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为进一步激发全院护士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提升护士职业道德素质、岗位创新能力和技能水平,培养和造就适应新时代要求的知识型、技能型高素质护士队伍。由我院护理部主办的一年一度的护士岗位劳动技能竞赛活动于每年4月举行。竞赛项目包括护理理论和操作技能两方面,主要考察护士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操作急救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 标签: 护理 技能竞赛 思考
  • 简介:摘要本文从中医的角度分析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并从中医治疗的角度分析治疗的优势以及辩证分型等相关研究,旨在为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与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 中药治疗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月到2015年10月间收治的混合痔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切断肛门括约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有11例表示治疗后排便良好,肛肠动力学未受到影响,4例表示排便较好;对照组患者有5例表示良好,6例表示有所改善,4例排便还有不适。观察组有效率100%,两组良好率对比度115。结论痔手术切断肛门括约肌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较好,能够使患者症状得到改善,较好的缓解肛肠压力,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切断肛门括约肌 痔手术 肛肠动力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承气汤在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后胃动力缺乏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在胃动力缺乏治疗中的具体机制。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与对照组,每组给予对应的治疗药物,检测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以及胃泌素变化。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降低,但中药组水平下降幅度最显著,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NIHS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但以中药组改善效果最显著。中药组与西药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胃泌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中药组胃泌素水平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对于出血性脑卒中后胃动力缺乏的患者应用大承气汤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大承气汤 出血性脑卒中 胃动力缺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流动力学检查常见并发症并分析其预防的方式。方法选取2014年10月到2015年11月在我院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的患者120例进行研究,对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进行总结,并且分期其出现的原因。结果在本次研究的患者之中有10例出现了并发症,占总人数的6.67%。其中血尿1例,严重膀胱痉挛1例,置管失败2例,发热4例。结论在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时,应该谨慎使用,操作切记轻柔勿粗暴操作,并且进行严格的消毒等操作,对于可能出现的发热、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要提前做好预防的准备,并且在出现后及时处理。这样才能够让尿流动力学检查更加有价值。

  • 标签: 尿流动力学检查 并发症 研究及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鼻喉动力系统及耳内窥镜在儿童腺样体切除中的疗效及与传统腺样体刮除术相比的优点。方法以我科在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36例腺样体肥大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经口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研究组儿童在耳内窥镜直视下采用耳鼻喉动力系统行腺样体吸切术,对照组儿童行经口径路腺样体刮除术。术后对36例儿童进行随访,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儿童18例,治愈10例,有效8例,总体有效率100%;对照组儿童18例,治愈8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体有效率72.2%。两组比较,总体差异显著。结论耳内窥镜联合耳鼻喉动力系统在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手术中较传统方法有明显的优势,手术操作在耳内窥镜直视下进行,视野清楚,开阔,有效防止了鼻腔以及鼻咽部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耳内窥镜 耳鼻喉动力系统 腺样体切除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对术后胃肠动力的影响状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82例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按入院单双顺序号分为对照组(41例)和研究组(41例),对照组采用开腹修补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状况。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段血清胃泌素、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指数,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修复术治疗胃穿孔疾病,可降低术中出血量,胃肠动力得到快速恢复,且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 标签: 胃肠动力 开腹修补术 胃穿孔 腹腔镜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方血栓通胶囊的有效成分及其药代动力学。方法用复方血栓通制成溶液对雄性大鼠进行灌胃后取血,经仪器检测后与对照品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d1、丹参酮I、黄芪甲苷对照液的监测数据进行比对,总结其药代动力学规律。结果经检测,5种主要成分均可于三种不同样品中在相同的保留时间被检测出,口服后可入血。结论中药复方内容复杂,需要深入研究与分析。

  • 标签: 复方血栓通 有效成分 药代动力学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创伤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在老年股骨大转子骨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老年股骨大转子骨折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近端解剖锁定板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小创伤动力髋螺钉内固定进行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后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手术后总有效率为8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件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创伤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在治疗老年股骨大转子骨折中具有更好的疗效,有效帮助患者更快恢复健康,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小创伤 动力髋螺钉 股骨大转子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微创内固定系统与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研究微创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法,将42例经门诊确诊的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分成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治疗组)与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治疗组(对照组),每组21例,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优13例,良7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5.2%;对照组优8例,良8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76.2%。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治疗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面,相对于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治疗而言,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微创内固定系统 动力髁螺钉 股骨远端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剖宫产产妇应用缩宫素对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62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10U与20U缩宫素行肌肉注射与静脉滴注。对比两组产妇用药前、用药5分钟与用药后10分钟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用药前两组产妇血流动力学并无明显差异(P>0.05),从用药5分钟开始,应用缩宫素较多剂量的对照组产妇血流动力学变化程度更大,用药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缩宫素会对产妇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因此临床上在达到缩宫效果时应采用小剂量用药,在安全性上更高。

