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生态课堂是幼儿学习成长的地方。如果一堂能以认知过程为基础,幼儿在伴随着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与满足,产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疑难问题的执着和坚持,对成功解答的高兴和自豪,那么,这就是自然、生态、有效的学习过程,就是一堂成功的。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我在树底下组织了一堂,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投入、思维活跃、快乐无比的样子,让我难以忘怀:

  • 标签: 生态 学习过程 认知过程 求知欲 好奇心 幼儿
  • 简介:我园的“十二五”课题旨在以开展集体音乐教育活动和幼儿园一日音乐活动为基础,对我园音乐教育活动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丰富的音乐活动内容、形式和在一日活动中通过音乐激发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教师对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深入认识和组织能力,也是老师们专业成长的一个必修过程。因此,园领导本着以“研”促“教”的目的,结合本园课题组织了一周多的音乐观摩教学活动。

  • 标签: 教育活动 组织能力 幼儿园 活动内容 教学活动 音乐
  • 简介:患儿男性,年龄为3个月,因确诊“先天性肺囊肿”1个月,收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病史采集:1个月前反复“肺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X射线胸片及CT检查发现,左侧胸腔内囊性占位。不伴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入院查体:神志清,欠合作,皮肤巩膜无黄染、发绀,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气管居中,胸廓外形正常,呼吸动度正常、对称。双肺语颤对称、叩诊呈清音,呼吸音清。CT检查示:右肺下叶基底段囊性病变约3.5cm×5.5cm,初诊为先天性肺囊肿。充分术前准备后,在全身麻醉下经第6肋间隙入路行剖胸探查术见:左侧胸腔内囊性约6cm×5cm×4cm,

  • 标签: 食管重复畸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先天性肺囊肿 CT检查 囊性占位 全身麻醉
  • 简介:一、第一次教学:线描画《爸爸的领带》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点、线、面”并用其进行装饰。2.积极参与线描画活动,体验线描画带来的快乐。

  • 标签: 婴幼儿教育 《爸爸的领带》 课程设计 教学方法
  • 简介:患儿男性,3岁。因“腹痛伴恶心、呕吐2d”,于2012—01-03入本院。病史采集:患儿腹痛2d。人院查体:右上腹肝下可及一腊肠样肿块(6cm×4cm×4cm),质中等,稍可活动,

  • 标签: 肠套叠 磁铁 病史采集 右上腹 患儿 腹痛
  • 简介:音乐欣赏是幼儿园五大领域内容——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组织音乐欣赏活动对执教者的知识储备(即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理解力、想像力、表现力等)和驾驭活动的能力要求相对较高,所以一直以来,音乐欣赏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是我园教师组织活动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对于赏析和表达表现的时间分配问题把握不好,这也成了困扰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有效开展的原因之一,直接影响着孩子们对好的音乐作品的欣赏、感受和表现。

  • 标签: 时间分配 音乐欣赏 知识储备 幼儿园 组织 理解力
  • 简介:患者1女性,23岁。因“停经8+个月,阴道流液4h”于2011—11—15人本院。病史采集:G3P0,LMP为2011—3—6,EDC为2011—12-13。4h前出现阴道流液(色清),无腹痛、腹胀,无阴道流血。孕期无放射线、毒物接触史,定期规律产前检查。平素月经规律,家族史无特殊。

  • 标签: 帆状胎盘血管前置 阴道流液 毒物接触史 病史采集 阴道流血 产前检查
  • 简介:患者女性,38岁,因“停经30周,下腹痛1周,加重1d”于2008年10月15日入院。病史采集:G1P0,18年前曾患肺结核,已治愈。患类风湿关节炎5年。LMP:2008年3月26日。2年前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1周前无诱因下腹以脐下正中为主胀痛,呈阵发性,伴里急后重,活动后加剧。当地医院诊断为阑尾炎,予抗炎、保胎治疗,腹胀、腹痛略减轻。1d前腹痛、腹胀再次加重,阵发频率为(10~30)s/(4~20)min,里急后重明显,无发热、呕吐、腹泻。入院查体:T为36.8℃,P为80次/min,R为20次/min,BP为110mmHg/70mmHg,心、肺(-),

  • 标签: 腹壁血肿 晚期妊娠 子宫肌瘤剥除术 类风湿关节炎 入院查体 下腹痛
  • 简介: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卫生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围生期保健、产科质量等多方面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围生医学质量的优劣,关系到两代人的健康。开展围生期保健工作,使孕产妇得到系统化管理,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与高危孕妇进行有效监护,可防止妊娠期和分娩期并发症。研究并分析孕产妇死亡率和死因变化规律,

  • 标签: 孕产妇死亡率 围生期保健 病因 分娩期并发症 产科质量 医学质量
  • 简介:患者女性,36岁,因"停经8+个月,下腹痛半个月"于2010-04-09,12:30pm入本院.病史采集:G4P1,孕龄为34+5孕周,LMP为2009-08-09,EDC为2010-05-16.外院疑诊为阑尾炎,住院保守治疗半个月,腹痛症状未缓解,遂至本院就诊,以"晚期妊娠+阑尾炎"收入院.12年前,患者剖宫产术时发现双子宫、单宫颈、单阴道,左侧子宫妊娠.

