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6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饮食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医嘱饮食遵循较差的糖尿病患者22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所有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进行饮食护理干预。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遵医嘱饮食原因及护理干预后的遵嘱改善效果。结果根据调查表结果显示,调查患者遵医嘱饮食的原因并采用不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遵医嘱人数较对照组人数显著提高(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大多缺少疾病的相关认知,不能掌握相应的护理饮食,以及患者自身因素造成的遵医饮食,应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宣教,普及相关知识,让糖尿病患者掌握适合自身的饮食,才能有效的控制患者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条件。

  • 标签: 糖尿病 遵医饮食 健康教育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崩漏在妇科疾病领域中属多发病症,又属疑难急重病证。西医治疗本病多用性激素、止血药或刮宫。保守治疗无效者,采取子宫内膜切除或子宫切除术。给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痛苦,刘亚娴教授在长期临床中,对“补补之”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简而言之不仅用于“垂老”之年,精血亏损、冲任失调者,对于其它年龄非垂老之年亦可据证用之;但是该方对脾虚或者气虚“摄血”者则非所宜,对瘀血性出血,也不宜用。本文旨在探讨“补补之”方与小柴胡汤合方拓展应用于临床治疗妇科疾病,并作临床应用解析。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张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14年1月~2015月10月收治的肺张30例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肺张患者经治疗,完全复张6例,部分复张16例,总有效率73.33%。结论积极开展病因治疗,尽早解除引起肺张的因素以促进肺复张、改善呼吸功能,肺张的治疗依其不同病因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肺不张 诊断 治疗
  • 简介:为提醒人们关注存在于我们身上或身边,容易被我们误解或忽视的变态行为,本文通过与社会学研究的偏离行为、精神医学中的异常行为相区分,从心理卫生的角度界定了变态行为,分析了其基本特征,划分了常见的变态行为的类型,剖析了变态行为的各种危害.

  • 标签: 异常行为 常见 忽视 心理卫生 精神医学 危害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enwhohavesexwithmen,MSM)艾滋病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率和行为学特征,为在该人群中开展更有效的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对目标人群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采血进行艾滋病的血清学检测。结果628例MSM调查对象,HIV阳性率为7.17%,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2.83%。最近6个月,82.80%的调查对象发生过肛交性行为,最近1次肛交性行安全套使用率为88.85%,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65.76%;近1年中,93.95%的MSM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与检测或同伴教育服务。结论MSM的HIV感染率达到了较高水平,危险因素广泛存在,建议深入开展艾滋病宣传、安全套推广以及规范性病诊疗等综合干预工作,控制HIV的传播。

  • 标签: 男男性行为者 HIV感染 防控措施
  • 简介:文章讨论了欺负的概念、研究意义、影响因素等同题。欺负是指力量相对较强的一方对另一方施加的攻击行为。它有三种类型:直接身体欺负、直接言语欺负和间接欺负。儿童对欺负的态度随性别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女孩比男孩、低年级比高年级儿童更为同情和支持受欺负者,但同情多而实际帮助少。人格倾向、人际冲突解决策略都与欺负行为的发生有关。提出了欺负行为的心理干预,阐述了欺负行为的发展趋势,欺负研究的生态化和跨文化研究将成为欺负研究的趋向。

  • 标签: 儿童 欺负行为 身心健康 个性特征 社交能力 自我效能感
  • 简介:摘要条件反射学说是有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而我国的行为主义理论实在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建立的。在该理论的影响下,要求我国的心理学必须抛弃各种主观意识上的东西,包括意识、理念等1。它所研究的是能够看到的而且能够进行客观评价与测量的刺激和反应。由于该理论研究的是人的行为,所以具有非常强大的操作性。在我国的矫正实践中,对行为主义理论的运用非常普遍。文章主要介绍行为主义理论在行为矫正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 标签: 行为主义理论 矫正实践 具体运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内钉联合钢板在胫骨关节外骨连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诊治的36例胫骨关节外骨连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钢板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骨折愈合时间、HSS评分以及踝关节Baied-jackson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胫骨关节骨连患者在钢板治疗基础上联合髓内钉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髓内钉 钢板 胫骨关节外骨不连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大一女生孙某因与寝室同学发生矛盾,偷窃寝室同学财物报复,后被发现,与同学关系恶化,自己也很自责。此事件发生后,孙某不知所措,羞愧,担心学校处分、父母伤心而极度焦虑,无法正常进行学习生活,情绪非常低落,心理测试结果显示孙某存在中度焦虑,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应激障碍。咨询师根据王的情况主要采用了求助者中心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经过4次咨询,孙某改变了错误的认知观念,能够较为坦然地接受事实,并开始采取积极的方式来应对这一事件,和寝室同学的紧张关系也得到了缓解。