  • 标签: 剖宫产 血流动力学 缩宫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替莫唑胺白蛋白纳米粒(TMZ-BSA-NPs)经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后的药物动力学特性。方法制备TMZ-BSA-NPs和TMZ-Sol,给药后HPLC测血药浓度并计算、比较二者的药动学参数,研究TMZ-BSA-NPs的药代动力学特性。结果经药动学参数计算,TMZ-Sol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符合二室模型,TMZ-BSA-NPs的代谢过程符合单室模型。结论经药动学参数分析,TMZ-BSA-NPs的生物利用度好于TMZ-Sol,TMZ-BSA-NPs能够发挥更好的药效并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替莫唑胺 白蛋白 纳米载体 血浆药代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微创内固定系统(Llss)与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取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给予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完全康复时间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优良率对比,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1.6%,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更佳,它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迅速、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微创内固定系统 动力髁螺钉内固定 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护理要点和方法。方法应用PDT治疗CSC病人30例(30只眼),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实施相应护理措施,随访1年观察治疗效果。结果PDT治疗后30例患者(30只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无视力下降,并且在随访期间复发率为0,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未发现任何由治疗诱发的脉络膜毛细血管损害,如缺血、炎症等。结论PDT治疗CSC有利于视力的恢复和提高,系统而有效的护理对完成整个治疗及减少CSC的复发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光动力疗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动力学检查对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干预价值。方法选择盆底器官脱垂者80例,Ⅲ度及以下者和Ⅳ度者各40例,对不同程度盆底功能障碍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记录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最大膀胱容积、最大逼尿肌压,了解腹压漏尿点。结果存在Ⅲ度及以下盆底器官脱垂者最大尿流率大于Ⅳ度者(P<0.05),平均尿流率大于Ⅳ度者(P<0.05),最大膀胱容积大于Ⅳ度者(P<0.05),最大逼尿肌压低于Ⅳ度者(P<0.05),腹压漏尿点压力大于Ⅳ度者(P<0.05)。结论尿动力学检查可作为盆底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一种辅助评判标准。

  • 标签: 尿动力学 盆底功能障碍 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下地活动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2~24个月的随访,就手术切口长度、手术进行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述两种手术方法均适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但对于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法的临床效果更佳。

  • 标签: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头孢克肟混悬剂与颗粒剂的药物动力学与生物等效性,进而促进临床用药质量的提升。方法选择21例健康男性作为观察对象,单剂量口服200mg头孢克肟,并在服药0、30min、1h、2h、3h、4h、5h、6h、8h、12h、16h、24h时采集受检者血清样品,采用RP-HPLC法对血清中头孢克肟浓度进行测定,并计算出药动学相关参数。采用双单侧t检验方法,比较头孢克肟混悬剂与颗粒剂AUC、Cmax、Tmax等参数之间的差距。结果头孢克肟混悬剂与头孢克肟颗粒剂在健康人群中体内药-时曲线符合单室开放模型(一级吸收),且两种制剂药物动力学AUC、Cmax、Tmax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头孢克肟混悬剂对颗粒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达到107.4%。结论头孢克肟混悬剂与颗粒剂在健康人群体内具有相同的生物效应。

  • 标签: 头孢克肟混悬剂 头孢克肟颗粒剂 药物动力学 生物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BPH)术后效果不满意的尿流动力学检查意义。方法对38例BPH手术后排尿改善不佳的病人,按症状分为排尿不畅组和尿液不自主溢出组。均行尿动力学检查,研究其结果。结果排尿不畅组30例,其中膀胱肌收缩力低下10例,膀胱颈口狭窄20例;尿失禁组8例,其中6例为急迫性尿失禁,2例为压力性尿失禁。结论BPH术后排尿症状改善不佳的主要原因为膀胱出口梗阻和膀胱肌功能损害,尿动力学检查可予明确原因和对进一步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手术 尿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治疗的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观察CRRT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接诊的行CRRT治疗的80例危重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包含4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包含40例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与心理状态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组间对比(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SAS、SDS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其中又以研究组的差异更为显著(P<0.05)。结论CRRT治疗能够有效促进危重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善,而治疗时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危重患者 连续性血液净化 血流动力学 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