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OVCF术后骨折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机制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5年11月我科收治OVCF206例中共有21例发生骨折进行了再次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与初次手术组对比术前,术后2w,术后3m,术后6m及末次随访ODI评分及VAS评分。结果随访12~30个月,平均21个月。两种评分在术后2W、3m、6m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w、3m、6m及末次随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VCF好发于胸腰段,骨质疏松的程度仍然是术后椎体骨折的主要原因,骨水泥强化后所导致的治疗椎体硬度增大,及患者日常运动量增加、慢性咳嗽等是次要原因,责任椎的再次手术仍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

  • 标签: OVCF 再骨折 机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体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孕育产妇的阴道分娩护理方法和问题。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3年4月~2015年12月收治入院的产妇46例,均为有一次剖宫产史,分析讨论产妇的阴道分娩护理问题,并提出护理措施。结果46例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产妇中,成功阴道分娩38例,失败8例,包括4例先兆性子宫破裂患者、4例社会因素流产患者。失败8例患者均行剖宫产,所有产妇产后状况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怀孕产妇,积极有效的给予阴道分娩护理能帮助患者有效分娩,也是现临床上积极提倡的分娩方法。

  • 标签: 剖宫产 阴道分娩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结扎术后输卵管吻合通术注意事项。方法2006年3月~2015年3月,对8例患者行结扎术后输卵管吻合通术。年龄28~42岁。术后随访输卵管复通及复孕情况。结果患者获随访1~7年。术后1个月,输卵管通液检查6例通畅;2例失联,未按期随访,术后3个月,输卵管通液检查5例通畅,3例已宫内妊娠;术后1年,宫内妊娠3例,足月分娩;术后2年输卵管妊娠1例,宫内妊娠2例。结论结扎术后输卵管二次吻合术成功率尚高,术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和保留足够长度输卵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输卵管结扎术 吻合再通术 再通成功率
  • 简介:摘要宫腔粘连会破坏宫腔正常结构,引发痛经、不孕及反复流产等后果,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随着宫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宫腔镜分离手术应用于宫腔粘连的治疗已受到广泛认可及应用,具有微创、疗效肯定及恢复速度快等优点。但值得重视的是,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宫腔镜术后复发率较高,预后质量不理想。

  • 标签: 宫腔粘连 宫腔镜 充水球囊 宫内节育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急性心梗并行灌注治疗的临床研究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中收治的52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别为易化PCI组、直接PCI组以及溶栓组。比较各组在进行不同治疗方法后,在并发症、出血率、死亡率以及血管的开通率之间的差异。结果易化PCI组与直接PCI组的患者未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溶栓组患者出现心衰、心率失常的现象,发生率为29.41%;易化PCI组出血率为29.41%,直接PCI组出血率为11.11%,溶栓组出血率为23.53%;易化PCI组与直接PCI组的患者无死亡的病例,而溶栓组患者死亡率为11.76%;易化PCI组与直接PCI组可使患者的血管开通率达到100%,而溶栓组患者的血管开通率为82.35%。结论直接PCI治疗效果较易化PCI与溶栓更好,并发症、出血率等都比其他两种效果更明显。

  • 标签: 急性心梗 再灌注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宫腔镜下分离宫腔粘连后两种抗粘连方法的疗效。方法85例宫腔镜下宫腔Ⅲ度及以上粘连分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contraceptivedevice,IUD)组(42例)和几丁糖组(43例),观察两组术后宫腔内粘连情况和月经以及粘连改善情况。结果IUD组和几丁糖组术后粘连率分别为41.4%和23.4%(P<0.05),月经改善率分别为74.1%和92.2%(P<0.01),粘连改善率为33.5%和80%(P<0.01)。结论宫腔镜下Ⅲ度及以上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应用几丁糖能显著减少术后宫腔粘连的发生,明显改善月经情况,粘连程度轻,较之常规术后置节育器有明显的优势。

  • 标签: 宫腔粘连 宫内节育器 几丁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心梗并行灌注治疗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方法从我院病例中纳入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3年2月份到2015年6月份收治的急性心梗并行灌注治疗患者。分成三组,溶栓组、直接PCI组、易化PCI组。对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溶栓组的血管通率相比其余两组要低,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溶栓组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比其余两组高,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直接PCI组比其余两组要低,P<0.05,统计学意义成立。结论急性心梗并行灌注治疗选择直接PCI的模式,治疗效果更为理想,不具备PCI条件的医院需要尽早实施溶栓给予PCI干预。

  • 标签: 急性心梗 再灌注治疗 直接PCI 易化PCI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牙根管治疗失败原因,探究乳牙根管临床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以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48例乳牙根管治疗失败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初次根管治疗失败后,通过X线片、乳牙根管系统检查等寻找治疗失败原因并进行治疗。结果①首次根管治疗失败主要原因为根管填充不密合(33.33%)、超填或欠填(24.64%)、冠渗漏(20.29%)和继发龋(15.94%)。②经治疗,69颗乳牙成功治疗66颗,治疗成功率95.65%。其中,乳前牙成功治疗23颗(95.83%),乳磨牙成功治疗43颗(95.56%),成功率与牙位关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管治疗需以精湛医疗操作技术做支撑,同时在熟悉根管解剖形态的前提下坚持无菌开展方能有效提高根管临床治疗成功率。

