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肠梗阻手术与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0-20
/ 2

传统肠梗阻手术与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

黄海宁

(甘肃省合水县人民医院甘肃合水745400)

【摘要】目的:探究传统肠梗阻手术与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3例,采用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6个月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肠梗阻损伤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92%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13.73%(P<0.05)。结论: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与传统手术相比,术后恢复快,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传统肠梗阻手术;小肠内排列术;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中图分类号】R65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9-0087-02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是由手术创伤或腹腔炎症引发的急腹症,发病率约为肠梗阻的20%,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等[1]。传统肠梗阻手术虽可解除粘连,缓解临床症状,但术后再梗阻发生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本研究对广泛粘连性肠梗阻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即传统肠梗阻手术与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收治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中随机选取103例,通过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1例)。观察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21~56岁,平均年龄(42.94±5.35)岁;病程3~5d,平均病程(3.82±0.37)d;腹部手术次数2~4次,平均(2.73±0.26)次。对照组男32例,女19例,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44.77±5.29)岁;病程2~4d,平均病程(3.66±0.21)d;腹部手术次数2~4次,平均(2.89±0.31)次。纳入标准:(1)符合粘连性肠梗阻诊断标准;(2)经B超、消化道造影等检查确诊;(3)知晓本研究详情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肠梗阻粘连较轻或只存在少量束带;(2)合并消化道肿瘤;(3)合并肿瘤复发。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麻醉,于右侧腹直肌部位做切口,借助影像学并根据临床表现确定梗阻位置,行松懈粘连,若存在肠管坏死或血运障碍情况,则需将肠进行切除,而后吻合;若存在粘连成团情况,则先切除,而后做对端吻合;若粘连广泛,则先行钝性、锐性分离,避免肠管损伤。观察组患者实施小肠内排列术治疗,麻醉方法与手术切口同对照组,游离所有小肠,松懈粘连部位,于盲肠壁处缝合,将阑尾切除;借助M-A双腔管于阑尾切除残端开口处行肠内支撑,将M-A双腔管插入阑尾开口处,并经由阑尾根部、回盲瓣插入小肠,并在相距屈氏韧带18~23㎝处将小肠段做折叠排列(每段18~20cm),荷包缝合,腹外固定M-A双腔管,行腹腔引流。术后15d左右,依据戳孔腹壁与造口恢复情况,给予患者石蜡油,拔除M-A双腔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肠梗阻损伤发生率、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并于6个月后随访患者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意义

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肠梗阻损伤发生率、间断性腹胀发生率及再发肠梗阻等计数资料以“%”描述,术中出血量、排气及住院所用时间等计量资料以(x-±s)描述,分别借助χ2与t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肠梗阻损伤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手术创伤是造成肠粘连的主要因素之一,若肠管发生粘连,且肠管成角或遭受卡压,使得肠内容物不能通过,便发展为肠梗阻[2]。粘连性肠梗阻发病率较高,以保守治疗为主,部分患者需行手术治疗[3]。由于手术治疗形成术后新粘连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手术方法的选择一直是临床医师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小肠内排列术是治疗广泛性肠粘连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该手术借助M-A双腔管做肠内支撑,M-A管通过顺行或逆行插入小肠,顺行插入主要经由胃造瘘或近端空肠造瘘,逆行插入则需将阑尾切除,经由阑尾残端口插入[4]。M-A管可有效减轻肠道压迫,避免新的肠粘连,同时为早期营养支持提供条件,有效保护肠道黏膜,利于胃肠道功能恢复,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本研究中两组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别应用传统梗阻手术与小肠内排列术,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且术后间断性腹胀及再梗阻发生率较低。提示,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可缩短病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行小肠内排列术时应注意保护肠管,置管时避免损伤肠壁黏膜,术后注意彻底清洗腹腔,避免腹腔内粘连与肠间感染[5]。此外,小肠内排列术治疗粘连较轻或仅存在少量束带的患者,易损伤肠壁浆膜,不利于术后恢复,因此此类患者应避免应用小肠内排列术[6-7]。

综上所述,在掌握适应症前提下行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更利于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且并发症较少,再梗阻发生率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先进,许庆文,徐飞鹏,等.广泛粘连性肠梗阻使用肠内排列术和肠粘连松解术的效果对比[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22):3077-3079.

[2]宋振宇.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比较[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0):105-106.

[3]SaklaniAP,NaguibN,ShahPR,etal.Adhesiveintestinalobstructioninlaparoscopicvsopencolorectalresection[J].ColorectalDisease,2013,15(1):80-84.

[4]田书锋,欧阳召一.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2(70):76+90.

[5]周树良.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5,5(3):148-150.

[6]庞鸿博.106例广泛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5,18(22):53-54.

[7]黄先进,许庆文,徐飞鹏,等.广泛粘连性肠梗阻使用肠内排列术和肠粘连松解术的效果对比[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22):3077-3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