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根治并腔镜下腋窝淋巴结廓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03年8月至2006年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一微创外科住院的5例乳腺癌(年龄38~61岁,平均年龄51岁)行保乳根治并腔镜下腋窝淋巴结廓清患者,对其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例乳腺癌患者行保乳根治并腔镜下腋窝淋巴结廓清均获成功,所有切除乳腺标本经术中冰冻病理证实切缘肿瘤细胞阴性。平均手术时间150min,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保乳根治并腔镜下腋窝淋巴结廓清治疗乳腺癌能够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且更安全。

  • 标签: 乳腺癌 保乳治疗 腔镜下腋窝淋巴结廓清
  • 简介: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第7肋间腋中线作1.5cm切口,插入胸腔镜.在第5肋间腋前线和腋中线间作约6cm小切口,行切除17例,其中楔形切除3例、肺叶切除14例.结果术后17例中肺癌14例(腺癌12例、鳞癌2例),肺炎性假瘤1例,肺结核球2例,PTNM分期包括Ⅰa9例、Ⅰb1例、Ⅱa2例、Ⅱb2例.随访5~37月,除1例死于肝转移外,其余均健在.结论胸腔镜手术在切除中的应用,有利于孤立性小结节的诊治,可作为早期肺癌外科治疗的一种手段.

  • 标签: 电视胸腔镜手术 肺切除术 肺肿瘤 肺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检测27例肿瘤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肿瘤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并有统计学意义,而CD8^+T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流式细胞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的检测具有快速、敏感、准确的特点,对于评价疗效、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流式细胞术 肿瘤 T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目的 改善因恶性肿瘤引起的气管狭窄造成的呼吸困难。方法 用形状记忆钛镍合金气管支架置入置入。结果 全部25例患者均一次性顺利置入,术后患者气促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形状记忆钛镍合金气管支架置入既能解决危及生命的呼吸窘迫症状,又能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气管狭窄 置入术 支架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5岁。1998年3月5日主因腹痛、腹泻、便血3年入院。有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史。体检:除外右下腹部麦氏点手术切口,无病理体征。X射线钡灌肠造影:降结肠近端肠腔轻度狭窄,不能充盈,肠管形态消失,肠壁增厚,黏膜乱,

  • 标签: 根治术后 肝转移 结肠癌 阑尾切除术 急性阑尾炎 钡灌肠造影
  • 简介:我国恶性肿瘤在城市地区死亡率居死因第一位,在农村居第二位,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和健康。目前,手术切除仍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术后多有复发和转移,死亡率居高不下。本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肝癌抗原肽研究》(批准号:3930420)基础上,应用所获得的肿瘤特异性共有抗原,以纳米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新型的高效、广谱肿瘤疫苗,期望肿瘤高发人群得到广泛接种,降低肿瘤发病率,

  • 标签: 恶性肿瘤 死亡率 高发人群 肝癌 抗原肽 肿瘤疫苗
  • 简介:目的探讨用电视胸腔镜手术对孤立性结节的微创伤诊治方法.方法1994年10月至2003年3月电视胸腔镜下切除孤立性结节47例.结果除1例炎性假瘤因胸腔内较严重粘连、中转开胸手术外,其余均在电视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楔形切除.手术时间、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平均为26.8min、1.2天和3.9天.全组无手术死亡,无与手术相关的中术后严重并发症.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是诊治孤立性结节的安全有效方法,具有明显的微创优势.

  • 标签: 电视胸腔镜 微创手术 孤立性肺结节 胸外科手术 治疗
  • 简介:探讨DTI在脑肿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对FA值和ADC值的测量分析,发现DTI定量参数与脑肿瘤级别的关系,为临床应用提供信息。对19例经病理证实的不同等级脑肿瘤患者按肿瘤等级分组,对肿瘤实质区与对侧区正常脑组织的FA值和ADC值行配对t检验,比较肿瘤实质区与对侧区正常脑组织的差异;另就高、低级别脑肿瘤FA值和ADC值做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差异。脑肿瘤患者组内肿瘤实质区较对侧正常脑组织FA值及ADC值均具有显著差异。低级别脑肿瘤较高级别脑肿瘤ADC值更低,且差异显著。脑肿瘤实质区FA值和ADC值可以帮助脑肿瘤区域与正常脑组织的界定,但对于脑肿瘤分级的应用价值尚有待考究。多模态图像的联合分析方法将成为脑肿瘤级别无创划分的新热点。

  • 标签: 弥散张量成像 部分各向异性指数 表观扩散系数 脑肿瘤分级 多模态图像联合
  • 简介:据HuangFK2015年6月17日(NatureCommu,2015,6:7465-7465.)报道,美国华人科学家利用高通量筛选的方法发现了一些小分子能够特异性靶向参与肌动蛋白组装的关键蛋白--Fascin,同时证明抑制Fascin的活性能够阻断丝状伪足形成,抑制肿瘤的迁移和侵袭。

