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沙芬缓释混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感染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校医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诊治的感染咳嗽患者中抽取210例作研究对象,并经随机抽签方式分组,治疗组(n=105)采取右美沙芬缓释混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对照组(n=105)单纯采取右美沙芬缓释混液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咳嗽评分变化以及耐受性。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咳嗽症状评分是(1.42±0.1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5±0.41)分(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的耐受性均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沙芬缓释混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感染咳嗽的临床疗效肯定,且患者对其耐受性较高,值得借鉴。

  • 标签: 右美沙芬缓释混悬液联合孟鲁司特钠 感染后咳嗽 耐受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2013年11月22日青岛黄岛区大煤炸受伤人员发生创伤应激障碍情况,探讨支持干预措施。方法对青岛某医院50例黄岛大爆炸受伤人员进行观察了解,采用数据表格记录法对伤员创伤应激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通过分析应激反应症状,探讨干预措施。结果50例伤员中共有13例发生不同症状的应激反应,占比率26.0%。其中9例为中轻度,占比率18.0%;4例为重度,占比率8.0%。结论经历重大灾害且受伤伤员,在后期的治疗中,由于多方面原因心理因素极不稳定,导致应激反应发生。需给予专业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缓解情况,做好心理康复工作。

  • 标签: 灾后 伤员 创伤后应激障碍 黄岛大爆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10例急性喉炎的小儿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通过布地奈德混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在疗效的比较上,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状缓解时间的比较上,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疗效肯定,可迅速改善患儿症状,适合于临床应用。

  • 标签: 小儿急性喉炎 布地奈德混悬液 雾化吸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布地奈德混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40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布地奈德混液1.0mg/次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70例)及布地奈德混液0.5mg/次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70例),对比患儿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72h肺部哮鸣音、喘息、咳嗽、呼吸困难症状严重程度的总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4.3%)与对照组患儿(2.9%)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接受高剂量布地奈德混液治疗,能快速改善患儿症状严重程度,同时患儿治疗期间安全性未受到高剂量治疗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哮喘 急性发作 布地奈德 雾化吸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口服布洛芬混液与对乙酰氨基酚治疗小儿高热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患有小儿高热患者,并根据使用药物的不同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口服布洛芬混液治疗)和观察组(对乙酰氨基酚治疗),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儿用药前后体温控制情况以及退热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用药前后体温控制情况以及退热治疗比较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服布洛芬混液能在短时间内有效的控制患儿的体温,具有较好的退热效果。

  • 标签: 布洛芬混悬液 对乙酰氨基酚 小儿高热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在健康体检中,检的健康管理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自己工作严格要求,也是对受检者健康的重视,对于部队而言,健康体检的准确性和重要性值得高度重视,笔者就我部检健康管理内容进行归纳并做好相关体会,为以后工作的整理和改进提供依据。

  • 标签: 检后 健康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进行了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后护理观测及分析,观察护理过程中病人出现的各种可能的问题并积极处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随机抽取院内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期间55例实施了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病例,针对这些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出现的状况及问题进行总结,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在随机抽取的55例病例中,55例患者均痊愈康复出院,其中32例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现象,15例有小于38℃的低烧,53例患者均有疼痛,疼痛的程度与等级不同,1例发生胆漏,无术后感染及出血的患者。在术后实施的遵循操作规定、步骤严密、制度精确、积极主动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帮助患者预后康复,大大减少并发症概率。

  • 标签: 胆囊切除 术后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截肢的康复治疗方法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截肢患者康复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正确看截肢,术后恢复良好,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成功安装假肢,功能良好。结论虽然每个截肢者都希望能恢复被截去的肢体,尽可能保持正常的肢体外观,但在装配假肢时,要充分考虑到穿戴假肢对基本功能的影响,以功能代偿为主。

  • 标签: 截肢后 康复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万托林联合布地奈德混液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98例疗效观。方法用0.5毫升万托林雾化溶液加入到生理盐水两毫升中,雾化吸入一日两次,布地奈德混液1mg,加入到生理盐水两毫升中,雾化吸入一日两次。结果是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上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万托林联合布地奈德混液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疗效显著。

