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传统肠梗阻手术与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广泛粘连肠梗阻患者103例,采用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6个月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肠梗阻损伤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92%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13.73%(P<0.05)。结论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肠梗阻与传统手术相比,术后恢复快,且安全较高。

  • 标签: 传统肠梗阻手术 小肠内排列术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92例粘连肠梗阻患者,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分为每组患者均占据46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分别采取一般治疗方案与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得知,实验组患者在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与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粘连肠梗阻患者来说,给予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进行临床治疗可获得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手术耗时短、术中出血量少、胃肠功能恢复快等优势,值得实践推广。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治疗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肠梗阻的有效。方法随机选择轮台县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2例粘连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术治疗,试验组采用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恢复进食时间、腹痛消失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患者短,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同时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56%/16.67%),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粘连肠梗阻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腹腔镜 肠粘连松解术 肠梗阻 开腹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观察对诊断粘连肠梗阻运用腹部X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7年2月收治的42例粘连肠梗阻患者,对所有患者运用CT及腹部X片进行诊断,并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对粘连肠梗阻的检出率。结果CT对粘连肠梗阻的检出率为80.95%,腹部X片对粘连肠梗阻的检出率为61.90%,CT对粘连肠梗阻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腹部X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X片可作为临床上筛查粘连肠梗阻的影像学检查方式,若患者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可运用CT进行进一步检查。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CT 腹部X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肠梗阻的护理效果。方法搜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预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发生粘连肠梗阻的几率。结果实验组术后粘连肠梗阻发生率(2.2%)低于对照组(17.4%),且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用预防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粘连肠梗阻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预防护理 腹部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粘连肠梗阻患者86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肠梗阻手术治疗)与治疗组(实施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两组,记录两组手术一般情况、统计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切口感染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切口感染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粘连肠梗阻患者,对其采取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切口感染率,具有安全有效的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小肠内置管肠排列术 临床效果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粘连肠梗阻实施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的疗效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状况。方法取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60例粘连肠梗阻患者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30)和开腹组(n=30),所有腹腔镜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所有开腹组患者实施开腹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状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与开腹组相比明显较少,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开腹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粘连肠梗阻实施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均较高。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肠梗阻应用护理干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4月-2016年12月收治胃肠道术患者10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胃肠道术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比2组胃肠道术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41%与对照组对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胃肠道术患者采用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粘连肠梗阻的发生,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胃肠道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肠梗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肠梗阻的84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法。结果84例患者中痊愈42例,显效32例,无效10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8.09%;随访2个月,复发3例,复发率为3.57%。结论通过对临床患者病情的观察,总结出针对的护理干预方法,有效预防和解除了肠梗阻,促进了患者的快速康复。

  • 标签: 腹部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综合护理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粘连肠梗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探析。方法择选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所收治的80例腹部手术后粘连肠梗阻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特殊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特殊组患者则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展开观察与分析。结果经临床护理结果得出,对照组患者发生术后粘连梗阻的几率要大于特殊组患者,同时,特殊组患者的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要短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腹部手术后粘连肠梗阻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降低各个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预防粘连肠梗阻的发生,使患者手术疗效更具保障。

  • 标签: 综合护理 粘连性 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肠梗阻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进行胃肠道手术的11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各56例,对常规组患者仅实施临床基础护理,对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添加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以及粘连肠梗阻发生率。结果对比发现常规组患者胃肠道功能平均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高于实验组,且常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29%)明显高于实验组(1.79%),组间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道手术期间,给予系统、科学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时间,提高个人生活质量。

  • 标签: 胃肠道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护理干预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肠梗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2016年4月所收治的100例粘连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施以腹腔镜手术治疗,而对照组患者施以传统开腹手术方式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手术效果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切口感染以及术后复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对于治疗粘连肠梗阻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具有患者恢复较快,住院时间短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小等特点,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手术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肠梗阻的手术效果。方法挑选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所收治35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粘连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组,挑选同期35例行开腹手术治疗粘连肠梗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手术时长、手术当中输血例数、肠蠕动恢复时间、拔导尿管时间、住院总天数、手术后并发症与复发机率,观察组都明显比对照组要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腹腔镜治疗粘连肠梗阻,创伤小,手术结束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快,较少并发症,住院时长缩短,安全可靠,值得大力推广运用。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手术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手术在治疗广泛粘连肠梗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90例广泛粘连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肠内排列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小肠内排列术 传统手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术后粘连肠梗阻预防中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胃肠道手术治疗的11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6),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比较,观察组粘连肠梗阻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胃肠道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减少粘连肠梗阻发生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建议推广。

  • 标签: 胃肠道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护理干预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收治的81例行胃肠道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围术期护理方式分组,定义接受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在此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的4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恢复时间、腹痛腹胀恢复时间分别为(50.2±7.2)min、(50.2±7.2)min、(42.1±11.4)min,均明显优于对照组(69.6±8.8)min、(32.5±6.7)min、(68.5±12.1)min(P<0.05);观察组粘连肠梗阻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2.4%、97.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2.5%、75.0%(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术后粘连肠梗阻中的应用效果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胃肠道 粘连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乌司他丁联合泛影葡胺在粘连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粘连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对照组采用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采用乌司他丁联合泛影葡胺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肠梗阻症状解除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肠梗阻症状解除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和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乌司他丁联合泛影葡胺治疗粘连肠梗阻患者具有较为突出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乌司他丁 泛影葡胺 粘连性肠梗阻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肠梗阻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8月-2016年8月间接收并治疗的60例肠梗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保守减压治疗,观察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种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肠胃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肠梗阻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肠梗阻 开腹手术 开腹手术 临床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营养支持在术后早期炎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82例术后早期炎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1例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1%(P<0.05)。结论对术后早期炎肠梗阻患者开展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营养支持 炎性肠梗阻 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