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支架管长期留置的危害及相关并发症的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于2012—2014年收治的输尿管支架管长期留置的18例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并检索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1)18例患者中9例行膀胱镜拔除输尿管支架管,5例采用钬激光碎石后拔除输尿管支架管,3例采用肾盂切开取管,1例去管过程中支架管断裂,采取膀胱镜加肾盂切开取管,均取管成功。(2)选取9篇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其中包括病例共49例,留置时间从3个月到7年不等,治疗方法均是先行膀胱镜取管,无法拔除,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拔管,如无法拔除,行输尿管镜拔除,如支架管断裂或者两端都有巨大结石,可采用输尿管镜加肾盂切开取石术或者经皮肾镜取石术,仅有7年留置1例,行右肾及及输尿管切除术。结论输尿管支架管长期留置会引起许多相关症状和并发症,并且随着时间的增长,并发症的发生率会显著增加而且会出现更加严重的并发症。需定期取出,以防止危害及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输尿管支架管 长期留置
  • 简介:摘要患者李某,女,已婚,28岁,重庆市梁平区某完全小学幼儿教师,因“胸腹部泛发淡红色丘疹7年”来诊,7年间曾辗转于多家医院,均未明确诊断,西医予以抗病毒、调节免疫治疗,中医予以火针、灯火灸法治疗局部皮损,且治疗均无明显收效,影响皮肤美观,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故建议患者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皮肤科病理活检提示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此病多与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好发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且发病有遗传倾向。笔者就本病例作简要介绍,以期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对本病起到足够的认识作用,进一步提高诊治水平,减少误诊,故报道如下,与同道共勉。

  • 标签:
  • 简介:摘要肺鳞癌目前治疗方式仍局限于传统的手术及放化疗,探究新的治疗方向极为重要,分子靶向基因的研究可能为肺鳞癌治疗带来突破。ROS1阳性肺癌绝大多数为肺腺癌,肺鳞癌阳性者罕见,基于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ROS1阳性肺鳞癌患者,同时检索目前国内外相关报道,对肺鳞癌患者进行ROS1检测的必要性及靶向药物克唑替尼治疗ROS1阳性的肺鳞癌的可能进行分析,为肺鳞癌的靶向治疗探索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标签: 肺鳞癌 ROS1融合基因 克唑替尼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生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特点及规律进行分析。方法将2000—2016年的“生脉注射液”“不良反应”作为检索词在万方医学网进行检索。结果31例生脉注射液所致ADR中,31例生脉注射液ADR中,男性共12例,占38.71%,女性共19例,占61.29%;年龄最小的19岁,年龄最大的86岁;静脉滴注出现ADR最快的时间是4min后,最迟的为第3d;ADR主要临床症状为药物热、恶心呕吐、皮疹、胸闷感、心悸等。结论医护人员应当警惕生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 标签: 生脉注射液 不良反应 文献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关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点与超声诊断方面的文献研究,结合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的综述,我们认为行囊肿剥除术或者穿刺需要根据囊肿大小,位置,患者卵巢储备及个人需要进行选择。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文献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及研究新进展。方法通过一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病例,搜集关于此疾病相关的文献进行汇总复习。结果通过影像学、分子标记物进行诊断及鉴别,但均需手术治疗,术后未发现复发。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个罕见、低度恶性的胰腺外分泌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治疗依赖于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 标签: 胰腺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过程中发生肺栓塞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过程中发生一例肺栓塞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该患者经过及时溶栓、生命支持等手段进行治疗并治愈出院。结论手术过程中发生肺栓塞风险大、死亡率高,及时溶栓及生命支持手段可挽救患者的生命。

  • 标签: 肺栓塞 术中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已确诊肝淀粉样变性病例的临床特点分析,并结合文献回顾,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文献及4例明确诊断为肝淀粉样变性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腹部彩超、腹部CT或腹部MRI、肝或肾的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及特异性的组织染色(刚果红染色)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均有腹胀、纳差、乏力、肝肿大,伴有碱性磷酸酶及γ-谷氨酰基转移酶明显升高。肝脏或肾脏的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见大量粉红色淀粉样物质沉积,刚果红染色(+),病理结论为肝、肾淀粉样变性。结论肝淀粉样变性临床少见,表现多样化且大多为非特异性,很难早期诊断,对临床表现高度怀疑为肝淀粉样变性的患者,肝、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及特异性组织学染色(刚果红染色),可帮助确诊肝淀粉样变性。

  • 标签: 肝淀粉样变性 临床特点 刚果红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掌跖脓疱病(palmoplantarpustulosis,PPP)伴前胸壁综合征临床特征及CT表现,提高影像科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PPP伴前胸壁综合征相关病例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复习。结果患者双手、双足脓疱伴瘙痒10余年反复迁延不愈,后出现双侧胸锁关节疼痛,胸部CT示双侧第一肋胸关节处见骨质破坏,证实为PPP伴前胸壁综合征。结论PPP伴前胸壁综合征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 标签: 掌跖脓疱病 前胸壁综合征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congenitalcysticadenomatiodmalformationoflung,CCAM)是一种少见的在胚胎时期肺-支气管发育异常而形成的畸形,也称为先天性肺囊腺瘤,可发生于胎儿、新生儿、幼儿,成人罕见。国外报道其发病率为1/35000-1/250001。

