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量和分析神经外科ICU夜班静脉输液操作环节风险,为护理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西安市的80名神经外科ICU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0.1—10模拟评分法,测量静脉输液技术31个操作环节风险发生可能性、风险事件威胁性。结果进行静脉输液技术环节的总体风险值为4.98,风险发生可能性以及风险事件威胁性的评分数值为(5.08±1.97)以及(4.91±1.92)。通过统计学软件对风险发生可能性数据进行处理,初级职称组的评分数值均高于中级职称组以及高级职称组的评分数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另外,三个组别的风险威胁性数据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静脉输液技术的31个操作环节中有12个高风险环节,7个中风险环节以及12个低风险环节。结论静脉输液环节风险评价能从护理工作预见、护理纠纷规避、医护人员资源优化以及护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对静脉输液的安全性进行提升。

  • 标签: 静脉输液技术 风险评价 临床研究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尿管技术操作中常见护理风险与防范措施。方法针对存在的不同问题,采取相对应防范措施。结果采取相对应防范措施后,效果满意。结论严格掌握留置尿管指征,熟练掌握留置尿管的技术操作是减少护理风险的关键。

  • 标签: 留置尿管 护理风险 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降低病房夜班护士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护理。方法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加强护理业务质量建设,培训护士风险防范的意识和能力,持续质量改进。结果提高了病房病人的满意度,减少了护理差错发生率。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夜班护士 风险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信息沟通是药品风险管理的载体,了解我国风险沟通现状,分析信息沟通的必要性和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美国FDA风险沟通方法,以此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药品风险沟通体系。

  • 标签: 信息沟通 风险管理 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并改进临床科室对多重耐药菌病人的管理,减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根据检验科微生物室从2016年1月-2017年12月份检出的多重耐药菌病人信息,计算百分比,确定多重耐药菌管理重点科室。按照医院感染信息系统《多重耐药菌病人个案控制督查表》,检查落实防控隔离措施的落实情况,采用电子表格录入检查结果并给予统计。运用医院感染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技术,评价出发生医院感染的高、中、低风险因素。针对高风险因素加强管理,优化、完善接触隔离措施,加强督导。医院感染管理相关人员给予整改后措施的执行情况效果评价。结果多重耐药菌防控重点管理的科室为重症医学科、肾脏内分泌科、老年病科、神经外科、消化内科、中医科。落实不到位的接触隔离措施经风险评估,高风险因素为病人采取床旁隔离但病室有高危人群,病人床位未安置走廊的最远端或病室最里面的床位,手卫生执行不到位,检出的多重耐药菌株未及时上报,职业防护用品未规范使用,陪护不知晓控制措。结论针对发生医院感染的高风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干预后执行不到位的接触隔离措施数据给予统计,发现存在的问题大幅减少,说明相关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方法有效。将未能彻底整改的医院感染高风险因素继续纳入下一期风险评估,直至此问题完全整改。

  • 标签: 风险管理 医院感染 多重耐药菌 接触隔离
  • 简介:摘要目的这项研究在正常糖耐量(NGT)和二型糖尿病人中进行,评估一种新的离子渗透技术(EZSCAN)的设备来检测糖耐量受损和预测未来糖耐量异常的能力。方法总共试验了133位二型糖尿病人和41个对照对象,参试者将双手和双脚放在镍电极上,将渐增的低压直流电施加在阳极上,为时2分钟,根据诱发的低压和产生的电流计算ESC,用ROC曲线模型法分析ESC诊断的准确度,用BlandAltman试验分析法评估可重复性。结果糖尿病人的手,脚ESC显著降低(分别为±16μsi和67±14μsi),与此对比,对照对象的显著较高(分别为68±16μsi和80±7μsi,P<0.0001)。ESC数值的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10%,当EZSCAN上标度的阈值设定为5%时,曲线面积为0.88。手脚测量值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5%和7%。结论EZSCAN的良好灵敏度,特异度和可重复性使它能够成为泌汗运动神经障碍——一种糖尿病人自主神经病的临床表现——评估的替代方法。这一实验只需不到3分钟,病人不需做任何准备,医生也不需培训。

