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颈前路植骨融合术后发生沉陷的原因,并观察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采用颈前路植骨融合术的各类颈椎疾病患者11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发生沉陷的相关因素及其对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110例中有75例患者术后发生沉陷,发生率为68.18,其中有轻度沉陷38例,重度沉陷30例;双节段切除融合术较单节段切除融合术更容易发生严重的沉陷;颈椎凸曲度丢失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组间的神经功能恢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植骨融合术后发生沉陷较为常见,主要是多节段切除造成的,术中尽量选择自体骨植骨,多保留相邻终板,以防止术后沉陷。

  • 标签: 颈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 钛网沉陷 相关因素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颅骨成形术的远近期效果。方法对本院神经外科2003年1月-2011年11月间施行的100例颅骨成形术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颅骨成形术塑形满意,术后皮下积液2例、颅内感染1例、局灶性皮肤缺血1例。全部100例颅骨成形术后随访超过1年以上,无感染、修补物外露、修补物松动等远近期并发症。结论覆盖式颅骨成形术效果满意、安全、并发症少。

  • 标签: 颅骨成形术 钛网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成型在颅骨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数字化三维成型网技术进行颅骨修补35例,分析数字化三维成型的手术难度、手术时间、塑形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35例患者较使用普通手术难度大大降低、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后外观满意,且术后无1例出现切口感染、皮瓣下积液及网外露等情况。结论使用数字化三维成型钦行颅骨缺损修补手术手术难度降低,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塑形外观满意度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数字化成型 三维钛网 颅骨修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三维塑形修补颅骨缺的手术技巧及其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使用计算机三维塑形修补颅骨缺病例,对其临床资料分析总结。结果36例术后均两侧头颅对称,外形良好,基本恢复了头颅原始状态,无感染,1例额叶血肿约20ml,保守治疗治愈,2例头皮下积液,行穿刺抽液及加压包扎处理后痊愈。结论计算机三维塑形修补颅骨缺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外形美观等优点。

  • 标签: 三维塑形钛网 颅骨缺损 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三维塑形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院2011年1月-2017年1月间接诊的颅骨缺损患者中随机选取4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对病患实施分组治疗,24例采用传统手工塑形方式治疗的为对比组,24例采用三维塑形方式治疗的为实验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塑形时间、钉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随访1年患者对修补后外观的满意度观察组为97.6%,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结论应用三维塑形修补颅骨缺损,具有手术时间短,钉用量少,外观满意度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具有非常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三维塑形钛网 修补 颅骨缺损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数字化三维塑形网技术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40例颅骨缺损需要进行修补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且把40例患者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工塑形进行颅骨修补,观察组采用数字化塑形进行颅骨修补,对两组手术全过程的钉使用量以及临床并发症、塑形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使用的钉数量较少,手术后的患者的并发症较少,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数字化三维塑形网技术修复颅骨缺损,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使用钉少,修补效果好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三维塑形钛网 颅骨修补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数字化三维塑形在修补颅骨缺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46例颅骨缺损患者分为两组数字化三维塑形技术修补31例(A组),传统手工塑形修补16例(B组)。比较2组手术、塑形时间,钉用量、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对术后外观的满意度。结果A组手术、塑形时间及钉用量均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少于B组,患者满意度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三维塑形修补颅骨缺损明显优于传统手工塑形颅骨修补,能最大程度恢复缺损外形,缩短麻醉及手术时间,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颅骨修补 数字化三维塑形 钛网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铸造纯和CAD/CAM辅助切削纯与瓷的结合强度。方法分别使用失蜡铸造法和计算机数字控制切削法制作纯试件(25mm×3mm×0.5mm)各20个,在试件表面中心区域熔附8mm×3mm×1.1mm的瓷,使用ISO9693规定的三点弯曲测试对金瓷试件进行金瓷结合强度测定。扫描电镜观察试件的显微特征。数据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α=0.05)。结果铸造纯与瓷的结合强度为(32.03±3.03)MPa,切削纯与瓷的结合强度为(35.89±3.71)MPa,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镜显示铸造纯瓷结合界面反应层较厚,有孔洞和裂隙,切削纯组反应层较薄,没有孔洞。结论切削组纯试件金瓷结合强度大于铸造组。