  • 标签: 小儿支气管哮喘 护理 病史采集 保守治疗 晚期妊娠 剖宫产术
  • 简介:患者4均为女性,27~35岁,因产后阴道大出血急诊转入本院。病史采集:既往体健,3为经产妇,最多孕6产3;产后2h~12h阴道大出血;3为顺产,1为臀位助娩;新生儿体重为2950g~3500g;产后胎盘储留,行徒手剥离胎盘术,4均渐出现四肢乏力、头晕、口渴、冷汗症状,出血量为(1000~2700)mL,呈休克状态。入院查体:腹软,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呈阴性。

  • 标签: 徒手剥离胎盘 子宫不全破裂 阴道大出血 新生儿体重 剥离胎盘术 移动性浊音
  • 简介:患者女性,30岁,因“人工流产术后阴道流血淋漓不尽”于2008年2月16日(术后22d)入院。病史采集:G6P3,曾行剖宫产分娩3次,末次剖宫产时间为2007年8月8日,术后阴道持续流血1。个月,自止。未哺乳,月经未复潮,常下腹部疼痛。2008年1月26日因“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

  • 标签: 剖宫产术 疤痕妊娠 阴道持续流血 切口 人工流产术后 剖宫产分娩
  • 简介:患者男性,14岁3个月,因"发现血小板减少8+个月"于2013-08-29收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治疗。病史采集:患者于8+个月前在当地医院体检时发现PLT减少,外周血PLT计数为8.0×10^9/L,尚未伴出血表现,门诊予输注PLT制剂后PLT计数恢复至正常,此后未进行复查及治疗。入院前7d,因入学体检查血常规示PLT计数为15.0×10^9/L,遂收入本院。入院查体:无特殊面貌,全身无出血表现,脾脏因腹部脂肪层过厚触诊不清楚,脊柱及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步态平稳,智力、视力及听力正常,肌张力正常。辅助检查:

  • 标签: 尼曼-匹克病 大龄儿童 PLT计数 医院治疗 辅助检查 血小板减少
  • 简介: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07年9月至2010年6月本院收治并诊断为KD,且常规接受口服阿司匹林治疗的36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其年龄为2个月~6岁。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KD患儿临床病历资料中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案进行相关分析。按照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immunoglobulin,IVIG)治疗剂量不同,将36KD患儿分为A组[n=8,0.4g/(kg·d)×3d],B组En=20,1g/(kg·d)×2d]和C组[n=8,2g/(kg·d)×1d]。3组患儿的KD初诊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KD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黏膜及咽部弥漫性充血,口、唇潮红及皲裂等,并且均为KD最早期症状;实验室检查表现为C反应蛋白(CRP)异常升高、白细胞计数升高及血沉增快等早期表现。不同IVIG剂量组的退热时间比较,B组、C组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但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D的治疗重点为极早控制血管炎,防止形成冠状动脉瘤(CAA)等。对诊断为KD患儿采用IVIGE(1~2)g/(kg·d)×(1~2)d]治疗,具有更强退热效果。

  • 标签: 川崎病 冠状动脉疾病 小儿
  • 简介:患儿,男,5岁,因“发热9d”入院,超声心动图提示:左房,室增大,主动脉内径增宽,左冠状动脉呈瘤样扩张,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及无端分支扩张,扩张血管内未见明显血栓形成;心包腔内积液13mm;超声诊断;①左主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右主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远端及左前降支扩张,符合川崎病以及改变;

  • 标签: 巨大血栓形成 川崎病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 右冠状动脉 左前降支 超声心动图
  • 简介: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00年3月至2010年12月于本院确诊及治疗的86不典型KD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签署临床科研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患儿均出现发热症状(100%),出现口唇皲裂症状为51(59.3%),皮疹为40(46.5%),球结膜充血为68(79.1%),颈部淋巴结肿大为36(41.9%)。辅助检查结果: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为81(94.2%),血小板增高为76(88.4%),红细胞沉降率(ESR)增快为72(83.7%),C反应蛋白(CRP)增高为74(86.0%)。74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患儿均发现冠状动脉出现不同程度改变。结论提高对不典型KD的认识,及时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及治疗,可降低该病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

  • 标签: 川崎病 不典型 诊断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癌筛查中不同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照宫颈癌"三阶梯"筛查方案,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宫颈癌筛查的8463女性个体的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8463受试者的宫颈细胞学结果≥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squamouscellsofundeterminedsignificance,ASCUS)检出率为3.06%(259/8463),≥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high-gradeintraepitheliallesion,HSIL)检出率为0.67%(57/8463).1380接受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检测受试者的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为32.17%(444/1380),其中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igh-riskhuman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率为27.32%(377/1380),低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low-riskhumanpapmomavirus,LR-HPV)为4.86%(67/1380)HPv-16,-58,-52,-53和-33型等5种最常见的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率分别为33.16%(125/377),21.22%(80/377),20.16%(76/377),10.61%(40/377)和9.55%(36/377).760接受阴道镜检查的受试者中,阴道镜检查异常检出率为42.50%(323/760).371接受组织病理学检查者,结果正常为10.24%(38/371)慢性宫颈炎及鳞状上皮化生为34.77%(129/371)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Ⅰ为21.02%(78/371),CINII为13.48%(50/371),CINm为14.82%(55/371),宫颈癌为5.66oA(21/371).其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为44.20%(164/371).其中,高度上皮瘤变(≥CINⅡ)检出率为31.54%(117/371).结论按照"三阶梯"方案进行宫颈癌筛查,应制定个体化筛查方案.

  • 标签: 宫颈癌筛查 新柏液基细胞学试验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型 阴道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