  • 标签: 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 病理特点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Rosai-Dorfman病(RDD)是发生于淋巴结和结外部位的特发性组织细胞增殖性疾病。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很少见,其临床和影像表现类似于脑膜瘤,组织学检查对于明确诊断至关重要。我们报道1例中枢神经系统原发Rosai-Dorfman病,无其他部位受累依据,复习文献,并讨论其临床表现、病理、治疗和预后。

  • 标签: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 临床表现 病理 治疗
  • 简介:摘要非酮症高血糖引起的偏侧舞蹈症在临床上少见且大多发生在糖尿病病史长血糖控制欠佳的中老年女性患者。但我们在临床上见到的这位患者是中年男性既往无糖尿病病史,并且症状在血糖恢复正常以后出现。故在临床上分析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代谢病因时要考虑到非酮症高血糖,给予早期诊断和治疗,此类患者预后较好。

  • 标签: 非酮症高血糖 偏侧舞蹈症 解剖学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立体定向辅助下脑内微小病灶切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例22岁男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与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立体定向辅助下脑内微小病灶切除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术后第一日,患者明显感觉头脑清醒,语言流利,定向力及认知障碍明显好转。术后一周复查长程视频脑电,癫痫波消失。术后病理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术后继续口服抗癫痫药物1月后停用抗癫痫药,随诊1年癫痫未再发生。结论立体定向辅助下脑内微小病灶切除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是一种科学、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以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立体定向 辅助 脑内微小病灶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粘液样纤维肉瘤的病理切片进行观察,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起病理进程。方法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友谊医院病理科2012—2016年期间诊断的2例粘液样纤维肉瘤。对其病理切片进行观察,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粘液样纤维肉瘤的具体病理特点。结果患者镜下观察发现大量粘液样基质中,肿瘤细胞较稀疏分布,细胞呈梭形或星形,轻度异型性;可见假脂肪母细胞HE400×。结论粘液样纤维肉瘤的病理特征除间质广泛粘液样变,还包括异型性较小的星芒状细胞的特征,瘤组织呈触角样或蜘蛛网样浸润至皮下脂肪及横纹肌组织,局部侵袭组织的恶性生物学能力变强等特征,为临床上的诊断、鉴别提供依据。

  • 标签: 躯干肢体 粘液样纤维肉瘤 病理学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四脑室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及研究进展。方法回顾一例第四脑室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及诊疗经过,并收集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第四脑室内原发性中枢系统淋巴瘤缺乏特异性影像学诊断指标,需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术后放化疗是延长患者寿命的有效方法。结论第四脑室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发病率低,但恶性程度高,病理诊断明确后及时放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 标签: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第四脑室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性多内分泌腺病综合征(APS)是指一组包括内分泌和(或)非内分泌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综合征,通常以2个或2个以上内分泌腺体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本文报道了1例存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腺垂体炎、性腺功能减退但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表现的APSⅢ型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旨在加深对该病的认识,积累诊疗经验。

  • 标签: 多内分泌腺疾病 自身免疫性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腺体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克罗恩病肠内瘘形成早期侵犯膀胱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报告一例克罗恩病肠内瘘形成早期侵犯膀胱但无典型回肠膀胱瘘临床表现,伴肠道不全梗阻患者诊疗及手术经过。结果患者恢复顺利,随访1年,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有慢性腹痛腹胀病史伴膀胱占位但无典型回肠膀胱瘘临床表现患者,需要考虑克罗恩病。手术切除病变肠管切除内瘘及病变膀胱防止进一步形成回肠膀胱瘘形成是主要治疗方法。

  • 标签: 克罗恩病 内瘘形成 不全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2q11缺失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发病机制及诊断。方法对一例以腭咽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的新生儿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总结,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该例患儿男,足月顺产,生后开始进食时即发现吞咽异常,吸吮的奶汁经鼻腔涌出,哭声细弱,下颌稍小,口裂小,鱼嘴样,经染色体微阵列检查确诊为22q11缺失综合征,经胃管喂养随访3个月生长发育良好。文献检索共收集390例22q11缺失综合征患儿,主要临床特征为先天性心脏病(79%),无胸腺或胸腺发育不良(70%),特殊面容(58.3%),反复抽搐、严重低钙血症(55.6%);免疫缺陷(33.4%),生长发育迟缓(32.6%)等,有2例患儿在新生儿期易呛奶。未见有确切腭咽功能不全、进食后不能吞咽的报道。结论如有腭咽功能不全等吞咽障碍的新生儿,即使无先天性心脏病、无胸腺或胸腺发育不良、无反复抽搐及严重低钙血症、无免疫缺陷等表现,仍应尽早想到22q11缺失综合征,尽早进行基因微阵列检测,同时注意观察是否有特殊面容。

  • 标签: 22q11缺失综合征 腭咽功能不全 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