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鉴别要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64例初产妇头位难产,观察其临床表现及分娩结局。结果本组64例头位难产中,剖宫产63例,其中巨大儿、骨盆异常所致的头盆不称28例,占43.8%。活跃期延长或停滞,伴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胎头下降受阻35例,占54.7%。胎吸助产1例,占1.6%。结论发现产程异常时及时处理,可降低母儿不良预后。

  • 标签: 头位难产 剖宫产 分娩三要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肩难产的高危因素与处理方法,对肩难产进行预测、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分娩发生肩难产3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009—2011在我院分娩的8378例,发生肩难产32例,巨大儿22例,妊娠期糖尿病12例,耻骨联合位置低2例。过期妊娠4例,子宫收缩乏力5例,产妇不合作1例,产妇Ⅱ度裂伤2例,会阴侧切伤口延长2例,产后出血6例,产妇体力衰竭1例,新生儿轻度窒息4例,重度窒息1例,锁骨骨折1例。结论巨大儿、妊娠期糖尿病、高龄等是肩难产发生的主要因素,及时识别肩难产,选择正确分娩方式,降低母婴并发症,最大程度的减少母婴损伤。

  • 标签: 肩难产巨大儿高危因素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位难产患者临床特点和处理方法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31例头位难产孕妇,对其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131例头位难产孕妇有部分实施剖宫产,部分实施阴道助产;导致出现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在于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头位难产的出现会导致孕妇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等问题。结论头位难产发病率一般较高,导致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并且很复杂,需要早期识别,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止。

  • 标签: 头位难产 孕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处理方法,降低头位难产率,提高产科工作质量。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3月—2013年2月一年间245例头位难产的原因,临床表现,总结难产的处理方法。结果头位难产是产科常见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尽早发现难产的原因,及时处理,能降低头位难产率及剖宫产率。结论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因素是决定分娩的四大因素,正确处理胎头与骨盆的关系是处理头位难产的关键,可以减少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 标签: 头位难产 产程图 胎头吸引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位难产剖宫产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头位难产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50例头位难产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在宫口开大≥6cm时采取剖宫产分娩方式,予以观察组在宫口开大<6cm时采取剖宫产分娩方式,对比两组的分娩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切口裂伤、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窒息三种情况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口开大小于6cm时为处理头位难产的最佳时机,行剖宫产时能降低产后出血、子宫切口裂伤及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

  • 标签: 头位难产 剖宫产 时机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徒手旋转胎头成枕前位变难产为顺产。方法常规外阴、阴道消毒,导尿,术者在宫缩间歇期手握胎头上托旋转胎头成枕前位,宫缩时嘱产妇屏气向下用力,同时助手从腹部配合同方向推移胎儿背部,胎头下降不再回转时再慢慢松手。结果徒手旋转胎头术38例,成功30例,成功率78.94%;失败8例,失败率21.06%。新生儿出生后1minApgar评分≥8分26例,4~7分4例。结论产程进入活跃期,宫口扩张6~7cm,徒手旋转胎头成枕前位,变难产为顺产。

  • 标签: 徒手旋转 处理 头位难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难产并发产道血肿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针对难产并发产道血肿患者,研究具体的方法进行护理,具体包括对患者实施产前护理、产时护理以及产后护理等,对最终获得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护理干预的有效实施,患者内心的焦虑感以及抑郁感得到了显著的缓解、有效防止对血肿患者处理后出现感染的概率、患者针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表现出较大程度的提高,在治疗的依从性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等方面均表现出了显著的意义。结论强化难产并发产道血肿患者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血肿处理后感染发生率与焦虑程度,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疾病知识认知水平与依从率,保证护理质量与效果。

