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低CT增强扫描碘对比外渗。方法选取我院200例采用碘对比注射行CT增强扫描检查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注射碘对比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后碘对比外渗发生2例,发生率为2%。对照组发生碘对比外渗11例,发生率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CT增强扫描碘对比外渗率和外渗程度,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CT增强扫描 碘对比剂 外渗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低CT增强扫描碘对比外渗。方法选取我院200例采用碘对比注射行CT增强扫描检查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注射碘对比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后碘对比外渗发生2例,发生率为2%。对照组发生碘对比外渗11例,发生率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CT增强扫描碘对比外渗率和外渗程度,保障患者安全。

  • 标签: CT增强扫描 碘对比剂 外渗护理
  • 简介:摘要增强扫描。对比外静脉外渗损伤机制,对比外渗原因,干预。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我院眼科业务不断扩大,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患者的数量的增加,药液血管外渗情况也时有发生。由于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要求造影的注射速度较快,用量每次3毫升,若不密切观察或操作技术不熟练,会致使造影已不再进入血管,加上加压注射,容易发生造影外渗。本次主要研究眼底血管造影导致造影静脉外渗的原因,并探讨相应对策。

  • 标签: 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剂外渗 局部肿胀 疼痛 硫酸镁持续湿敷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并分析在CT增强扫描检查过程中发生造影血管外渗的原因,护理人员采取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手段。方法CT增强扫描检查前,护理人员做好患者思想工作,熟练操作及发生造影外渗后的及时处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患处连续敷湿土豆片及积极对症处理,没有1例造影外渗患者发生并发症。结论当发生造影外渗时,患处敷湿土豆片的消肿止痛效果明显优于临床常用的硫酸镁湿敷,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多排螺旋CT 增强扫描 高压注射器 造影剂 外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品管圈应用于降低造影血管外渗的效果。方法从2014年1月开始,在我院放射开展品管圈活动,将活动实施前一年造影血管外渗率和患者满意度作为对照组,将活动实施后一年的相关数据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造影血管外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放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进行检查时造影的血管外渗率,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影像学检查的质量,使患者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造影剂 血管外渗 活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各项检查手段对于气肿性肾盂肾炎影像学表现的诊断的优越性。方法分析40例气肿肾盂肾炎病人,对比腹平片、静脉肾盂造影、B超及CT检查的诊断率分别为(40%、40%、10%、100%)结果CT影像具有特征性表现,即分早期脓肿形成期及晚期表现。结论CT检查及诊断气肿性肾盂肾炎最准确的方法。

  • 标签: 气肿性肾盂肾炎 CT影像诊断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比对不同心功能状态患者肾功能的影响;不同心功能状态患者对比肾病的发病率差异。方法收录354例行冠脉介入诊疗的冠心病患者,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三组(心功能Ⅰ-Ⅱ级为1组,心功能Ⅲ级为2组,心功能Ⅳ级为3组);观察对比碘普罗胺注射液对三组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结果[1]术前基础血肌酐比较,三组无统计学差异,P=0.49;[2]术后48-72小时血肌酐,2﹑3组与1组比较,3组与2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3]组内比较1组患者术前与术后肾功能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2组和3组患者,术前与术后肾功能明显下降,P<0.001。[4]以血肌酐升高≥44.2μmol/L为标准,对比肾病发生18例(发病率5.1%),其中1组0例,2组6例(发病率6.7%),3组12例(发病率9.8%),P<0.01;以血肌酐升高大于基础肌酐25%为标准,对比肾病发生71例(发病率20.2%),其中1组11例(10.4%),2组16例(发病率12.6%),3组44例(发病率36.1%),P<0.01。结论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高,即心功能的下降,对比对肾功能的影响越显著,对比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心功能分级 心力衰竭 对比剂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CT增强扫描造影外渗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150例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造影外渗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造影外渗总发生率为1.33%,护理满意率为94.67%,对照组患者造影外渗总发生率为10.67%,护理满意率为78.67%,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CT增强扫描造影外渗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外渗 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对数字化放射影像与X线影像在骨质疏松测定中的对比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142例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X线影像测定,观察组患者使用数字化放射影像测定,对比两组患者测定结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测定方法的异常阳性率情况,观察组患者阳性68例,对照组患者60例;观察组患者阴性3例,对照组患者11例。观察组异常阳性率95.7%明显高于对照组84.5%;观察组患者测定效果总有效率98.5%明显高于对照组87.2%。结论临床在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测定中,使用数字化放射影像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以准确测定患者是否患有骨质疏松,相比较于X线影像,具有更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数字化放射影像 X线影像 骨质疏松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充分水化治疗对预防对比肾病的重要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包括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PCI)246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23例。其中实验组予充分的水化治疗方法,而对照组则予常规治疗。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全部监测血肌酐。结果实验组经充分水化治疗后,对比肾病出现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补液充分水化治疗可显著减少造影肾病的发生,利用充分水化方法可有效预防对比肾病。

  • 标签: 充分水化治疗 对比剂肾病 预防作用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胃肠道间质瘤应用钡造影及CT扫描的影像。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应用钡造影及CT扫描。观察分析间质瘤性质、部位、CT影像特征及钡造影表现。结果30例患者中,间质瘤恶性15例、良性7例、交界性8例。钡造影显示良性间质瘤体积较小,表现为蠕动波变小,腔内小充盈缺损;而经CT平描,间质瘤密度呈均匀强化。CT平扫显示密度不均,且壁外或跨壁巨大肿块;增强扫描后主要为不均匀强化。结论采用钡造影检查胃肠道间质瘤缺乏特征性,但在初步定性、发现及定位病变方面有利,而采用CT扫描特征性较强,且针对间质瘤的定位和准确定性意义重大,因此临床应用时需将两者联合使用。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钡剂造影 CT扫描 影像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流速碘对比在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方法搜集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接受碘对比CT增强检查的病例,按碘对比的不同流速抽取病例分成4.5mL/s组和3mL/s组,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5mL/s组发生轻度不良反应8例,3mL/s组发生轻度不良反应5例,均无中度、重度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T增强检查过程中,非离子型对比是一种安全、稳定、可靠的碘对比,然而碘对比的特性,以及注射速率的不同,会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发生。在临床工作中,一定要掌握检查的注意事项,做好检查流程的每一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不同流速碘 CT增强检查 对比剂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进行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电图以及影像学变化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9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已确诊,并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测以及CT/MRI影像学检查,就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存在有心电图明显变化的患者有50例,占据55.56%,其中40例脑出血患者中就有35例存在有明显心电图变化,其比例为87.50%。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以及影像学变化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性,可以在此基础上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深入的探究,并为后续的治疗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心电图 影像学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静脉输液外渗情况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及痊愈时间、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输液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降低静脉输液外渗几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静脉输液 外渗 优质护理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120例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处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处理后,120例静脉输液外渗患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有效率达100%。结论找到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处理,可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静脉输液 外渗原因 分析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X线、CT和MRI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80例,均进行X线、CT、MRI影像诊断,比较诊断准确率。结果X线、CT和MRI影像诊断期股骨头缺血坏死阳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5.2%、67.6%和93.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MRI诊断准确率最高,CT次之,X线敏感性最差,因此,MRI是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最佳的诊断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 标签: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X线 CT M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