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方式。方法根据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82例来分析研究,对患者的切除范围、颈部淋巴结清除情况进行探讨。结果全部患者中有25例单侧甲状腺癌患者,35例双侧甲状腺癌患者;有22例淋巴结转移患者。我们为双侧甲状腺癌患者进行了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治疗,单侧患者使用了单侧甲状腺叶+峡部切除术,合并淋巴结转移患者,使用甲状腺切除+颈部淋巴结切除。患者术后并发症几率是3.66%。对患者进行了1到10年不等的随访研究,有1例患者在术后第四年死亡。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需要对其进行病情分析,提供相应的治疗方式,术后使用甲状腺激素来治疗。

  • 标签: 甲状腺癌 分化型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了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后复发和转移的指标及其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对100例接受手术的患者数据进行分析,以分析可能导致复发的潜在因素。运用Kaplan-Meier曲线描述了复发模式,以及甲状腺球蛋白检测和Cox比例风险模型来探究影响复发的因素。结果:术后复发率达到了28%,在术后2年、4年和6年时,复发率分别达到3.7%、4.6%和7.3%。通过Log-rank检验和Cox模型分析,发现患者的体质状况、性别、初始疾病严重程度、年龄、肿瘤的蔓延转移状况,以及临床症状和手术方法及术后效果与术后复发显著相关。结论:甲状腺癌患者的体质、性别、初始疾病的严重程度、年龄,以及肿瘤的转移状况都是影响其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术后复发转移指标 临床意义 危险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改良 Miccoli 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 方法: 选择 2017 年 6 月到 2018 年 6 月我院治疗的 94 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 47 例运用传统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 47 例运用改良 Miccoli 手术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效果对比,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引流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运用改良 Miccoli 手术治疗,其手术时间明显降低,出血量较少,保证其安全性,患者住院时间较少,使其切口处快速恢复,该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大力的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方式选择及复发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0年1月~2015年2月入住我院诊断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149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分析乳头状癌与滤泡状癌手术方法;第二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乳头状癌与滤泡状癌的手术方法主要为患侧叶切除加峡部切除(行或不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患侧腺叶(行或不行颈部淋巴结清扫)、峡部加对侧次全切、甲状腺全切加颈部淋巴结清扫、姑息性切除,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手术方法无差异(P>0.05);对149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患者为108例,其余41例患者出现失访。随访的患者中复发者有32例,复发率14.8%。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的性别、病理、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年龄、淋巴结清扫、术后放疗、术后服用甲状腺素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方式与患者术后是否复发无关,其预后与年龄、淋巴结清扫、术后放疗、术后服用甲状腺素有一定联系。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手术 复发 因素
  • 简介:【摘要】本调查对50名山东等地高中生被试施测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和9项患者健康问卷以及自编问卷。报告显示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未分化四种角色类型中。顺性别分化人数最多(62%),双性化(25%)和未分化(13%)数量占比较少。调查还表明当代高中生心理压力较大,比较焦虑(91.2%)且抑郁(80.7%)。