  • 标签: 无创 糖尿病 汗腺功能 新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院在经营管理中面临着许多风险。因此,风险管理迫在眉睫,它不再局限于处理突发性事件,而注重挖掘医院管理的深层次原因已成为医院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 标签: 医院 风险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急诊护理的112例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56例,观察组应用风险管理标准的急诊护理方式,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急诊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投诉、护理缺陷以及医务人员损害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标准能够有效的降低护理投诉、护理缺陷以及医务人员损害事件发生,还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风险管理标准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护患纠纷风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常规组患者单纯实施常规临床护理,护理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推行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的护患纠纷比率,及涵盖护理技能、护理态度、宣教水平及心理护理四大模块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常规组全年护患纠纷比率为0.15%;护理组全年护患纠纷比率为0.0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其护理技能、护理态度、宣教水平及心理护理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规避护患纠纷风险

  • 标签: 护理 护患纠纷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脏内科疾病护理风险因素与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对肾脏内科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制定风险护理防范措施、实施风险防范管理对比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后患者十分满意的概率为66.67%,患者满意的概率为25.00%,患者满意度一般的概率为5.83%、患者不满意的概率为1.67%,患者十分不满意的概率为0.83%、患者总满意率为97.50%.与实施风险护理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肾脏内科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进而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肾脏内科疾病 护理风险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血液透析室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归纳总结血液透析室风险管理的相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本院血液透析室所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对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归纳总结;以此为依据,提出血液透析室护理风险管理的相关对策,对比风险管理对策实施前后,血液透析室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频率。结果血液透析室护理风险管理对策实施后,风险事故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策实施前,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院对血液透析室常见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通过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和护理管理水平等措施,降低了风险事故的发生率,促进了血液透析室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

  • 标签: 血液透析室 护理管理 风险因素 对策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医药前沿》 2016年第3期
  • 机构:英国研究人员在《国际流行病学杂志》上报告说,久坐本身不会增加死亡风险。这推翻了此前的经常久坐会影响健康的观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管理中的风险因素,探讨风险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识别现存的风险进行分析,提高护理管理对策。结果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减少医疗风险问题的发生,保证护理工作顺利、安全的开展。结论风险管理在儿科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减少和消除护理风险对患儿的危害,同时能保证护理人员安全和医院的声誉,持续性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风险管理 护理 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对提高急诊护理干预质量及降低护理风险的影响。方法将260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30例,观察组患者急诊护理期间采取风险管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诊护理。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文书书写、急救准备等质量较对照组高,护理风险发生率2.3%低于对照组护理风险发生率10.8%,P<0.05。结论风险管理可提高急诊护理干预质量,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 标签: 风险管理 护理干预质量 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预测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患者经桡动脉逆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CI)的效果。方法CTO患者296例,经桡动脉逆行PCI治疗并进行护理风险预测评估。⑴心理心理危机疏导贯穿整个住院过程至出院;⑵心肾功能预防肾功能损伤,在水化治疗过程,根据尿量和心功能调节滴速,密切24h出入量和心率、心律、心力及心电图改变;⑶并发症的风险预测管理①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现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先兆。②急性或延迟性心包填塞.③出血及心律失常等。结果296例患者中出现不良事件25例(8.4%),其中有术中植入临时起搏器6例(2.0%),迟发性心包填塞4例(1.4%),术侧前臂肿胀15例(5.0%)。结论风险预测护理是提高经桡动脉逆行PCI术成功率和护理质量的关键措施。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风险预测评估 护理
  • 简介:摘要急诊患者发病急骤,来势凶险,时间性强,具有不可预测性、潜伏性,患者与家属群体的特殊性。所以一切工作突出一个“急”字,要分秒必争,迅速处理,这决定急诊护士应有巨大潜能,投入高速度、高效率的工作,需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多,工作量大,工作节奏快,医护人员精神高度紧张,以上原因使得急诊科护理人员面临的风险多于其他科室,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深入,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如何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将护理的风险的发生减少到最低限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护理风险 干预
  • 简介:摘要鉴于当前公立医院筹资活动多元化,所引发的一些筹资风险,本人认为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及医院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医院筹资风险的监管及审计力度,及时规避医院财务筹资风险。本文从审计的角度,发现筹资活动风险点,积极主动地防范及采取相应的措施,这对公立医院健康稳步发展将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 标签: 医院筹资活动 审计风险点 防范与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诊急救的护理风险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通过对我院急诊部从2011年5月年到2012年4月反馈的相关的意见表及护理管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1年5月年到2012年4月急诊救治患者6689人,发生护理过失126例,医疗纠纷23例。结论得到明显下降。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确保急救工作连贯性快捷,提高急救理质量是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医患纠纷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急诊急救 护理风险 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