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35例(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随机分为围术期优质护理的观察组(17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18例),观察情绪状况、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AS、SDS评分低,并发症发生率低,满意度评分高,生活质量评分高,P<0.05。结论:给予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围术期优质护理,能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减少并发症发生,且有利于满意度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值得借鉴。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围术期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36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手术室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配合要点。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颈动脉阻断时间在13~22min,平均(15.28±5.89)min;手术时间60~90min,平均(79.58±11.15)min;术中出血量50~100mL,平均(75.8±12.54)mL。术后有31例患者头晕、手麻症状消失,5例患者头晕、手麻症状明显改善,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护理配合的重点和难点是术前了解患者病情和手术操作步骤,做到心中有数用物准备齐全;术中洗手护士传递器械及时、准确、迅速,同时用肝素盐水反复冲洗颈动脉管腔防止再栓塞;巡回护士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及时合理用药,是保证手术顺利取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54例进行CEA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要点。结果本组54例患者围手术期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出现。出院时症状明显改善。经3个月一2年随访,患者均恢复良好,可恢复正常工作生活。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有效的控制血压,严密的病情观察对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至关重要。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改变,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超声多普勒技术对67例IMT及斑块测量,结果脑梗组IMT厚度及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患者内膜增厚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更易脑梗死,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及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对预防脑梗死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脑梗死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粥样硬化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因素。方法检测176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IM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尿微量白蛋白(UAER)、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UAlb/Cr)值,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nHOMA-IR),并将IMT与其他因素作相关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IMT与2hPG、TG、TC、LDL-C、FINS、InHOMA-IR、UAER、UAlb/Cr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1),与FBG、HbA1c不相关(P〉0.05)。进入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变量为2hPG、LDL-C、BMI、InHOMA-IR、UAER、UAlb/Cr、HDL-C。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2hPG、TG、TC、LDL-C、FINS、InHOMA-IR、UAER、UAlb/Cr影响IMT,应针对这些相关因素进行干预,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

  • 标签: 2型糖尿病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颈动脉狭窄主要是由于颈动脉分叉部粥样斑块形成引起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将动脉内膜切开并剥离增厚的内膜而使血管再通的手术1。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首要目的是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是有效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再发的方法2。手术的成功不但需要医生精湛的手术技巧,同时也离不开护士的密切配合、密切观察。护士有高度的责任心,熟练的技术操作,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我院自开展该项手术以来,共完成5例手术,现将该手术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预防 脑卒中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改变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高频彩超观察不同剂量立普妥对老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00例患者,采用临床随机原则分为两组,试验一组口服立普妥10mg/d(n=51),试验二组口服立普妥20mg/d(n=49),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IMT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药物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颈总动脉和双侧颈动脉分叉处IMT有明显改善(P<0.05),颈内动脉IMT无明显改善(P>0.05);两组组间比较IMT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严重肝肾功受损及肌酶升高。结论从卫生经济学出发,每日10mg立普妥即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是安全、有效的;彩超可以准确、方便地评价不同剂量的立普妥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是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 标签: 立普妥 颈动脉 内膜-中层厚度 老年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动脉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近一年我院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体检人员进行研究,分为两组均采用颈动脉超声,观察两组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血管壁厚度、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颈动脉狭窄情况。结果:检查后,疾病组受检者颈总动脉(1.47±0.42)mm、颈内动脉(1.36±0.52)mm、颈外动脉(0.97±0.21)mm、PSV(0.89±0.44)m/s、RI(0.55±0.23),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受检者颈动脉内中膜血管壁厚度与血流动力学指标(P<0.05);疾病组受检者在轻度狭窄、中度狭窄以及重度狭窄上均显著高于健康组受检者(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在诊断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的效果显著,通过颈动脉内中膜血管壁厚度与血流动力学指标准确判断颈动脉狭窄情况,从而为后期预防脑卒中提供有力的依据,患者生命质量得到更好的保障,值得推广。

  • 标签: 颈动脉超声 颈动脉狭窄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在治疗中术前和术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6年10月50例在我院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患者,所有的患者均在术前行超声和DS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术前和术后诊断颈动脉狭窄准确率,颈动脉狭窄处内径和血流动力学指标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狭窄处峰值流速比值(PSVICA/PSVCCA)的水平。结果超声和DS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动脉狭窄处内径大于术前,EDV、PSV、PSVICA/PSVCCA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可了解颈动脉狭窄程度和斑块性质,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在术前和术后的评估提供指导,并且可预防脑卒中发生,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超声 诊断价值 术前和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糖化血红蛋白与老年男性颈动脉内膜厚度(CIMT)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27例老年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依据进行分组,1组62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6.0%,2组65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6.0%,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及颈动脉内膜厚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血糖、24h收缩压、左右侧CIMT、内膜增厚率及斑块检出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糖值、收缩压、糖尿病病史与CIMT均有相关性。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是检测老年男性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关键性指标,可根据该指标水平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老年男性 颈动脉内膜厚度 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