  • 标签: 乳牙 根管治疗 失败原因 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预防跌倒及骨折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87例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对其实施系统的预防跌倒护理干预。护理后随访12个月,观察本组患者跌倒及骨折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随访12个月,12例患者出现1次跌倒,2例患者出现2次及2次以上跌倒,无一例出现骨折。结论在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实施系统跌倒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跌倒和骨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度骨质疏松症 预防跌倒 再骨折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疤痕子宫患者再次妊娠足月后经阴道分娩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6例疤痕子宫再次妊娠足月的孕产妇,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93例。对照组孕产妇行剖宫产手术生产,观察组则经阴道分娩,观察两组的分娩过程,对比两组的分娩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状况。结果观察组的分娩过程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及分娩所用费用较对照组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疤痕子宫产妇妊娠孕经阴道分娩的效果明确,可有效减少出血量,并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疤痕子宫 再妊娠 阴道分娩 可行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狭窄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并于术后1年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患者946例,以支架置入段内径狭窄≥50%为狭窄为标准,分为对照组(823例)和支架内狭窄组(123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支架情况及其他临床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狭窄组的血清UA水平为(412.08±70.18)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328.18±72.89)μmol/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支架直径<3.5mm、支架长度>30mm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狭窄重要的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是支架内狭窄的另一危险因素(OR=1.653)。结论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后狭窄与高尿酸血症明显相关。

  • 标签: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高尿酸血症 支架内再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手术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78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的治疗方式,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后远期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后有效率为100%,2年后有效率为94.9%,显著高于同时期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2.3%、7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76.9%,显著低于观察组的治疗满意度(92.3%),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的治疗方式对于青光眼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对于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更为明显,患者认可度高,可作为临床治疗首选方案。

  • 标签: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 青光眼 远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划生育干预对孕妇分娩后短期内孕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320例来我院进行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孕妇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60例。观察组孕妇在分娩前后均接受计划生育干预,对照组均未接受计划生育干预,并对两组患者出院后随访半年,比较两组孕妇分娩后半年内的孕率及对计划生育相关知识的认知度。结果观察组产后半年内有效避孕率为97.50%,与对照组69.38%比较显著较高,孕率为2.5%,与对照组30.62%比较显著较低(P<0.05);且干预前,两组生育保健相关知识认知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对计划生育保健知识的认知度评分为(86.76±13.42)分,与对照组(62.24±13.43)分比较显著较高(P<0.05)。结论计划生育干预有利于向育龄女性普及生育知识,降低孕妇分娩后短期内孕率,对预防产后短期内意外怀孕及女性生育健康起到积极的干预作用。

  • 标签: 计划生育 孕妇 分娩 短期内再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鼠脑皮质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5(ERK5)在缺血及缺血灌的不同表达,探讨其在脑缺血灌注损伤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所有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梗死组和缺血灌组。对各组大鼠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ERK5表达。结果缺血灌注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脑梗死体积均比缺血梗死组大鼠严重。ERK5在缺血梗死组和缺血灌组都表达,后者明显多于前者。结论ERK5可能参与脑缺血灌注损伤过程并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神通络针法对缺血灌注大鼠海马区mGluR5蛋白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以大脑中动脉缺血灌注大鼠为研究对象,以调神通络针法为干预,运用免疫组化法观察mGluR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脑缺血灌注过程中激活的mGluR5在海马神经元中表达。模型组mGluR5的表达与正常组、假手术组相比较差异明显,提示脑缺血损伤过程中脑组织mGluR5的表达上升。针刺可对激活的mGluR5的表达产生下调影响,说明调神通络针法对缺血性脑损伤起到调节保护作用。结论调神通络针法对各时间点mGluR5蛋白表达都有显著降低作用,可对激活的mGluR5的表达产生下调影响,在脑保护方向发展发挥关键作用。

  • 标签: mGluR5 调神通络针法 脑缺血再灌注 脑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接受心脏同步化治疗(CRT)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左室舒张末径、左室心功能测定,评价治疗后患者心脏结构和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1例扩张型心肌病符合接受心脏同步化治疗的患者行CRT治疗,并分别于术前3天内和术后3个月接受心脏超声检测,分别测定左室舒张末径、EF值,Tei指数。比较术前、术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术后3个月,与手术前相比,患者左室舒张末径减小,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EF值显著增大(P<0.05),Tei指数减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接受心脏同步化治疗后心脏功能改善可能早于结构的逆转。

  • 标签: 超声心动图描记术 心脏再同步化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的主要研究对象,对其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研究其临床有效性。结果在治疗后,50例患者中血管通的患者有45例,血管通率为90.00%,在治疗后2h出现了灌注心律失常的有38例,发生率为76.00%。50例中血管通患者在出现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室性早搏、房性早搏上与与血管未通的患者比较有一定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肌梗死患者,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给予对症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康复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静脉溶栓 灌注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