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总结分析针刺对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针刺疗效寻找理论依据。以“针灸+p38MAPK”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全文期刊与学位论文数据库及美国公共卫生检索系统(PubMed)数据库,共纳入中文文献19篇,英文文献7篇。通过阅读文献,发现p38MAPK信号通路在介导生长抑制信号、前凋亡信号和炎性反应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针刺可通过p38MAPK途径实现对疾病的调控,尤其在心脑血管、肺疾病及镇痛方面效果较为显著,为针刺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针刺 P38MAPK 信号转导 镇痛作用
  • 简介: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体外抑制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作用及对MAPK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胃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取小鼠8只,提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原代培养;用家兔制备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和对照血清。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脂多糖(LPS)组、地塞米松组及半夏泻心汤5%含药血清组、10%含药血清组和20%含药血清组,各组分别给予对照血清、LPS、地塞米松和各浓度含药血清。作用6h后收集细胞,用qRT-PCR方法检测细胞内IL-1β、IL-8和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作用24h后,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炎症因子IL-1β、IL-8和TNF-α的蛋白含量。收集20%含药血清作用30min、60min和2h后的细胞,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和P38的磷酸化水平。结果:qRTPCR结果显示,与不含药血清对照组比较,LPS能明显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β、IL-8和TNF-α的mRNA表达(P<0.01);与LPS组比较,地塞米松能明显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β、IL-8和TNF-α的mRNA表达(P<0.01);5%含药血清能明显抑制巨噬细胞TNF-α的mRNA表达(P<0.01),10%和20%含药血清均能明显抑制IL-1β、IL-8和TNF-α的mRNA表达(P<0.01)。ELISA结果显示,5%含药血清能明显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β的分泌(P<0.01),10%、20%含药血清能明显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β、IL-8和TNF-α的分泌(P<0.05,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作用30min、60min均能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APK信号通路中P38磷酸化水平(P<0.05、P<0.01);含药血清作用2h能抑制巨噬细胞的ERK和P38的磷酸化水平(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可能通过调节巨噬细胞内MAPK炎症信号通路中ERK、P38的磷酸化水平,抑制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IL-1β、IL-8和TNF-α而起到治疗胃炎的作用。

  • 标签: 半夏泻心汤 含药血清 腹腔巨噬细胞 MAPK信号通路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侧脑室内注入溶解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侧脑室穿刺外引流并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结合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36例,结果本组4例死亡,2例继发脑室感染,10例好转,22例基本痊愈出院。结论脑室内注入尿激酶综合治疗重型脑室出血效果确切,疗程缩短,方法简便安全。

  • 标签: 脑室出血 尿激酶 脑室 外引流术 脑脊液
  • 简介:目的:了解P44/42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在雷公藤甲素诱导大鼠肾上腺皮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肾上腺皮质细胞,以不同浓度梯度雷公藤甲素染毒相同时间,或相同浓度雷公藤甲素染毒不同时间,以蛋白因子添加素V和碘化丙啶联合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印迹法分析P44/42总蛋白量、磷酸化水平以及c-Fos的表达水平。结果:雷公藤甲素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诱导细胞凋亡;雷公藤甲素诱导P44、P42磷酸化水平升高及c-Fos的高表达。结论:一定剂量雷公藤甲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细胞后,P44/42过度磷酸化,诱导c-Fos的高表达,导致细胞凋亡。

  • 标签: 雷公藤甲素 肾上腺皮质细胞 凋亡 P44 42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c-Fos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尿激酶溶栓治疗心源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 方法: 我院 2017 年 3 月至 2018 年 3 月接收心源性脑梗塞患者 78 例。采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各 39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率。 结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 76.9% ,低于观察组的 97.4%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 (P

  • 标签: 尿激酶溶栓 心源性脑梗塞 效果
  • 简介:目的:从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正性调控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信号通路探讨电针百会、水沟穴对脓毒性脑病大鼠脑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经盲肠结肠穿孔(CLP)造模成功的脓毒症大鼠,通过观察大鼠神经行为学改变制作脓毒性脑病模型。随机选取造模组大鼠,分为模型组和电针24h组、电针72h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作为对照组。电针24h组和电针72h组在造模成功后开始采用电针百会、水沟穴电针治疗,每12h治疗30min;其余组不实施电针治疗。分别治疗24h和72h后,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取大鼠脑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测大鼠脑组织Ngb,采用Westernblot分别检测Ngb、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电针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Ngb免疫阳性表达、Ngb及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24h组及72h组Ngb阳性表达、Ngb及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也均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电针百会、水沟穴对脓毒性脑病大鼠具有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脑组织Ngb表达,从而正性调控p38MAPK信号通路、促进神经元突起生长相关。

  • 标签: 脓毒性脑病 电针 p38 MAPK信号通路 脑红蛋白 神经元突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黏附斑激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细胞分子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和内异症患者异位子宫内膜及在位子宫内膜中黏附斑激酶的表达情况。结果(1)FAK的表达率在在位子宫内膜中为73.33%、在异位子宫内膜中为93.33%、在正常子宫内膜中为35.00%,异位子宫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的FAK阳性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位子宫内膜与在位子宫内膜的FAK阳性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位子宫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的FAK阳性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FAK表达水平与内异症临床分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K在内异症患者异位子宫内膜及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中高表达,且与临床分期有关,提示FAK可能成为内异症潜在的分子标志物或治疗靶点。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黏附斑激酶 在位内膜 异位内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