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型伤口敷料用于儿童下肢慢性伤口换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10例下肢慢性伤口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5例患儿采用传统方式换药,观察组以新型敷料换药,对比两组患儿的疼痛情况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为(13.1±2.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2.9±5.30)d,观察组患儿换药过程中Wong-Baker评分为(1.4±0.3)分,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2±1.3)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P<0.05)。结论对儿童下肢慢性伤口换药过程中采用新型伤口敷料可有效缓解换药过程疼痛,促进伤口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 下肢慢性伤口 新型伤口敷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肛周脓肿手术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在缓解患者术后伤口疼痛以及患者伤口换药疼痛方面获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02月~2015年02月收治的肛周脓肿手术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对肛周脓肿手术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展开分组;临床对41例观察组肛周脓肿手术患者展开常规护理+护理干预;临床对41例对照组肛周脓肿手术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情况以及患者伤口换药疼痛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术后伤口疼痛情况以及患者伤口换药疼痛两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肛周脓肿手术患者(P<0.05)。结论对肛周脓肿手术患者,临床选择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以将患者的伤口疼痛症状以及患者的伤口换药疼痛症状显著缓解,针对患者伤口愈合发挥显著促进作用,将患者的痛苦感有效降低,最终显著提高肛周脓肿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肛周脓肿手术 伤口疼痛 伤口换药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伤口出血,降低给患者带来的疼痛感觉,加速伤口愈合。方法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感染伤口患者100例作为对象,以随机数字法作为根据将其进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人,具有医学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率及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感染伤口进行评估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感染性创伤患者换药时的疼痛感和出血量,加速伤口的愈合速度,取得的较好的推广。

  • 标签: 感染性伤口 伤口评估 湿性换药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门诊外科伤口换药护理干预对患者伤口愈合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伤口换药的90例患者,等分为A、B两组,对患者伤口分别给于常规干预与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伤口愈合时间、愈合率。结果B组伤口愈合率为97.8%,较高于A组75.6%(P<0.01);B组伤口愈合时间也早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门诊外科伤口换药期间加强临床护理,有助于优化伤口愈合效果,促进愈合,值得推广。

  • 标签: 门诊外科 伤口换药 护理干预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换药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社区糖尿病患者作为样本,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告知患者伤口换药的方法,使之在家中自行换药护理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护理组患者换药知识(96.51±1.29)分、生活质量(97.43±0.60)分、护理质量(98.10±0.75)分、治疗有效率97.56%,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及创面护理四方面入手,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加以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对伤口换药知识的掌握水平,提高伤口愈合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 标签: 社区糖尿病 伤口换药 健康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伤口的处理及换药法。方法对50例外科伤口的处理及换药法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换药伤口粘连少,疼痛减轻,愈合加快。结论正确的换药方法是保证伤口愈合的重要条件,操作中要求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防止交叉感染。换药应在专门的换药室进行,住院患者视病情需要也可以在病房换药

  • 标签: 外科 不同伤口 伤口处理 换药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伤口换药中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86例慢性伤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对象均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同时应用风险管理。结果参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4.29%,研究组为2.2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74,P=0.0417)。参照组伤口愈合率为76.19%,研究组为93.1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49,P=0.0279)。参照并发症发生率为23.81%,研究组为9.0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157,P=0.0458)。结论慢性伤口换药中进行风险管理能够使风险事件发生率得到抑制并可提高伤口愈合率。

  • 标签: 慢性伤口 换药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湿性敷料用于感染伤口换药的观察及临床护理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5年2月-2016年7月伤口感染患者50例随机分两组。传统护理组对伤口消毒后根据伤口情况覆盖凡士林或无菌纱布,之后再用胶布固定,换药间隔2~3天;湿性敷料组对伤口消毒后根据伤口情况覆盖湿性敷料,并用无菌纱布、胶布固定,换药间隔2~3天。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总有效率;伤口愈合时间、换药疼痛评分、出血量;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心理应激状态的差异。结果湿性敷料组患者伤口愈合总有效率高于传统护理组,P<0.05;湿性敷料组伤口愈合时间、换药疼痛评分、出血量优于传统护理组,P<0.05;护理前两组心理应激状态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湿性敷料组心理应激状态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湿性敷料用于感染伤口换药护理效果确切,可加速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换药出血量,减轻患者应激心理,值得推广。

