUA)患者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等疾病发生危险都相对较高,因而容易出现脂质代谢紊乱、肥胖、胰岛素抵抗等问题。

  • 标签: 高尿酸血症 心血管疾病 代谢疾病
  • 简介:摘要本文对临床各科住院患者212例进行了末梢淋巴细胞计数,同时以健康体检者37例作对照,结果表明各科住院患者,不论患何种疾病,其末梢淋巴细胞数较健康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下降程度以病毒性肝炎为甚;糖尿病患者下降幅度较小。末梢淋巴细胞计数中、老年患者与年龄无明显关系,主要与病种病情有关;儿童病例与年龄有关。与病种病情亦有关。其它影响末梢淋巴细胞的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淋巴细胞计数 末梢血 临床各科疾病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尿酸症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性及其相关性。方法对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接受体检的432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血液生化指标体检(另包括血压和心电图检查),观察记录不同尿酸水平患者并发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比例。结果高尿酸症患者的检出率约为21.06%(91例),且高尿酸症合并各类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正常尿酸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尿酸含量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作具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尿酸含量水平越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也越高。

  • 标签: 老年人 高尿酸血症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全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感染性疾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感染性疾病患儿共166例,将患儿按照感染的方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全部为细菌性感染,对照组患儿全部为病毒性感染,结合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计数和阳性率的比较分析。结果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患儿的全C反应蛋白和常规中白细胞都显示出了升高状态,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另外观察组全CRP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C反映蛋白的检测方法方便且快速,加上血常规白细胞联合检验,对于儿科感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全血C反映蛋白 血常规 儿科 感染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检测全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指标的诊断结果。方法研究时间2014年8月—2017年8月,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72例细菌性感染性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6),对照组采用血常规检查诊断,研究组采用全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对比分析两组诊断准确率、检出情况、敏感度、特异性、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对白细胞计数与全C反应蛋白浓度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显示,研究组诊断准确率、检出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计数与全C反应蛋白浓度相关性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越高全C反应蛋白浓度越高。结论在研究全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中,全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以作用诊断细菌性感染的常规手段。

  • 标签: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儿科细菌性感染性 白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常规检查联合全C反应蛋白检验诊断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儿科在2018年1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221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所有患儿开展血常规检查、全C反应蛋白检验、血常规检查和全C反应蛋白检验方法联合检验,比较三种检验诊断结果的阳性率。结果全C反应蛋白检验中,135例患儿检测结果为阳性,诊断阳性率61.1%;血常规检查中,140例患儿检测结果为阳性,诊断阳性率是63.3%;全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中,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儿197例,诊断阳性率是89.1%,显著高于全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进行单一检验的阳性率,差异显著(χ2=6.277,8.03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检查和全C反应蛋白共同检验用于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阳性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细菌感染性疾病 全血C反应蛋白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静脉和末梢血糖检验结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我院糖尿病血糖检验总共65例作研究对象,采用掷硬币法分组。一组为静脉检验,29例患者,设对照组。另一组末梢检验,36例患者,设实验组。组间比较结果。结果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餐后8h血糖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和末梢血糖检验结果无明显差异,都有可行性,但相比之下末梢检验更简便、快捷,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糖检验 静脉血 末梢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与末梢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比较。方法选择100例住院病人,患者的静脉和末梢同时采集,测定血常规的结果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数据,对比分析静脉和末梢测得的血常规的差异。结果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与末梢血常规结果显示,两组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色素(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H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等8个参数,结果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静脉与末梢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不大,但采用静脉检验有时更明显。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 血液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观察使用全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中,研究对象均为在我院儿科治疗的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共60例。治疗时间均为2013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经过患儿家属同意后,使用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分为3组。其中一组患儿单独进行血常规检验(甲组),一组患儿单独进行全c反应蛋白检验(乙组),一组患儿进行全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丙组)。对比三组患儿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甲组患儿的诊断准确率为63.33%,乙组患儿的诊断准确率为66.67%,丙组患儿的诊断准确率为93.33%。丙组显著优于甲组与乙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在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进行检验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值得在今后的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全血c反应蛋白 细菌性感染性疾病 血常规检验 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血常规检验中采集末梢和静脉检测的效果。方法自我院2014年8月~2015年3月的健康体检者中选取80例充当试验对象,根据规程对其末梢与静脉进行采集和检验,通过对比两者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及血小板(PLT)几项指标验证样本的重复性与不同时点的检测情况。结果①研究显示,静脉2次检验结果的重复性较接近,而末梢2次检验差异性较大,重复性较静脉略差,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0h比较,末梢1h时的WBC、RBC等数值明显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静脉未见显著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检验中采集静脉行血常规检验,相比末梢检测更利于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值得推荐。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末梢血 静脉血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常规检验中的末梢与静脉检验结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2015年4月—2016年2月期间接收的86例血常规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6例患者均实施静脉、末梢采集工作,综合对比2项血液标本的检验结果差异。结果本研究86例患者的静脉及末梢检验结果对比可知,除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水平不具明显差异外,末梢检验组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TC)、血小板(PLC)、平均红细胞体积(HCV)等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静脉检验结果,组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检验过程中,静脉检验结果相对末梢检验结果较稳定,且检验数值也较精确,能够为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合理参考,值得综合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检验 结果差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血常规检验中静脉检验和末梢检验的结果比较情况。方法选取96例血常规检验患者为研究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8例。予以对照组末梢检验,予以研究组静脉检验,比较观察实施不同检验方式患者的检验结果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MCHC和Hb、RBC和PLT等指标检验结果低于研究组,MCV和WBC指标检验结果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检验结果和静脉检验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相比末梢检验,给予患者静脉检验,既能有效提升临床诊断准确性,而且还能提高该检验准确度和稳定性。

  • 标签: 末梢血检验 静脉血检验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末梢涂片显微镜查真菌是否可靠。方法我院血液科恶性血液病合并感染的病人末梢涂片显微镜查真菌、培养,同时静脉外周血涂片查真菌;对照组为正常人及同期骨穿病人末梢涂片。结果恶性血液病病人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长或终末期合并长期严重感染的病人末梢涂片查到真菌,培养阴性。对照组为正常人及同期骨穿病人末梢涂片未查到真菌。结论真菌菌血症病人末梢可查到真菌。

  • 标签: 末梢血涂片 真菌 真菌血症 血液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比较末梢与静脉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7年3月—2017年5月2000例血常规检验者,双盲法纳入分组,观察组(n=1000)采用静脉采血方法,对照组(n=1000)给予末梢采血方法,对比两组受检者检验情况。结果对照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均低于观察组,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末梢和静脉作为血常规检验血液样本,检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相比之下,采用静脉采血方法进行检验,其实测值更为准确,且稳定性较高,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毛细血管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情况。方法90例体检人群分别采集其空腹静脉血液、空腹毛细血管血液行血常规检验,记录不同血样来源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等血常规项目检验结果。结果90例体检人群静脉血样Hb、PLT、RBC均显著高于毛细血管血样,而其WBC则显著低于毛细血管血样,P均<0.05。结论利用静脉行血常规检验结果更为准确,有利于提高疾病诊治效果及预后,对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血常规 静脉 毛细血管 检验结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140例血常规静脉与末梢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期间需要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末梢进行检验,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进行检验,分析对比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压积(HCT)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含量(Hb)、血小板(PLT)以及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W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方面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常规静脉与末梢检验结果存在这明显的差异,静脉检查的稳定性以及准确性更具有优势,临床上应该优先选择应用。

  • 标签: 血常规 静脉血 末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