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理想可以分为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是对崇高的社会制度的向往;个人理想是指在学业成就、未来职业、道德人格以及家庭生活方面的追求目标。根据认识能力的不同,小学高年级和中学低年级学生具体形象理想较多。对小学而言,这里的具体形象理想主要是指对学业成就和未来职业的追求目标。理想发挥着导向的作用,就像罗盘一样指引着认识的航向。有了理想,认识的航船才不会迷失方向。

  • 标签: 小学生 城乡 学业成就 社会制度 家庭生活 道德人格
  • 简介:小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曾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 标签: 学习数学 小学生学习 技法激发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费县2015-2016年中小学体检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费县2015年、2016年在校中小学健康体检情况,记录各年度中小学常见病发生率,如视力不良、龋齿、超重等。结果2016年费县在校中小学超重(11.49%)、视力不良(34.47%)发生率均较2015年(分别为13.72%、37.53%)显著下降,数据对比P<0.05;两年度在校中小学龋齿发生情况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费县2016年中小学体检结果优于2015年。

  • 标签: 中小学生 健康体检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年来乐清市中小学近视率变化情况,为降低中小学近视率提供参考。方法调查本市2010年到2015年历年的中小学近视率变化情况看,总结近视的影响因素、预防及矫正方法。结果2010年到2015年我市中小学近视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乐清市中小学近视率逐年上升,因此,教育及卫生行政部门应给与足够的重视,加强中小学近视眼的防治工作,促进中小学健康成长。

  • 标签: 中小学生 近视 预防 矫正
  • 简介:摘要人脑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人只有醒着,就能不断地从眼睛或耳朵等感觉器官接收外界的信息,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加工活动,直到人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人们生活的世界,信息无所不在。同样小学作为少年儿童也有适应和处理信息的本能。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充分了解少年心理,让暗示在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发挥最大作用。小学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承受范围、认知程度都有别于成人,对小学的日常行为规范及学习习惯的养成进行心理干预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 标签: 心理学 暗示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小学生学习习惯
  • 简介:目的该研究主要是调查目前城区小学的自我中心行为状况,找到更有利于引导儿童做出利他行为的方法。方法主要釆用现场实验研究,随机抽取城区各年级的小学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儿童的自我中心行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各个年级的小学在有老师的表扬下都会比在有老师的鼓励下做出更多的利他行为(P=0.46)。在有老师的表扬下,高年级的学生出现了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做出利他行为来(P=0.12)。结论我们应从转移家庭注意的焦点、培养移情能力、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和榜样学习等四个方面来努力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健康发展。

  • 标签: 小学生 表扬 老师 集体活动 移情能力 年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学龋齿的发病原因,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对2015年3~4月参加体检的600名小学为研究对象,采用口腔检查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龋齿组)174例及对照组(正常组)426例,同时对两组儿童日常刷牙次数、刷牙方式以及饮食习惯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造成龋齿的发生原因。结果调查资料显示,学生龋齿患病率为29%,观察组学生喜欢吃零食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每天刷牙次数>2次、刷牙正确率、刷牙时间>3min、饭后漱口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儿童龋齿的发生与刷牙方式、刷牙次数与饮食习惯有较大关系,应加强龋齿健康知识与预防,搞好口腔卫生等,降低龋齿发病率,为学生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

  • 标签: 龋齿 病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当前小学独生子女家庭依然很多,许多孩子都以“独”为特性,再加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到位,导致他们根本不懂交往与亲和,在家庭与学校教育中也缺乏合作、共生、互生等理念的渗透,这让他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与精神意识经常性陷入矛盾,在学校与同伴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并不融洽。为此,本文就提出了基于沙盘游戏技术的小学同伴关系改善技术,希望深层次研究沙盘游戏在小学同伴关系实践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 标签: 沙盘游戏技术 小学生同伴关系 心理健康 实践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民族地区小学行为特点,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家长用表)以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巍山地区某所小学195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况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7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8%。结果小学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5.8%,其中男生行为问题的发生率为16%,女生行为问题的发生率为15.6%。在各个行为因子分的性别差异比较中交往不良,强迫性和多动呈显著差异(P<0.05)。在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相同因子差异比较中攻击性和违纪呈显著差异(P<0.05)。少数民族与非少数民族儿童行为问题因子差异检验中,少数民族男童与非少数民族男童在体诉和攻击性上有显著差异,少数民族女童与非少数民族女童在社交退缩因子上有显著差异(P<0.05)。男女儿童在年龄差异比较上无显著性(P>0.05)。结论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行为问题检出率较高,提示我们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行为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 标签: 少数民族地区 小学生 行为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学场认知方式与数学综合能力的关系。方法选取某小学二、四、六年级全体学生进行数学综合能力测试,按成绩总分排名,分别取三个年级前后各15名同学作为研究对象,之后对其作场认知方式的测验并分析结果。材料中国小学数学能力测试量表,镶嵌图形测验。结果六年级小学数学测验高分组的镶嵌图形得分比数学低分组高(t=3.777,P<0.05),二、四年级内数学测验高低分组间的镶嵌图形得分无明显差别(t2年级=1.515,t4年级=1.954,P>0.05);数学测验高分组的镶嵌图形得分随着年级的增大而增高(P<0.05),数学测验低分组的镶嵌图形得分的年级间比较仅表现为二年级与其他年级存在差异。结论高年级小学的数学综合能力越强,其场独立性水平越高,而中、低年级小学的数学综合能力与其场认知方式无关;数学综合能力高的小学年级越高其场独立趋势越强,数学综合能力低的小学其场独立性水平仅在二年级与其他年级间表现出差异。