  • 标签: 湿性敷料 感染伤口 换药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门诊清创缝合术后不同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在我院行门诊清创缝合术的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完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n=30)与对照组(n=30),两组患者行清创缝合术进行治疗后,给予相同换药方法,对照组患者每天换药一次,研究组患者每2~3天换药一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并发症情况及伤口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显著,研究组(7.4±1.1)优于对照组(8.7±2.1),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清创缝合术后间隔2~3天换药,更有利于伤口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门诊清创缝合术 换药间隔时间 伤口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创缝合术后患者首次换药时间对其伤口愈合的临床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于本院接受清创缝合手术的7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患者术后均需进行换药护理,观察组在术后1d进行首次换药,对照组患者清创缝合术后2d进行首次换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及换药伤口痂皮损伤发生率。结果清创缝合术后,对照组患者的I期伤口愈合率为76.3%,显著低于观察组的I期伤口愈合率(9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换药伤口痂皮损伤发生率为2.6%,对照组患者为10.5%,差异显著(P<0.05)。结论清创缝合术后患者首次换药时间在第一天时更利于伤口恢复,可降低伤口痂皮损伤发生率,值得临床考虑采用。

  • 标签: 清创缝合术后 首次换药时间 伤口愈合情况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科换药疼痛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84例外科换药疼痛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随机分组,实验组50例患者采取综合的心理护理,对照组44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愈合和心理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81.82%。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换药疼痛患者在常规处理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能够使焦虑、紧张的症状得到改善,降低疼痛干,提高身体舒适度。

  • 标签: 外科换药疼痛患者 心理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护理人员只有意识到压疮的危害性,掌握其防治技术,才能自觉有创造地做好防治工作。①敷料的种类②局部药物治疗③局部物理疗法④负压伤治疗.寻求一种效果显著,操作简便,经济适用的护理技术是我们护理工作者的追求。

  • 标签: 压疮 敷料 药物治疗 物理疗法 负压伤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将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应用到骨科伤口护理中。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7年10月间的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观察组给予湿性愈合治疗护理,实施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平均愈合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和疼痛缓解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愈率、疼痛缓解率明显提高,平均愈合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显著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将伤口湿性愈合理论应用到骨科伤口护理中,能显著提高治愈率,明显缓解疼痛,缩短愈合时间,减少住院天数,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可行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 骨科伤口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病患的伤口进行规范化护理模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度收治的具有伤口的患者72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规范组和常规组,常规组对伤口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规范组对伤口实施规范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伤口经不同的护理模式后其发生感染的程度及比例,以及最终伤口的恢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经不同的护理模式处理后其伤口的感染程度可知常规组总感染率为27.78%,规范组总感染率为13.89%,显然常规组的伤口感染程度比规范组高且多;经过对最终伤口恢复程度的比较可知,常规组总恢复率为88.89%,规范组总恢复率为97.22%明显高于常规组,说明对伤口进行规范法护理是有临床疗效的。结论利用规范化护理模式处理伤口,可促进患者伤口相关临床症状的改善,并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加快患者伤口的恢复速度。

  • 标签: 规范化护理模式 常规护理模式 伤口护理 感染率 恢复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换药中预防交叉感染的有效护理服务措施及其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观察组患者则采取综合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门诊换药期间交叉感染发生率是0.42%,对照组是3.75%(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护理满意度是99.17%,较对照组的90.00%具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在门诊换药室中采取综合护理有利于预防患者发生交叉感染,并且有助于维护良好护患关系。

  • 标签: 门诊 换药 交叉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者伤口护理中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115例伤口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通过访视和测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通过分析,伤口护理中患者主要出现焦虑、恐惧、悲观、抑郁等心理。结论为促进伤口愈合,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

  • 标签: 伤口护理 心理状态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造口袋在腹部伤口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72例腹部伤口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造口袋好护理。结果对照组换药时间(2.22±1.25)h/d,换药频率(4.11±0.61)次/d;研究组换药时间(0.40±0.06)h/d,换药频率(0.55±0.09)次/d;两组比较差距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4.44%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2.22%相比较,差距大(P<0.05)。结论对腹部伤口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应用造口袋,符合临床需求,而且操作简单,可促进伤口愈合,利于患者机体早日康复。

  • 标签: 腹部伤口 造口袋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