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转眼,我们就在不经意之间挥别了清爽舒服的秋天,迎来了干燥寒冷的冬天。当然,随着时间变化的不只是越翻越薄的日历。还有已经开始变得粗糙和干燥的肌肤。可是,面对着商场上那么多琳琅满目的面膜,在选择的时候总是会有些拿捏不定,再加上网上对一些产品的功效众说纷纭,更让人疑惑其中的成分。

  • 标签: 干燥 冬季 时间变化
  • 简介:通过对《温病条辨》药物整理研究,探讨吴鞠通治疗湿温类温病的用药配伍规律,发现吴氏治疗湿温病,重视就近祛邪的同时治疗以中焦脾胃为主,注重祛邪的同时又注重顾护人体的真阴真阳。通过对方药的分析,为临床湿病的辨治提供一定参考,但对于方药的具体应用指征尚需进一步从症状药物的对应关系进行挖掘分析。

  • 标签: 温病条辨 祛湿方剂 配伍规律
  • 简介:秋天人们会出现鼻燥、唇干、咽痛等秋燥症状。可若总是眼干难受、口干发燥,则须当心另一类的干燥——“干燥综合征”。“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必须由医生治疗。秋燥干燥综合征的区别在于: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秋燥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临床表现 饮食调节 口腔卫生
  • 简介:目的:研究考察复方石斛清肺散的干燥工艺,旨在确定散剂处方部分药材提取液的干燥工艺,为产品实际生产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橙皮苷的含量及转移率为指标,评价比较不同干燥工艺测定结果。结果:复方石斛清肺散的最佳干燥条件为减压干燥,即-0.07MPa、60℃条件干燥。结论:该方法确定了复方石斛清肺散的干燥工艺,更高效、稳定、可靠,保证产品质量,可为实际生产应用提供依据。

  • 标签: 复方石斛清肺散 干燥工艺 减压干燥
  • 简介:目的:探讨中医文献及临床调查口腔干燥综合征证候及其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通过检索文献,选取2000-2015年有关口腔干燥综合征中医辨证文献,建立Epidata2.0数据库,应用SPSS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在文献研究方面,有关口腔干燥综合征出现频率大于10%的常见证候类型依次为:肺阴不足、胃阴不足、阴虚火旺、肝肾阴虚、肾阴不足;出现频率≥5%的病位类证候要素分别为:肺、肾;≥5%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为:阴虚、火.临床调查方面,出现频率大于10%的常见证后类型依次为:肺阴不足、气阴两虚、胃阴不足、肝肾阴虚;出现频率≥5%的病位类证候要素分别为:肺;≥5%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为:阴虚、火.结论:口腔干燥综合征的辨证分型复杂多样,证候要素相对简约,对临床辨证论治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 标签: 口腔干燥综合征 证候 证候要素 文献分析 临床调查
  • 简介: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辨治提出从郁论治,通过郁证释义、郁证征象、郁致干燥、从郁论治4方面进行论述,注重疏通气机、调畅情志,为治疗干燥综合征提供了新的临床思路。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病因病机 中医药治疗
  • 简介:干燥综合征是风湿免疫科常见疾病,中医称之为“燥痹”。本文立足中焦,对燥痹病因病机、遣方用药进行详细论述。主张中焦脾胃气阴亏虚为根本病机,治疗以益气养阴,顾护脾胃为主,认为从脾胃着手治疗该病方可标本兼治,有利于彻底根治此病。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燥痹 从脾胃论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从虚热瘀湿论治崩漏的临床经验。笔者认为崩漏的发病不是单一病理因素所致,而是多种病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病理因素是以虚、热为主,或兼瘀、湿。在治疗上,针对引起崩漏的具体病理因素,综合采用补虚、清热,或兼以化瘀、祛湿之法,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出血期"塞流""澄源"并用,标本兼治;非出血期"澄源""复旧"共举,缓则治其本以达治病求本的目的,每获佳效。

  • 标签: 临床经验 湿 崩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干燥综合征(SS)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于2019年11月正式开始,截止时间为2021年1月,选择此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68例S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模式,实验组使用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水平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较为接近(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对SS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效果较好,患者在护理后,生活质量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辅助提升了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整体护理 SS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作者简介匡莲花(196212-),女,汉族,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大学本科,副主任护师,科护士长。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使用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患者的吸痰量及痰液黏稠度进行比较来研究其疗效。方法将104例气管切开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注射器间断滴入法湿化,实验组采用改良后方法即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法,第4d将吸痰量及痰液黏稠度两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项指标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后湿化较传统手工滴入法对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有明显疗效。

  • 标签: 改良方法 气道湿化 效果研究Improved airway humidification effect of the
  • 简介:目的:观察益肾祛瘀化湿汤对肾气亏虚、湿瘀内阻型狼疮性肾炎ACA水平的影响及临床观察。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狼疮性肾炎(LN)病例,随机将收集的6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30例用西医常规治疗,而治疗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化瘀祛湿汤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SLEDAI评分、ACA水平、24h尿蛋白含量、补体C3等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24h尿蛋白含量、补体C3、血浆白蛋白、IgA-ACA、IgG-ACA、IgM-ACA)、SLEDAI评分、不良事件及复发率等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肾祛瘀化湿汤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显著,通过降低患者血清ACA水平、改善狼疮活动指标、减少蛋白尿达到减轻对肾脏损害的作用,对控制或延缓狼疮性肾炎的病情有一定的疗效。

  • 标签: 狼疮性肾炎 益肾祛瘀化湿 ACA
  • 简介:商宪敏教授认为阴虚致燥为干燥综合征的根本病机,以肝肾阴亏为主,兼见肺、脾、胃等脏腑病变。商教授将干燥综合征分为5型进行辨证论治,阴虚型治以滋阴清热、生津润燥,气虚型治以益气健脾、养阴润燥,阴阳两虚型治以阴阳双补,气滞血瘀型治以疏肝解郁、养血活血,燥毒内伤型治以清燥解毒、液护阴,并根据兼夹症的不同进行药物的加减化裁,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辨证论治 名老中医
  • 简介:干燥综合征合并甲状腺疾病在临床上很常见,尤其是甲状腺功能减退,提示两者在遗传基因、环境因素、机体易感性方面具有相似的发病机制。在病因病机上,早期病机以阴虚燥热为主,病至后期,阴虚日久,阳气受损,致脾肾阳气虚,阴阳失调,痰瘀气滞贯穿于疾病的始终。中医治疗需根据不同的临床证候辨证施治,早期滋养阴液为先,后期助阳益气,温化水湿,同时不忘行气化瘀,从根本上改善阴阳状态,调节机体免疫。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减退 发病机制 中医辨证论治
  • 简介:目的探讨痰湿初诊2型糖尿病(T2DM)并发甲状腺结节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123例T2DM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痰湿组70例,非痰湿组53例)和50例健康人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并将结果作组间对照分析。结果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甲状腺结节的几率比健康对照组高,T2DM女性较男性患者并发甲状腺结节的几率高,痰湿型较非痰湿型患者甲状腺结节发病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痰湿因素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甲状腺结节有一定相关性.

  • 标签: 痰湿 2型糖尿病 甲状腺结节 中医证型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