  • 标签: 场认知方式 数学综合能力 镶嵌图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现在我国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基础教育已基本达成共识,其目的都是为了努力提高中小学的心理素质,加强对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国社区医院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社区资源整合不足,教育途径和内容单一,社区医院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和研究与社会发展极不同步等状况。本文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与讨论,进一步地为社区医院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明了方向。

  • 标签: 社区医院 中小学生 心理 健康教育 策略
  • 简介:运用“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对陕西省咸阳市、延安市、宝鸡市、渭南市、铜川市、西安市、榆林市随机抽取的35个自然班的1000名中小学进行测查.旨在了解陕西省中小学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陕西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是比较好的.但在个别分量表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女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男生;影响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 标签: 陕西 中小学生 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园健康知识普及的效果,以便对健康教育园今后的工作起到更好地引导作用。方法以苏州市所有6个非县级市区县(姑苏区、吴中区、相城区、工业园区、高新区和吴江区)的中小学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对研究区域年龄在7~18岁的各中小学学生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参观教育前后健康素养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健康素养知识的知晓率在参观前为55.24%,参观后为74.18%,提高了18.94个百分点,参观前后的知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0.72,P<0.001)。结论健康教育园的建设使中小学健康素养知识的知晓情况高于干预前,对提高健康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健康教育园 健康知识 知晓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柳州市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睡眠状况,为制定改善ADHD儿童的睡眠状况、提高ADHD儿童生命质量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柳州市城区一~六年级9628名学生进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筛查,同时调查儿童睡眠状况。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为ADHD的诊断标准对可疑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诊断学访谈,采用卡方检验分析ADHD儿童与对照组儿童睡眠情况的差异。结果经DSM-IV确诊的ADHD儿童有468例,患病率为4.86%。在所有调查儿童中,睡眠障碍主要包括尿床899人(9.33%),说梦话3500人(36.35%),睡行707人(7.34%),打鼾2758人(28.64%),噩梦惊醒2566人(26.65%)。468名ADHD儿童中,64.32%儿童存在睡眠障碍;ADHD与睡眠障碍的共病发生率为3.13%。ADHD儿童睡眠状况不好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儿童,两组儿童睡眠状况分布的差异显著(χ2=35.451,P<0.001);ADHD儿童夜间上床需要超过30分钟才可以入睡的比例远高于非ADHD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54,P<0.001)。结论ADHD儿童存在入睡困难及睡眠质量降低等影响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因此需要及早进行治疗干预,降低因疾病给儿童带来的影响。

  • 标签: 小学生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睡眠障碍 共患病
  • 简介:摘要随着心理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推进,我们更加关注中小学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中小学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心理生理的全面发展的一个要求,通过探讨中小学心理症结,为更好地提高中小学人际交往自信心,提高社交能力等提供重要的指导。当前中小学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对中小学的身心健康具有很大的反作用,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对当前中小学人际交往的心理症结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具体的辅导策略,以期为改善中小学不良的人际交往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 标签: 中小学生 人际交往 心理症结 辅导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试点小学学生口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前后,对比分析口腔保健相关态度、知识及相关行为的差异,旨在为固原市小学口腔健康教育及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体抽样方法,从固原市8所试点小学中随机抽取1所小学117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后就口腔健康知识与行为进行调查,统计对比结果。结果干预前后,学生在口腔保健态度、知识、行为(刷牙的频率、方法、牙刷的选择、含氟牙膏的使用、刷牙的目的等)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结论通过对学生的口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干预活动,有效提高了小学的口腔健康知识水平,改变了不正确的态度及行为方式,对促进小学口腔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小学的口腔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应有计划、系统、长期的进行。

  • 标签: 小学生 口腔健康教育与促进 口腔保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柳州市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饮食状况,为制定改善ADHD儿童饮食行为、提高ADHD儿童生命质量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柳州市城区一~六年级9628名学生进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筛查,同时调查儿童饮食状况。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为ADHD的诊断标准对可疑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诊断学访谈,分析比较ADHD儿童与对照组儿童饮食行为的差异。结果确诊ADHD儿童468例,患病率为4.86%。ADHD儿童的厌食行为率与挑食行为率均高于非ADHD儿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DHD儿童与非ADHD儿童在吃饭时间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04,P=0.005),吃饭时间大于45分钟的ADHD儿童多于非ADHD儿童,吃饭时间在25~45分钟内的ADHD儿童也多于非ADHD儿童。结论ADHD儿童存在厌食、挑食等影响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可期望通过改善进食习惯以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

  • 标签: 小学生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饮食 健康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