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对提高急诊护理干预质量及降低护理风险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风险管理对提高急诊护理干预质量及降低护理风险的影响

唐玉

唐玉

(绵阳市人民医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对提高急诊护理干预质量及降低护理风险的影响。方法:将260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30例,观察组患者急诊护理期间采取风险管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急诊护理。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文书书写、急救准备等质量较对照组高,护理风险发生率2.3%低于对照组护理风险发生率10.8%,P<0.05。结论:风险管理可提高急诊护理干预质量,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关键词】风险管理;护理干预质量;护理风险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258-02

急诊护理干预是医院重点关注工作,急诊科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复杂、病情进展快,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1]。若护理期间任何一个环节的不合理性,均会危及患者生命,增加护理纠纷。因此在急诊护理期间应采取合理的风险管理,提高护理安全。本文就在急诊护理期间采取风险管理,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260例患者在2015年1月~12月期间于我院急诊科就诊,男149例,女111例;年龄18~76岁,平均(49.6±13.5)岁;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处理,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16名。对照组患者接受急诊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预检分诊、挂号、急诊,及时予以心电图监测,维持呼吸道通畅,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预防感染,清创包扎,稳定患者体征。并注意患者和家属情绪变化,及时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及卫生宣教,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护理风险管理。①风险环境的建立。急诊科护理干预中,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成,包括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和责任护士,明确每位护理人员的责任,定期开展护理风险会议,明确护理风险管理期间的问题。②加强风险管理培训。定期组织护理人员护理风险管理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不断学习风险管理措施、医疗事故法律法规及医疗事故防范处理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及防范能力。③风险处理。急诊科应将疾病诊断标准、诊断流程和处理措施进行评价和鉴别,为患者制定急诊急救预防措施,完善各种急救方案。并与患者和家属积极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与医院安保人员做好意外伤害事故工作,减少医护人员安全护理风险处理事件。另外要注意医疗资源风险处理,尤其是传染病管理,不断加强医护人员传染病教育和预防措施。④风险鉴定。护理风险管理人员应定时开展风险管理会议,通过小组讨论法、研讨会等方式有效分析和鉴定急诊护理中风险事件,详细分析护理投诉事件和护理纠纷事件,明确护理风险事件,采取相应的改进和预防措施。⑤风险监控和评审。通过制定急诊科护理风险监控小组对急诊风险管理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和不定时检查,能够及时发现急诊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根据护理风险监控优先处理预警级别较高的护理风险,以此优化急诊科护理措施。

1.3评价指标[2]

根据我院护理部急诊科护理质量评分标准对此次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包括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文书书写、急救准备等四项指标,每项指标100分,分数越高,患者护理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合理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此次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在检验时使用t,计数资料检验时使用χ2,P<0.05时,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基础护理(98.1±1.2)分、技术操作(98.9±1.0)分、护理文书书写(99.1±0.5)分、急救准备(98.8±1.1)分;对照组基础护理(90.2±1.3)分、技术操作(88.5±4.2)分、护理文书书写(89.3±3.8)分、急救准备(90.1±2.7)分;两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2.3%(3/130),即1例护理缺陷,1例护理差错,1例护理投诉;对照组护理风险发生率10.8%(14/130),即5例护理缺陷,6例护理差错,3例护理投诉;两组对比,P<0.05。

3.讨论

急诊科是每个医院的窗口,与急诊患者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但急诊患者病情进展快、病情复杂、病情严重,急诊期间存在较多的风险事件,易发生护理纠纷,影响患者护理效果。因此在急诊科护理干预中应加强患者风险管理,提高患者护理安全性,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风险管理是临床新型护理学管理模式[3],明确护理风险因素,通过各种预防和处理措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护理工作中的风险性,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性。同时在护理风险管理中,应做好风险管理效果的评价,掌握风险管理手段的效益型和适用性,以此为下次风险管理提供必要的改进措施,以此提高护理风险管理质量,并能够主动识别护理工作中潜在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患者护理质量。此次研究中,观察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文书书写、急救准备等质量较对照组高,护理风险发生率2.3%低于对照组护理风险发生率10.8%,P<0.05。结果显示,对急诊科护理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并进行使用。

【参考文献】

[1]谢瑞云,郭桂红,谢文莉等.提高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4):883-884.

[2]李金平,刘晓颖,栾亚坤.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6):3174-3176.

[3]陈爱军,庄丽娜.澳新风险管理标准在急诊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的价值[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z1):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