  • 标签: 难产 产道血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产妇头位难产的原因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初产妇头位难产发生原因、分娩方式及临床特点。结果病例研究中阴道分娩45例,余剖宫产91例。头位难产的原因如下产道异常共16例,严重胎头位置异常占6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占90例,宫缩乏力14例。结论头位难产发病率较高,胎儿头位置异常容易产生头位难产,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 标签: 初产妇 头位难产 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适时干预头位难产对分娩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单胎头位难产产妇5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征法分为2组,即适时干预的观察组,以及常规干预的对照组,每组286例。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方式、第二产程持续时间和新生儿窒息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139例(48.60%),对照组自然分娩88例(30.7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比例及第二产程持续时间,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情况比较,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17例(5.94%),对照组发生58例(20.28%),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产程中适时对头位难产产妇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不仅可提高自然分娩的几率,缩短产程,而且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 标签: 头位难产 分娩 产程 适时干预 新生儿窒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位难产的发生原因与分娩方式,提高对头位难产的识别、处理,减少母婴并发症。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江宁区中医院收治的100例头位难产临床资料,对其原因、临床特点、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头位难产的产妇中,持续性枕后位40例(40%),持续性枕横位47例(47%),在头位难产的诸多原因中居首位,其后依次为宫缩乏力22例(22%),产道异常(骨产道及软产道)5例5%),在100例胎头位置异常产妇中,剖宫产61例(61%)。结论头位难产发病率高,原因复杂,其中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处理不当会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在临产时能够做到严密监测产程,进行必要试产,慎重选择分娩方式,多以剖宫产为首选,可明显降低头位难产对母婴危害,提高产科质量。

  • 标签: 头位难产 原因分析 分娩方式 胎头位置异常 剖宫产 宫缩乏力 发生原因 难产发生率 胎头吸引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预见性护理在难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从而总结预见性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住院治疗的78例难产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9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护理,而观察组则采用预见性护理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剖宫产率、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通过预见性护理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剖宫产率以及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对难产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剖宫产率及并发症发生,并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难产 满意度 剖宫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ELPERR法处理肩难产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采用HELPERR法处理肩难产病例22例设为研究组,将用传统方法处理的肩难产19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臂丛神经损伤、锁骨骨折、颅内出血及缺氧性脑病的发生率,产妇会阴伤口延裂、会阴Ⅲ度裂伤的发生率及产后出血等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9.09%,对照组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15.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重度窒息、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锁骨骨折、新生儿颅内出血及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及会阴Ⅲ度裂伤发生率均为0%,产后出血发生率为4.55%;对照组分别为10.53%、10.53%、10.53%、5.26%、5.26%、10.53%、10.53%,两组比较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母婴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HELPERR法处理肩难产显著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每位助产医护人员必需熟练掌握HELPEER法。

  • 标签: HELPERR法 肩难产 母婴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产妇难产的过程中使用产程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难产产妇190例,将190例产妇详细资料输入电脑后,电脑随机分成两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5例。观察组使用产程护理干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在产程时间、母婴分娩结局的差异。结论观察组在使用产程护理干预后,在产程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母婴分娩结局上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护理难产产妇上,使用产程护理干预,可以很好的减少产程时间,降低难产产妇的痛疼,提高分娩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产程护理干预 难产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总结胎膜早破与难产的临床关系。方法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2013年6月门诊及妇产科住院部收治的68例胎膜早破的产妇,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组。同时,随机抽取相同时间段来本院进行正常分娩的68例产妇,作为本次试验的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难产率、妊娠并发症、难产原因以及处理方式。结果研究组68例胎膜早破的产妇中,难产60例,占88.23%,对照组68例正常分娩产妇中,难产3例,占4.41%。研究组的难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68例胎膜早产妇中,共有61例出现母婴并发症,对照组68例正常产妇中,共有2例出现母婴并发症,研究组的妊娠并发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更容易发生难产,增加了母婴并发症发生率,要及时处理胎膜早破产生的症状,提高母婴预后,改善胎儿生命质量。

  • 标签: 胎膜早破 难产 妊娠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巨大儿与正常体重儿肩难产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阴道产妇中的60例肩难产产妇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巨大儿肩难产48例,正常体重儿肩难产12例,比较巨大儿与正常体重儿肩难产临床特点。结果巨大儿肩难产母婴并发症发生率、继发宫缩乏力及第二产程延长发生率均高于正常体重儿(P<0.05)。结论巨大儿是导致肩难产的高危因素,有效掌握助产方法、快速处理肩难产是降低母婴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肩难产 巨大儿 正常体重儿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气囊仿生助产术转化难产为顺产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择医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孕妇160例,回顾性分析产妇应用气囊仿生助产术使难产转化为顺产的效果。结果160例孕妇共有127例(79.38%)经气囊仿生助产术转化成阴道顺产,行胎头吸引助产或会阴侧切术9例(5.62),另24例(15.00%)因难产情况较严重及时改行剖宫产。结论应用气囊仿生助产术可将难产转化为顺产,从而提高阴道分娩率,值得在临床难产分娩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气囊 助产术 胎窘 滞产 头位 过期妊娠 脐带绕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