  • 标签: 高中生,性别分化,焦虑,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分化型甲状腺癌病患的焦虑状况及应采取的科学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病患66例,对其焦虑状况进行分析,并实施综合优质化的护理措施。结果6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病患中,心理焦虑发生率为84.85%,其中轻度焦虑43例,中度焦虑10例,重度焦虑3例。病患护理后焦虑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病患心理焦虑问题较为常见,在针对化护理措施实施后,焦虑评分得以明显降低,心理状态逐渐趋于健康。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焦虑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中全甲状腺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某肿瘤医院接收的16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n=81例),进而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工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6.3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7.65%,并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94%明显对于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70%,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使用全甲状腺切除术进行治疗,是确实可靠的治疗方法,拥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全甲状腺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术后行碘131治疗的护理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9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疾病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率、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行碘131治疗的患者,应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从而提高患者预后康复质量,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碘131治疗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协同护理用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碘-131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病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12月-2022年10月,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6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并将其分为干预组和观察组,各32例。均采用碘-131进行治疗,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和协同护理,对比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协同护理 分化型甲状腺癌 碘-131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黄芪注射液联合131I核素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临床优势。方法:本次实验的对象是2019年8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8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依照硬币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131I核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131I核素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分析黄芪注射液联合131I核素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比研究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 标签: 黄芪注射液 131I核素 分化型甲状腺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碘-131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9月-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术后接受碘-131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对比2组患者睡眠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相较于参照组患者显著下降,且研究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碘-131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更好地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稳定患者身心健康,值得将其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分化型甲状腺癌 碘-131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患者开展目的性责任细分化护理联合心理疏导的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为乙型肝炎,共计60例,随机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干预组(采用目的性责任细分化护理联合心理疏导),均组30例,研究时间为2022.1-2022.12,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开展目的性责任细分化护理联合心理疏导能够有效改善负面情绪。

  • 标签: 乙型肝炎 心理疏导 分化护理 负面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超在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转移中的应用效果及准确率。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11月~2021年5月期间于本院复诊中检出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后疑似颈淋巴转移患者47例(异常淋巴结共75个)为研究对象,行回顾性诊断研究。患者手术病理前均接受颈淋巴结彩色超声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准,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转移彩超成像特征及诊断准确率。结果:(1)较非转移淋巴结,转移性淋巴结超声成像以无回声皮质信号及高回声信号为主,彩超检查中可见淋巴结周边及内部血流信号丰富,且血流信号多杂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彩超对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转移诊断敏感度为92.16%,特异度为87.50%,准确率为90.67%。结论:彩超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转移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敏感度优势,可经淋巴结血流信号相关指征评估有效鉴别转移性淋巴结。

  • 标签: 彩超 分化型甲状腺癌 颈淋巴转移 应用效果 准确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检测 DSG3、 P40、 TTF-1、 NapsinA在低分化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活检小标本中鳞状细胞癌( SCC)与腺癌( AC)的表达及其鉴别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2016年 1月 -2017年 12月在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 96例低分化非小细胞肺癌活检小标本中 DSG3、 P40、 TTF-1、 NapsinA表达,并结合 NSCLC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DSG3和 P40在肺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8.9%( 40/45)和 93.3%( 42/45),特异性分别为 100%、 100%; TTF-1、 NapsinA在肺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90.2%( 46/51)、 80.4%( 41/51),特异性分别为 93.3%、 100%。 DSG3和 P40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的表达与在肺腺癌组中的表达有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NapsinA、 TTF-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较肺鳞癌组的表达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在低分化非小细胞肺癌活检小标本中联合检测 DSG3、 P40、 TTF-1、 NapsinA对鳞癌与腺癌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DSG3 P40 TTF-1 NapsinA 活组织检查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术后131I核素治疗中将综合护理应用于病发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中的有效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予以选取,纳入起始于2021.8,终止于2022.2,样本共计74例,用数字奇偶法作分组处理,常规组(37例)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基于常规组予以本组所纳入对象综合护理,比对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41%)相比常规组(21.62%)要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DS(34.05±1.94)分、SAS评分(35.18±1.25)分均比常规组要低(P

  • 标签: 131I核素 综合护理 分化型甲状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超在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及准确性分析。方法:本次实验研究时间为2020年2月-2021年8月,研究资料为此期间在我院建档的50例疑似出现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超检查,结合临床病理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彩超检查在临床上的运用价值。结果:对50患者进行手术病理学检查,发现出现转移淋巴结56枚,经彩超检查发现53枚检查准确性为94.64%,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在进行治疗期间,采用彩色超声检查,能帮助医师更好了解患者病变情况,确定淋巴结清扫方案,提高临床诊断效率。

  • 标签: 彩超诊断 分化型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 诊断价值 准确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