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前庭康复对前庭神经炎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80例前庭神经炎患者,时间为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运用简单数学随机分配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观察组使用前庭康复+传统药物。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眩晕残障程度评分、日常活动前庭功能障碍等级评分、Berg平衡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眩晕残障程度评分、日常活动前庭功能障碍等级评分低于对照组,Berg平衡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有前庭神经炎疾病的患者采用前庭康复能有效恢复平衡功能,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前庭康复 前庭神经炎 平衡功能恢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神经影像测定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和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的海马、内嗅皮层体积,从而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海马、内嗅皮层体积变化及其相关。方法从体检者中选取30例MCI患者,30例AD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NC),采用美国GE公司MRI系统对三组患者海马、内嗅皮层体积进行常规MRI测量,做出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海马体积MCI组左侧(3.20±0.19),右侧(3.310.20);AD组左侧(3.010.42),右侧(3.140.38),NC组左侧(3.380.30),右侧(3.480.32),P<0.05,内嗅皮层体积MCI组左侧(1.450.40),右侧(1.190.25);AD组左侧(1.101.26),右侧(1.341.25),NC组左侧(1.590.30),右侧(1.330.27),P<0.05,三组数据显示,AD组较MCI组,AD组、MCI组较NC组的海马、内嗅皮层体积均有明显萎缩,且三组间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利用MRI测定海马、内嗅皮层萎缩情况,可对MRI患者情况进行准确把握,对阿尔茨海默病提早干预。

  • 标签: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海马体积 内嗅皮层体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眩晕患者进行在康复护理中前庭功能训练操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眩晕患者12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康复护理中前庭功能训练操护理,对比组间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眩晕患者进行在康复护理中前庭功能训练操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 标签: 眩晕 在康复护理中前庭功能训练操护理 生活质量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庭功能训练操在眩晕患者康复中运用的护理效果。方法:2021年8月-2022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了98例眩晕患者,将其当做本次实验的对象,通过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两组。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与添加前庭功能训练操的实验组展开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具体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前庭功能训练操的实施,有效提升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庭功能康复训练可以大幅度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而加快眩晕症状的消失速度。

  • 标签: 前庭功能训练操 眩晕患者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前庭功能训练操在眩晕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主要从近三年于我院收治的80例眩晕患者中选取,采取抛骰子单双法,一组作为观察组,予以前庭功能训练操联合相关护理,另外一组作为对照组,予以前庭功能训练操,两组患者均为40例,将VSI 评分、BBS 评分、护理满意度作为两组研究对象的评价指标。结果:在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各项评分相比于护理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要比对照组更优,差异存在可比性(P

  • 标签: 前庭功能训练操 眩晕 康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眩晕症患者接受前庭功能检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筛选出本院在2020/6-2021/6时期接收的60例眩晕症患者,将其设置成实验组;然后筛选出同时段本院接受的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人,将其设置成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实施冷热实验,然后分析其实验结果,并展开统计分析及对比。结果  实验组的冷热实验异常率是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3.33%,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在各项指标的检测中,实验组有1项指标检测异常者是10例,其占比是16.67%;2项指标检测异常者是38例,其占比是63.33%;≥3项指标异常者是7例,其占比是11.67%。结论  对于眩晕症患者的临床检查来说,选择前庭功能筛查技术具备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且在定位诊断方面也能够获得更加精准及客观的结果,所以,值得在临床广泛实施。

  • 标签: 前庭功能检查 眩晕症 诊断 意义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22-2023年作者医院收治的58例BBP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接受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对照组仅接受常前庭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具体症状。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6.6%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9.3%(P<0.05);观察组物质生活、躯体运动、认知能力、社会职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VSI、DH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VSI、DHI评分均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庭康复训练联合手法复位治疗BPPV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前庭康复训练 手法复位 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简介:摘要咖啡因,哌醋甲酯,匹莫林,甲氯芬酯,吡拉西坦,主要用于对抗中枢抑制状态,如严重传染病、镇静催眠药过量引起的昏睡及呼吸循环抑制等,兼有镇痛作用。本文试着论述以上几种药物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

