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MRI影像诊断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关于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MRI影像诊断对比研究

李淑寿

李淑寿

(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人民医院影像科青海西宁810100)

【摘要】目的:对比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X线、CT和MRI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80例,均进行X线、CT、MRI影像诊断,比较诊断准确率。结果:X线、CT和MRI影像诊断期股骨头缺血坏死阳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5.2%、67.6%和93.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MRI诊断准确率最高,CT次之,X线敏感性最差,因此,MRI是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最佳的诊断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关键词】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X线;CT;MRI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7-0101-02

股骨头缺血坏死(INFH)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骨科疾病,在30~60岁的男性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其发生原因有很多,包括酗酒、外伤或长期服用激素物质等。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常规检查很难发现异常,在中晚期后才会表现出明显的异常症状,此时治疗已经比较困难,会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因此,对于股骨头缺血坏死,应该及早诊断,在早期予以发现并治疗,本文就选取85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探讨X线、CT和MRI影像诊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80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29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1.3±3.5)岁,分别有55例单侧和25例双侧,股骨头缺血坏死共105个;病程1~5个月,平均(2.5±0.5)个月。所有患者均确诊为早期INFH,临床表现有髋部疼痛、跛行、活动障碍等。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依次进行X线、CT、MRI影像诊断。X线诊断使用我院东芝DFWX线机,分别拍摄髋关节部位正位和斜位影像,部分患者还需拍摄侧位影像。CT诊断使用Philips16层螺旋CT机,扫描条件为:层厚5mm,间距5mm,骨窗窗位和窗宽分别是400和1400,软组织窗窗位和窗宽分别是50和350。MRI诊断使用贝斯塔0.35T磁共振扫描仪,以SE序列分别对股骨头的横断面和冠状面进行扫描,扫描条件为:层厚5mm,间距6mm。

1.3分期标准

参考1996年Froberg分期标准,股骨头缺血坏死分为5期。Ⅰ期:X线片无异常,患者无临床症状,病理检查发现骨坏死;Ⅱ期:患者表现有轻微髋痛症状,负重后疼痛加剧,X线片呈现阴性;Ⅲ期:X线片发现骨密度异常,股骨头出现明显坏死,临床症状明显;Ⅳ期:患者临床症状严重,有软骨下骨折和新月征现象,股骨头出现塌陷;Ⅴ期:髋关节间隙变窄,关节活动困难。其中,Ⅰ期~Ⅲ期是股骨头缺血坏死早期。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组研究中,80例患者共有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105个,其中,X线诊断出33例37个,CT诊断出58例71个,MRI诊断出74例98个,诊断准确率依次为35.2%、67.6%和93.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三种方法得到的影像,X线片的影像特征为:股骨头中有局灶性硬化和囊性变现象;CT诊断的影像特征为:髋关节有囊性变,出现关节腔积液,滑膜厚度增大,骨小梁发生变粗、扭曲,股骨头中的“星芒征”消失,有时会发生半月征;MRI诊断的影像特征为股骨头内显示出点片状的T1和T2信号,部分有骨小梁结构改变现象。

3.讨论

股骨头是人体下肢和上体连接的重要部位,一旦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髋关节就会出现明显疼痛,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股骨头缺血坏死发展到中晚期时,会发生股骨头塌陷变形,给髋关节的正常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患者跛行,更为严重者,甚至会直接使患者残疾。因此,做好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及早发现病情并进行治疗,对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愈后有着重要意义。

在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中,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并不明确,普遍的观点是创伤、酗酒、皮质类固醇类激素等是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主要诱导因素,其发病过程是股骨头供血减少,进而导致骨细胞和骨髓细胞发生坏死[2]。

X线、CT、MRI影像诊断是股骨头坏死临床诊断常用的手段,其中,X线片和CT检查的原理是股骨头密度变化,以骨密度差异情况来判断是否发生病变以及病变程度;MRI是通过多序列多方位来对病变进行观察,根据序列参数提供的T1和T2信号来对病变进行诊断。

在实际应用当中,X线片具有密度分辨率低的缺点,股骨头缺血坏死在发病早期时,骨质密度和骨形态的变化都不明显,所以,X线的诊断准确率偏低;相比于X线片,CT检查的密度分辨率相对较高,能够发现股骨头的早期病变,通过观察股骨头结构的局灶性硬化和囊性变来判断病变,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也相对较高。在MRI检查中,MRI影像可以准确反映出股骨头缺血12~48h后的骨髓细胞和骨细胞死亡及崩解后导致的局限性炎症,而坏死区域周围充血水肿和炎性心包浸润区域,会在MRI中显现出明显的T1WI线性低信号,表现为“双线征”,所以,MRI检查对股骨头早期坏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3]。

在本组研究当中,X线、CT、MRI影像诊断对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准确率依次为35.2%、67.6%和93.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这一结果表明,MRI检查方法的敏感性显著高于X线和CT检查,可以更准确、科学地诊断出患者病情,为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及早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早期股骨头坏死最佳的诊断方法是MRI检查,不仅诊断的敏感性高,且能够准确反映病变时期和范围,在诊断效果上远远优于CT和X线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丁琴妹.X线、CT及MRI对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价值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6):784785.

[2]张敏,杜炯,黄学菁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MRI特征性表现比较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124-127.

[3]李静.52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MRI和X线、CT诊断对照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2,09(23):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