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诊断泌尿系结石中采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泌尿系结石患者,共计60例。以回顾性分析的方式所有患者先后进行常规剂量扫描与低剂量扫描,对比两种扫描方式使用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诊断率。结果:低剂量扫描辐射剂量使用明显少于常规剂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剂量扫描图像质量和诊断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泌尿系结石中采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能够获取较好的图像质量且可减少辐射剂量使用量,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泌尿系结石 低剂量扫描 图像质量 诊断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诊断中低剂量CT的临床价值,并分析结直肠癌的影像表现。方法 择取高度疑似结直肠癌患者86例,选自2018年1月至12月期间,患者均行低剂量CT扫描检查、手术病理诊断,对比低剂量CT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并对患者低剂量CT影像表现加以分析。结果 手术病理与低剂量CT检查诊断结果及分期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经低剂量CT诊断后其影像表现为腔内局限性软组织肿瘤28例,肠壁不规则增厚59例,病变肠壁外缘光整39例,不光滑或有结节影突出48例。结论 结直肠癌应用低剂量CT诊断有时效性,推荐使用。

  • 标签: []结直肠癌诊断 低剂量CT 临床价值 影像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诊断中应用低剂量斜冠状位骶髂关节CT检查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接收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本院对纳入患者均行低剂量斜冠状位骶髂关节CT检查与常规轴位骶髂关节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患者骶髂关节病变分级的显示情况、对骶髂关节病变征象的显示情况以及辐射剂量。结果 低剂量CT检查与常规CT检查对骶髂关节病变分级显示情况比较(P>0.05);低剂量CT检查与常规CT检查对骶髂关节病变征象显示情况比较(P>0.05);低剂量CT检查辐射剂量显著低于常规CT检查(P

  • 标签: 低剂量斜冠状位骶髂关节CT 强直性脊柱炎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中CT自动管电流调制模式(ATCM)下受检者的有效剂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1-2020.12于本单位接受PET/CT检查的患者检查报告(共计60例),所有患者均在管电压、转速、螺距、噪声指数、间隔等参数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通过调整管电流,计算PET、CT的辐射剂量及PET/CT的有效剂量,得出结论。结果 在保障其他变量固定的前提下,PET、CT辐射剂量与PET/CT有效剂量随着管电流的提升而增长。结论 调低管电流是减少PET/CT检查中受检者有效剂量,降低机体辐射损伤的有效办法。

  • 标签: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PET/CT 自动管电流调制模式 ATCM 有效剂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低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中的短期疗效。方法 于2019年3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4名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28名)和研究组(27名)。对照组用常规药物,研究组用低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情况均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比对差异显著(P

  • 标签: 低剂量 沙库巴曲缬沙坦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玻璃体腔注射改良低剂量曲安奈德(TA)治疗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PCME)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患者60例,60例患者均接受玻璃体腔注射改良低剂量曲安奈德(TA)治疗。对6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logMAR 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患者治疗前后logMAR 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对比存有差异,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给予患者玻璃体腔注射改良低剂量曲安奈德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视力,并能减轻黄斑水肿程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玻璃体腔注射 改良低剂量 曲安奈德 白内障术后黄斑囊样水肿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与增强CT在诊断腹部肿瘤腹腔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64例做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及CT检查方法不同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CT检查,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增强CT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1)观察组的诊断准确为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78.13%的诊断准确率。P<0.05,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患者采取增强CT检查检出的种植灶长、宽度以及最小种植灶均比对照组要更小。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增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RI/CT影像融合对鼻咽癌靶区勾画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12月期间收治的鼻咽癌患者43例,分别应用MRI/CT融合与增强CT检查,并通过其图像对鼻咽原发病灶的肿瘤靶区。进行勾画,并计算其比值。将比值分为:比值≤0.9,0.9<比值<1.1以及1.1≤比值,如若未介于0.9-1.1之间则差异显著。结果:2种靶区勾画方式的差异较高,MRI/CT主要集中于颅底斜坡髓质浸范围,而增强CT则主要针对于咽旁组织浸润范围。结论:受到MRI与CT影响显示范围的影响,MRI在鼻咽肿瘤的显示方面具有较高优势,MRI/CT能够将二者图像的优势相结合,弥补二者的不足之处,相较于单一检查方式更具准确性,能够保障后续治疗有的放矢,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MRI/CT融合 增强CT 鼻咽癌 靶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