  • 标签: 兴奋药物 大脑皮层 神经类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刺五加片对治疗大脑皮层功能减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因睡眠质量差致大脑皮层功能减退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治疗组服用刺五加片、对照组服用复方枣仁胶囊,其它用药相同,20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1疗程后,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症状改善也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前后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功率谱值指标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五加片对治疗大脑皮层功能减退有确切的疗效,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刺五加片复方枣仁胶囊大脑皮层功能记忆力恢复比较观察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在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时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前庭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开展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前庭康复治疗,治疗3个月,对比治疗有效率和3个月内头晕发作情况(头晕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00%,P<0.05;治疗3个月内观察组患者的头晕发作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时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前庭康复治疗的方式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有效率,对患者的头晕状况改善较好,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前庭性偏头痛 盐酸氟桂利嗪 前庭康复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 前庭神经炎(Vestbular Neuritisis,VN)是一侧前庭神经受损后出现的一种急性前庭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急性持续性眩晕、不稳,多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等自主神经症状。发病率仅次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梅尼埃病。目前病因不明确,病毒感染和血液循环障碍被广泛接受。缺少确定性诊断试验,本质上是一个排他性诊断。需要与脑梗死、迷路炎、前庭性偏头痛、伴眩晕的突聋等疾病鉴别。治疗上以药物治疗、前庭康复及患者教育为主要方法。多数预后较好,也有部分发展为慢性头晕,如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

  • 标签: 前庭神经炎 病因 诊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前庭大腺位于两侧大阴唇后l/3深部,腺管开口于处女膜与小阴唇之间。因解剖部位的特点,在性交、分娩等情况污染外阴部时,病原体容易侵入而引起前庭大腺炎(bartholinitis)。目的讨论前庭大腺炎的诊疗心得。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前庭大腺脓肿在形成过程中疼痛非常剧烈,患者往往难以行走,坐卧不宁,在脓肿未形成时,应以消炎治疗为主,医师应当注意告知患者疾病的情况,使之了解疾病发展有一个过程,当药物治疗无效、脓肿形成后可考虑手术治疗。

  • 标签: 前庭大腺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摇头眼震(HSN)的临床表现和其与前庭双温试验之间的互补关系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100名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眩晕疾病患者并对其进行前庭冷热试验、摇头眼震和相关检查,动态观察患者病情。利用半规管轻瘫(CP)值比较HSN与前庭双温试验的关系,随之对其分类。结果双向眼震潜伏期第一相较短,可持续(14.12±3.46)s,第二相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为(58±16.26)s。单向眼震潜伏期一般为(2.68±1.62)s,有较大变化的持续时间,(32.41±21.08)s,调查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讨论前庭损伤后代偿程度与HSN的引出有很大关系,不同个体间眼震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异。双侧前庭功能在一侧前庭损伤急性期会明显受损,摇头眼震在定侧上具有明显效果,自发性眼震与摇头眼震有相同方向。

  • 标签: 摇头眼震 前庭双温试验 半规管 互补 轻瘫
  • 简介:摘要头痛,头晕或眩晕,耳聋和耳鸣等是常见的临床症状,这些症状的背后隐藏着相关疾病。近年来,既头痛又头晕的患者得到临床医生关注,历史上,这些患者曾经被诊断为前庭性偏头痛、偏头痛相关性眩晕、偏头痛相关性前庭病、偏头痛性眩晕及良性复发性眩晕等,有着不同的术语描述和不同的诊断标准,较为混乱。本文分析了前庭性偏头痛临床特征。

  • 标签: 前庭性 偏头痛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眩晕患者前庭康复护理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56例眩晕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均给予前庭康复护理。收集2022年6月前,采取常规护理的眩晕患者资料56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 VSI 评分、BBS 评分及计时平衡时间。结果 护理前。两组指标差别不明显(p>0.5);护理后,观察组VSI 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更低,BBS 评分及计时平衡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更高(P<0.05)。结论 前庭康复护理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眩晕情况,有助于患者前庭中枢代偿的建立,改善患者平衡功能

  • 标签: 眩晕 前庭康复护理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前庭大腺囊肿手术治疗方法,为临床最佳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将70例前庭大腺囊肿患者随机分为改良造口引流组(A组,n=35)和微波打孔组(B组,n=35)。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100%。但A组手术时间较B组长;随访6个月,A组复发率和疤痕形成发生率明显较B组高。经比较,P均<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前庭大腺囊肿采用微波打孔,手术操作简单、效果好。

  • 标签: 前庭大腺囊肿 造口引流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为一种老年人多见发病的脑血管病,此病病状进展缓慢,基本呈现渐进性变化,临床上最初表现为头晕、头痛等非特异性症状,由于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单靠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因此对于医生诊断此病具有很大的挑战性,自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问世后,对此病的论述及报告渐趋增多,但对其临床诊断标准仍在探讨中,本文综述了CT技术对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临床诊断和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

  • 标签: SAE,CT,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