  • 标签: 万托林 布地奈德 氧气驱动雾化 支气管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特布他林雾化联合布地奈德混液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者60例,对其分组采用随机原则进行,其中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混液进行治疗,实验组实施特布他林雾化联合布地奈德混液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其中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3%,实验组96.6%,实验组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特布他林雾化联合布地奈德混液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者实施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特布他林雾化 布地奈德混悬液 咳嗽变异性哮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外伤康复的常见问题处理及康复治疗。方法选取对2013年3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手外伤患者34例的康复特点及临床治疗分析。结果经1~3个月治疗,主动活动范围优15例,良16例,中2例,差1例,有效率97.05%。被动活动范围优15例,良17例,中2例,有效率100%。结论预防、减轻肿胀,促进组织愈合,缓解疼痛,预防肌肉误用、失用或过度疲劳,避免关节再损伤,恢复与重建感觉功能等。在手外伤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治疗师应有完备的手解剖知识,遵循损伤愈合的原则,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计划,才能实现预期的康复目标。

  • 标签: 手外伤 康复 常见问题
  • 简介:摘要咳嗽为临床常见疾病,为呼吸道的急慢性症状,常见于感染病情。患者在咳嗽上表现不一。在通读中医古文、研究现代咳嗽中医治疗的基础上,本文从“风”的角度论治,从病因机制、症候分型并结合病案举例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感染 咳嗽 中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血管病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循环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60患者进行头颅MRI、MRA、血压、血脂、血糖等多项检查,分析循环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血管病特点以及预后等情况。结果60例循环缺血患者中,49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狭窄,41例患者有循环范围内大小不同的梗死病灶,19例患者仅表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其中6例有循环系统阵发性发作TIA表现,未发现影像学异常病灶;在这些患者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眩晕、肢体轻瘫、麻木、行走不稳、轻度构音障碍及吞咽困难等情况,危险因素多表现为年龄较大、高脂血症、颈动脉不同程度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结论循环缺血患者要及时通过头颅MRI、MRA、颈动脉B超等方法进行检测确诊,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早治疗,争取最佳治疗时机。

  • 标签: 后循环缺血 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结合当前理论与实践研究进展,综述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治疗,包括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手术,电刺激,高压氧等治疗方法。资料来源采用计算机检索万方医学网2000/2014-1与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治疗相关的文章,使用高级检索,检索词为“脑卒中/脑血管意外and吞咽障碍and治疗/康复”,手工查阅与脑卒中吞咽障碍治疗/康复相关的文献。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查看每篇文献的摘要。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为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治疗方法。排除文献重复研究、一般综述。对个案报道不作限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文献878篇,排除重复研究文献和内容陈旧的文献,27篇纳入参考文献。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也得到较多文献的支持,而高压氧对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引发的吞咽障碍具有治疗作用,高压氧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更有利于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治疗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卒中抑郁(PSD)的发生呈上升趋势,通过采取护理干预对策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负担。方法采用多学科团队合作,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评定,神经功能评价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对有抑郁情绪的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通过对卒中抑郁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策实施。结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HAMD呈正相关,日常生活依赖程度评分与HAMD呈负相关。结论脑卒中抑郁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护理人员应针对卒中抑郁的主要因素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减少脑卒中抑郁的发生,提高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脑卒中抑郁 护理干预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次脑卒中抑郁(PSD)的发生率及可能影响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99例发病1月的首发脑卒中患者,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分组PSD组和非PSD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一般资料、血管危险因素(VRF)、卒中部位和性质、患者社会支持情况、生活应激事件、照顾者抑郁情绪(SDS自评量表)、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析初发卒中抑郁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PSD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性别、年龄和NIHSS评分;而Barthel指数和社会支持评分则为保护因素。结论首次脑卒中发病1月并发抑郁的发病率较高,且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患者年龄、性别、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和社会支持评分有关。

  • 标签: 卒中 卒中后抑郁 发生率 相关因素 因子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抑郁的发生率与相关因素。方法应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回顾性分析152例脑卒中病人抑郁发生情况,分析脑卒中抑郁的相关因素。结果发生脑卒中抑郁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病灶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与性别无关。结论脑卒中病人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脑卒中抑郁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脑卒中 抑郁 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