  • 标签: 抑制肿瘤转移 细胞骨架 靶向 肌动蛋白组装 FASCIN HUANG
  • 简介:根据红外热像仪测得的体表温度来获得肿瘤相关信息,可以抽象为一个含有内热源的导热反问题。针对同时反演肿瘤位置、肿瘤代谢热强度及乳腺导热系数等多参数反问题的特点,本研究提出并建立了与反演参数相关的辅助目标函数,同时对求解所采用的粒子群优化算法中的更新方式进行了相应的改进。数值验证结果表明:在反演多参数反问题中采用多目标函数能提高反演精度,加快收敛速度。研究结果为根据乳腺红外热像图量化诊断体内肿瘤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乳腺肿瘤 红外检测 多参数反问题 多目标函数 粒子群算法
  • 简介:目的分析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antigen,CEA)的B细胞表位,为肿瘤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CEA的完整氨基酸序列为研究基础,采用Hopp&Woods的亲水性方案,Emini表面可及性方案和Jameson-Wolf抗原指数方案,辅以CEA的二级结构及其柔性区域分析,预测CEA的B细胞表位。结果预测的B细胞表位可能位于CEA的N端第150~160、168~172、207~211、332~338、372~377、467~472、485~490、507~516、580~584区段。结论应用多参数预测CEA的B细胞表位,可进一步用于CEA相关肿瘤治疗性表位疫苗的分子设计和研究。

  • 标签: 癌胚抗原 B细胞表位 预测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治疗脊柱内固定手术术后区浅层感染(Superficialzoneofspinalsiteinfectio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10月间,应用VSD治疗11例脊柱内固定手术术后区浅层感染的临床疗效。11例均未拆除内固定物,区清创后,VSD治疗1-3次,二期无张力缝合口或临近肌瓣转移修复创面。结果11例区浅层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口二期愈合。结论对于脊柱内固定手术术后区浅层感染,经彻底清创,VSD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缩短治疗周期,减少感染向深层蔓延几率。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 脊柱 术后感染
  • 简介:目的比较在CT与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特点并分析二者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3年5月~2006年10月内占位性病变患者93例,分为2组。超声能探及异常回声且病灶距胸壁〈2cm为B超组,41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1例,年龄21~77岁;超声不能探及异常回声或病灶距胸壁〉2cm为CT组,52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8例,年龄42~75岁。比较两组穿刺活检的确诊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CT及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确诊率分别为98%及100%,CT及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5%及4.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确诊率高,并发症低,操作迅速。但B超不能穿过空气,对距胸壁〉2cm的病灶不宜选用,宜选用CT引导。

  • 标签: 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 B超 经皮肺活检
  • 简介:目的 探讨食管支架对食管狭窄的实用价值,着重比较X线和内镜下两种置入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40例患者置入41个支架,其中X线法27个,内镜法14个。结果 支架置入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吞咽困难程度明显改善,由术前平均3.4级降至1.03级。X线法置入的27个支架位置全部准确,而内镜法置入的14个有4个发生位置偏差。结论 食道支架治疗食道狭窄安全有效。两种置入方法各有优缺点,在狭窄段通过方面内镜法有优势,在狭窄段扩张和支架定位方面X线法更安全和准确。

  • 标签: 食管狭窄 食管肿瘤 支架 介入性放射学
  • 简介:肿瘤精确放射治疗过程中,减少照射靶区呼吸运动造成相对于静止照射野的照射位移误差量。我们采用步进电机驱动的机电一体化系统,以控制一块叠放在原加速器治疗床上的可移动平台,在治疗过程中的每一时刻,使之能够在二维冠状平面带动患者的体位,实现对肿瘤靶区实施呼吸运动造成位移的实时反向跟踪运动。通过CT扫描和图像重建的算法,可以检测出在使用运动补偿系统前后,患者肿瘤靶区在冠状平面上呼吸运动位移量的大小,经过对比后发现,后者的位移误差量确实小于前者。使用肿瘤靶区呼吸位移误差补偿系统,能够比较有效地缩减靶区的呼吸运动范围,在肿瘤精确放疗计划的设计过程中,对缩小计划靶区(PTV)范围以提高肿瘤治疗增益比(TCP)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精确放射治疗 呼吸运动 步进电机 机电一体化 反向跟踪 图像重建
  • 简介:据RoybalKT2016年10月3日[Cell,2016,167(2):419-432.]报道,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研究人员构建出能够精确地确定患病细胞在体内任何位置和执行一系列可定制反应(customizableresponses)的人免疫细胞,包括将药物或其他治疗运载物直接运送到肿瘤或其他不健康的组织中。在小鼠体内开展的实验中,这些被称作synNotch(syntheticNotch)T细胞的免疫细胞高效地靶向肿瘤,释放一种特定的人抗体药物,从而根除癌症,而不会攻击正常的细胞。

  • 标签: 靶向肿瘤 抗体药物 T细胞 人免疫细胞 美国加州大学 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