  • 标签: 纯钛 计算机辅助切削 金瓷结合强度 扫描电镜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纳米二氧化霜中二氧化的含量。方法本实验采用铝还原法,通过将试样溶解在含有硫酸铁的硫酸中,金属铝将四价还原成三价。以硫氰酸铵作指示剂,用硫酸铁铵标准滴定溶液滴定。结果该法下测得纳米二氧化霜中二氧化含量平均达8.53%。结论该方法较为简便,结果稳定,针对性强,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二氧化钛 含量 铝还原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对颈脊髓功能改善的疗效。方法对自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以来的37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板内固定手术。病例分别摄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颈椎标准正侧位X线片,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手术效果,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结果经过平均16个月随访,所有病例均获骨性融合,术后JOA评分比较,优良率100﹪。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等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应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在颈脊髓功能恢复方面效果满意。

  • 标签: 颈椎体次全切除术 脊髓型颈椎病 JOA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治疗不稳定型肩胛骨体部骨折的内固定方式。方法对2011年11月-2015年4月在我科采取手术治疗的32例不稳定型肩胛骨体部骨折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18例为数字化三维重建网内固定,16例为钢板内固定。结果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量、术后功能锻炼时间、解剖复位率、半年congstant-murley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三维重建组优于钢板组(P<0.05)。结论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治疗不稳定型肩胛骨体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钢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不稳定肩胛骨体部骨折 数字化三维重建钛网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镍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镍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56例。结果本组病例随访6-18个月,镍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优良率96.4﹪。结论镍聚髌器治疗髌骨骨折固定牢固可靠,组织刺激反应小,可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最大限度保存膝关节的功能,是目前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 标签: 髌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镍钛聚髌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机用ProTaper镍锉与手用镍锉在成人磨牙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成人磨牙病人81例(磨100颗),随机分组41例予以机用ProTaper镍锉治疗的为甲组,40例予以手用镍锉治疗的为乙组,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展开不同治疗方法后,甲组41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12%(39/41),较乙组40例患者的77.50%(31/40)更高,2组治疗有效率对比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对成人磨牙病人进行专业治疗时,予以其机用ProTaper镍锉治疗的疗效,比手用镍锉更确切。

  • 标签: 机用ProTaper镍钛锉 手用镍钛锉 成人磨牙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质人工听小骨植入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5例接受质人工听小骨(PORP/TORP)植入术的患者的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所有患者严格按照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制人工听小骨植入术术后护理具有其独特性,积极落实各项术后护理措施,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及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钛制人工听骨 中耳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锁定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8例(20足)闭合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术后18例全部获得随访。所有患者无内固定失败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优良率为85%。术后切口皮缘部分坏死1足,切口感染裂开1足,经换药后愈合;足跟疼痛2足,佩戴足跟垫后缓解;1足术后并发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距下关节内注射后缓解。结论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可靠。

  • 标签: 锁定钛板 内固定 跟骨关节内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缆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8月~2014年1月,对25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进缆内固定治疗。结果25例均达骨性愈合,8~14个月后去除内固定物。膝关节功能按胥少汀评分法优19例,良4例,可1例,差1例。结论缆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具有固定牢固、可早期行功能锻炼等优点。

  • 标签: 钛缆 髌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髁状突骨折行板内固定术后失败的原因。方法收集2003年4月~2012年4月完成的髁状突骨折行板内固定术患者,术后随诊复查,X光片及CT检查。根据骨折部位分为髁突囊内骨折,髁突颈部骨折,髁突基部骨折3组,对3组骨折术后愈合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0例随访病例中,术后咬合关系恢复不良30例;螺钉松动57枚,板断裂0例,面神经颧支损伤15例,面神经颞支损伤30例,张口受限伴有下颌偏斜35例。结论术中面神经损伤,术后感染、不适当的应力集中、板和螺钉的数量、是否固定于理想部位、忽视术后短期颌间牵引固定,关节周围相关软组织是否良好复位为髁突骨折坚强内固定手术失败的相关因素。

  • 标签: 髁突骨折 坚强内固定 面神经损伤 张口受限 失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小型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6例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单颌牙弓夹板结扎固定,口内切口小型板坚固内固定术,术后随访1-3个月复诊摄X线片,观察骨折线复位愈合情况与咬合关系。结果26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全部病例咬合关系正常。结论小型板坚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手术简便、创伤小,恢复正常咬合关系疗效满意。

  • 标签: 下颌骨骨折 钛板 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