  • 标签:
  • 简介:摘要内疚作为一种社会情绪,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行为。其效能可分为消极的道德情绪和积极的道德情绪。当人们产生内疚心理的时候会产生相应的行为倾向,其作为对内心愧疚的补救。

  • 标签: 内疚 情绪 行为倾向
  • 简介:摘要人类在试图理解各种异常行为的历史进程中不幸产生过诸多误解,这些误解有的让人觉得荒诞不羁,有的让人啼笑皆非,有的更是酿成不可挽回的惨剧,但不容置否,我们每一次探索都为我们能更好的认识异常行为做了铺垫,尽管对异常行为的探索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盲目迷信,终归回到科学严谨的道路,已然从聚焦于超自然转向聚焦于自然规律,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就。现代科学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支撑,更是为我们理解和矫治异常行为提供了帮助。

  • 标签: 异常行为 探索过程 历史观点 现代观点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股骨干骨折愈合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时采取微型磨钻修整骨折端、交锁髓内钉固定联合植骨术治疗的22例股骨干骨折愈合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以及患侧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患者经X线片复查显示骨折处均愈合,骨性完全愈合时间为(5~8)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6.2±0.6)个月,骨愈合治疗优良率为86.4%(优8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结论患者自身因素以及临床医生对骨折认识局限性是引起股骨干骨折术后骨折愈合的常见原因,采取微型磨钻修整骨折端、交锁髓内钉固定联合植骨术治疗有助于减少骨折愈合率。

  • 标签: 股骨干骨折不愈合 微型磨钻修整骨折端 交锁髓内钉固定 植骨术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近些年以来,经济逐年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升高,由高血压引发了脑卒中以及心肌梗死的患者逐年增多,并且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的高血压患病概率达到了19.7%。所以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显著影响到了患者的治疗,遵从医嘱,对饮食情况进行注意,在治疗方面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 标签: 高血压 饮食 因素分析 干预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瓣膜置换术后疼痛及舒适原因分析与护理方法。方法本次研究我们对60例瓣膜置换术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患者手术后疼痛及舒适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后的疼痛和手术后造成的舒适和手术的的天数有很重要的观赏,手术当天和手术2天后患者对疼痛的忍耐程度,女性明显优于男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文化素质也对手术后的舒适造成一些影响。结论所以我们根据结论分析,我们要对换了人员进行手语的培训、手术后相应的护理培训以及让患者能够自我控制病痛缓解术后舒适的方法。

  • 标签: 护理方法 瓣膜置换术后疼痛 不舒适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镇江新区MSM人群HIV感染状况以及性行为特征。方法2015年在镇江新区通过“滚雪球”方法共招募145名MSM人群。结果MSM人群HIV阳性检测率为10.3%;知识知晓率为95.9%;93.1%的调查对象最近六个月发生过同性肛交性行为,坚持用安全套的比例为44.4%;31.7%的调查对象最近六个月发生异性性行为,23.9%从未使用安全套。结论镇江新区MSM人群中HIV感染率较高,无保护性的同性和异性行为同时存在,HIV存在向普通人群传播的可能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自杀是指个体在复杂心理活动作用下,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自杀的地方很多,公共场合相对更多,而综合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自杀现象时有发生。患者的自杀行为对当事人、亲友及医护人员均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甚至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医疗纠纷,是非常值得引起重视的社会医疗问题。本文就对综合医院患者自杀的相关临床特征、原因进行研究,并找出合理的对策,为医务人员在预防和减少患者自杀行为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帮助。

  • 标签: 自杀行为 综合医院 研究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攻击行为,亦称侵犯行为,是针对他人做出以直接或间接的伤害,包括以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为目的的一切行为。攻击行为普遍存在于儿童之间,阻碍了儿童的社会性、个性以及认知的发展,严重影响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有多种,既有生物学因素,又有家庭、学校、社会文化传统和大众传媒等社会因素,还有个体认知因素等。因此,对儿童攻击行为的干预矫正策略可以从认知训练,情绪宣泄,意志培养和行为干预等四个方面入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干预和矫正儿童的攻击性行为

  • 标签: 儿童,攻击行为,影响因素,干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