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家族性腺样肠息肉(familialadenomatouspolyposis,FAP)是一种遗传肿瘤综合征,其发生与APC基因突变密切相关。APC突变基因最初应发生在生殖细胞或受精卵发育的早期阶段,携带者的全身每个细胞,也包括生殖细胞都含有异常的APC基因,构成了疾病向下一代遗传的基础。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对APC基因与FAP的研究日渐深入,这里我们回顾了关于APC基因与FAP相关的研究进展。

  • 标签: APC基因 突变 FAP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塞来昔布对家族性腺息肉(FAP)患者的疗效。方法40例已确诊为FAP患者,随机分为2组(n=20)常规治疗组(A组)患者每4m行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疗程为12m;常规治疗联合塞来昔布组(B组)患者每4m行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手术结束后即口服塞来昔布800mg/d,疗程为12m。两组患者均每4m复查结肠镜1次,观察腺瘤的数目及类型。结果B组于治疗后4、8、12m腺瘤消除率分别为88.73%、91.22%和98.95%,而A组分别为88.50%、87.47%和82.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塞来昔布可使FAP患者结直肠腺瘤明显消退,疗效佳,优于常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塞来昔布 结肠镜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 简介:摘要①目的探讨CT对腮腺多形性腺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②方法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患者的腮腺部位的CT普通及增强扫描,总结其CT表现。③结果腮腺多形性腺密度高于正常腮腺,边界多较清楚,形态可表现为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状。④结论CT检查对腮腺多形性腺的诊断具体重要价值。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对胆囊较大胆固醇息肉腺瘤息肉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3月的患者78例,胆固醇息肉患者59例,腺瘤息肉19例,对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然后对比病理检查结果。结果:胆固醇息肉腺瘤息肉超声及造影检查存在明显的差别。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对胆固醇息肉腺瘤息肉鉴别有较高的价值,能够起到一定的区分作用,临床可以推广。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胆固醇息肉 腺瘤性息肉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术后复发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2例腮腺多形性腺术后复发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例复发病例第2次手术分别采用浅叶切除术、腮腺全切术和扩大切除术。腮腺多形性腺复发与组织学类型及术式关系密切,富于细胞者易复发,肿瘤单纯切除术复发率高。结论不规范的手术方法是导致多形性腺复发的直接原因。

  • 标签: 腮腺多形性腺瘤复发临床病理
  • 简介:1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咽旁间隙多形性腺与神经鞘瘤的影像鉴别。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咽旁间隙多形性腺与神经鞘瘤的CT与MRI表现。结果本组13例多形性腺病灶最大径面均不位于腮腺内,但与同侧腮腺深叶分界不清,病灶向茎突前间隙内生长,同侧咽旁间隙受压变窄,向内移位,呈裂隙状位于肿块的内前方或消失;同侧翼外板及翼内外肌受压向前外移位;咽腔变窄;同侧茎突受压向内后方移位;内侧颈动脉鞘区血管受压向后移位。8例神经鞘瘤的最大径均位于茎突后间隙内。肿瘤与腮腺深叶间可见清晰的脂肪间隙。5例肿瘤最大径面位于茎突水平的茎突后间隙,咽腔明显受压变窄,茎突受压向后移位,同侧颈内动静脉受压向外移位至腮腺与肿块之间形成明显分界。3例肿瘤最大径面位于茎突下颈动脉鞘区,茎突受压向前移位,同侧颈内动静脉受压向前内移位,而对咽腔影响不大。结论虽然咽旁间隙多形性腺与神经鞘瘤的影像表现相似,不易鉴别,但从两者的发生部位及占位效应与腮腺的关系进行系统而综合的分析,可以做出较准确地鉴别诊断。

  • 标签: 咽旁间隙 多形性腺瘤 神经鞘瘤 CT MRI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654-2联合治疗糖尿腹泻的疗效。方法84例糖尿腹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654-2联合治疗2周;对照组给予易蒙停治疗2周。结果观察组显效、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654-2治疗糖尿腹泻效果显著。

  • 标签: 糖尿病腹泻 参芪扶正注射液 654-2 神经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口腔颌面部多形性腺复发的原因及其控制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至2012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口腔颌面部多形性腺患者2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实施全叶切除术,对照组实施局部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复发情况。结果全叶切除术复发率明显低于局部切除术;年龄大的患者复发几率明显高于年龄小的患者;肿瘤发生在深叶部位的患者复发几率明显低于浅叶部位的患者,p<0.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发现导致口腔颌面部多形性腺患者复发的因素主要和患者性别手术方法密切相关。可见,采用全叶切除术治疗口腔颌面部多形性腺患者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口腔颌 多形性腺瘤 复发因素 控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腮腺多形性腺和腺淋巴瘤的CT特点。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形性腺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在16-78岁,平均年龄49.39)和腺淋巴瘤20例(男19例,女1例,年龄在43-80岁,平均年龄62.1),对有术前CT的19例多形性腺(19个病灶)和15例腺淋巴瘤(19个病灶)的CT特点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腮腺多形性腺实质成分动脉期大多(13/19)呈轻度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均呈持续上升,上升幅度在(13±7)Hu,腺淋巴瘤实质成分动脉期均呈中度或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在(14±10)Hu。结论双期增强CT扫描对腮腺多形性腺和腺淋巴瘤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腮腺多形性腺增强曲线以缓慢上升为主,而腺淋巴瘤则主要表现为“快进快出”。

  • 标签: 腮腺 多形性腺瘤 腺淋巴瘤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区域切除术在腮腺多形性腺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确诊为腮腺多形性腺且具有可比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一组45例,将其命名为研究组,给予腮腺区域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即手术时保留腮腺导管、只解剖部分面神经分支以及切除肿瘤在内的部分腺体;另一组也是45例,命名为对照组,给予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即将面神经的各个分支全部解剖,并将腮腺浅叶和包膜连同肿瘤一并切除。术后随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以及暂时面瘫、涎瘘、耳垂麻木、术区明显凹陷畸形以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等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复发无明显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暂时面瘫、涎瘘、耳垂麻木、术区明显凹陷畸形以及味觉出汗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区域切除术和传统浅叶术相比,能明显的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帮助患者身心健康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区域切除术 腮腺浅叶切除术 腮腺多形性腺瘤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先天性肺囊性腺样畸形患者进行胸部X线检查,观察检查的结果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先天性肺囊性腺样畸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对其进行胸部X线检查,观察患者的检查结果,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比。结果使用胸部X线检查出“气胸样”改变28例(70.0%)、多囊状改变10例(25.0%)、肿块样改变2例(5.0%),对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的病变位置分别在右肺上叶11例(27.5%)、右肺下叶8例(20.0%)、左肺上叶12例(30.0%)、左肺下叶9例(22.5%)。结论使用胸部X线来观察先天性肺囊性腺样畸形患者,对于病情的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要了解患者具体的病况,还需观察患者的手术病理检查结果。

  • 标签: 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 胸部X线表现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结肠息肉是指结肠黏膜表面隆起性病变的总称,不管它的大小、形态及其组织学类型。包括肿瘤和非肿瘤息肉。根据息肉多少,可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若息肉大于100枚,称结肠息肉。讨论结肠息肉()的诊断与鉴别。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腺瘤为癌前期病变,遗传及环境因素可能为腺瘤息肉的主要病因,APC基因发生突变可致腺瘤癌变。内镜下切除息肉为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结肠息肉(病) 诊断 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