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联萘二酐、磺化二胺和含咪唑基团非磺化二胺单体为原料,制备了一系列高相对分子质量磺化聚酰亚胺,该类聚合物具有优异溶解性和良好成膜性.得到质子交换膜具有优异水解稳定性.苯并咪唑碱性基团存在提高了磺化聚酰亚胺质子交换膜膜溶胀稳定性和热稳定性、降低了膜甲醇透过率.质子导电率测试结果表明,IEC值为2.55mequiv·g^-1膜室温条件下质子导电率为0.121S·cm^-1,高于在相同测试条件下Nation117膜质子导电率(0.09S·cm^-1).

  • 标签: 燃料电池 质子交换膜 磺化聚酰亚胺 苯并咪唑 稳定性
  • 简介:研究发现三异丙氧基稀土(铕或混合稀土)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混合后会形成凝胶体,经原位聚合后即制得掺稀土P(MMA-co-St)改性材料.结果表明,掺铕或混合稀土P(MMA-co-St)材料稀土含量高、透明性优良、耐热性好、贮能模量高;掺铕改性材料呈现典型配位敏化中心Eu3+荧光光谱;掺混合稀土改性材料在746.5,581,525和513nm处出现很强Nd3+特征吸收;ESEM显示了掺稀土P(MMA-co-St)改性材料微观形貌有较大变化.

  • 标签: 混合稀土 P(MMA-co-St)材料 制备 性质 掺杂
  • 简介:研究了一个系列稀土杂多化合物K17[Ln(As2W17O61)217-]·xH2O(Ln=La、Ce、Pr、Nd、Sm、Eu、Gd、Tb、Dy、Tm和Yb)氧化还原性质和用这些化合物制备修饰电极对NO2-电催化性质。发现这些稀土化合物极谱半波电位随原子序数增加呈现双峰变化并与pH值有关,且用这些化合物制备修饰电极对NO2-有明显催化作用。

  • 标签: 杂多化合物 镧系元素 电催化 亚硝酸根
  • 简介:用ZINDO、从头算和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荧光素及其衍生物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计算结果表明母体双阴离子荧光素分子(1)单(2)、双(3)取代形成单阴离子荧光素分子基态电子结构不同,而且12和3基态和激发态电子转移方向相反.体系1~3最大吸收波长依次发生红移,实验结果相符合.

  • 标签: 荧光素 电子结构 光谱性质 电子转移
  • 简介:利用杂化密度泛函方法B3LYP结合6-311++g(2df,2p)基组研究了(H2O)m(HBr)n(m+n≤4)混合团簇结构及红外光谱.确定了团簇稳定结构以及键能,发现分子间以红移氢键形式结合形成混合团簇,且H2O分子个数为3时HBr发生解离.理论模拟了稳定结构红外光谱,并分析了红外光谱主要吸收峰所对应振动模式.通过自然键轨道(NBO)分析发现了红移氢键是由质子供体质子受体间超共轭作用决定.

  • 标签: 混合团簇 红移氢键 红外光谱 自然键轨道分析
  • 简介:定义有机物分子中成键原子点价δi^Z.基于δi^Z和分子图邻接矩阵,建构一种新分子连接性指数^mZ^h(m=0,1),并研究了0Z^h,1Z^h烷基苯燃烧热、等张比容、沸点、汽化热、标准生成自由能、标准熵、摩尔体积、溶解度、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等10种物理化学性质相关,性.结果表明:^0Z^h,^1Z^h烷基珠物理化学性质具有优良性质相关性,二元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以^0Z^h,^1Z^h和分子中C原子数Nc为自变量三元线性回归方程对烷基苯理化性质预测结果相当令人满意。

  • 标签: 分子连接性指数 烷基苯 物理化学性质 相关性
  • 简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CAM-B3LYP方法,计算研究了10个设计Ni(salen)Pt(salen)配合物几何结构、电子光谱和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结果表明,此类配合物有较大第一超极化率βtot,且βtot值随配体苯环对位推拉电子基团给体-π-受体(D-π-A)作用增强而显著提高,在配体结构中存在显著D/A作用基团时,Pt(salen)系列配合物βtot值大于Ni(salen)系列.D/A给受电子引起电荷转移对此系列配合物βtot值影响大于不同金属对其影响.

  • 标签: Ni(salen) Pt(salen) 密度泛函理论 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电子光谱
  • 简介:用直接法合成了以锰为中心原子过渡元素和钨三元杂多配合物,经ICP和TG曲线确定其化学式为K5,6[MnM(OH2)W11O39]*xH2O(M=Mn2+,Fe3+,Co2+,Ni2+,Cu2+,Zn2+和Cd2+),采用IR,UV,XRD和XPS等手段对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测定了其系列配合物氧化还原性质,得出系列配合物氧化性顺序,同时讨论配合物热稳定性.

  • 标签: 中心原子 三元杂多配合物 合成 氧化还原性 直接法
  • 简介: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B3LYP方法,在6-311G(d)基组水平上系统研究了CaSin(n=1-10)团簇几何构型、稳定性光谱(红外拉曼)性质.研究结果表明,CaSin团簇构型是在CaSin-1构型上戴帽1个原子而形成;当n≥4,CaSin团簇最低能量结构均为立体构型;Ca原子掺杂降低了体系化学稳定性;CaSi3CaSi5是幻数结构;在相同观察频段内,CaSi3团簇红外拉曼活性在低频段均表现较好,而在高频段拉曼活性则表现较差,之不同是CaSi5团簇红外拉曼活性在整个频段内都表现较好.

  • 标签: CaSin团簇 结构与稳定性 光谱性质
  • 简介:以镍离子为中心离子,4-[(8-羟基-5-喹啉)偶氮]-苯磺酸(H2L)为配体,通过溶剂热合成反应成功合成配合物Ni2{4-[(8-羟基-5-喹啉)偶氮]-苯磺酸}2(乙二胺)4.通过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XRD)、粉末X-射线衍射(PXRD)和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结构分析确定配合物是由2个H2L配体2个镍离子分别配位形成离散结构,并且离散结构之间通过多种N—H…O氢键连接形成二维超分子层状结构.荧光测试和理论计算表明,配合物荧光性能主要来自于配体.

  • 标签: 镍配合物 氢键 超分子配合物
  • 简介:首次采用微波法快速、高效地合成了4-硫胸苷化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测试手段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结合光谱法初步研究了胸苷和4-硫胸苷光谱性质,对比二者光谱上变化并探求其产生原因.研究结果表明4-硫胸苷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都有特征性变化,为研究4-硫胸苷作为抗癌药物性能影响提供了一些重要基础信息.

  • 标签: 4-硫胸苷 微波合成 光谱分析
  • 简介:以3(4)-硝基邻苯二腈为起始原料经过两步反应合成了α(β)-四苯氧基酞菁.通过谱学方法和元素分析表征了其结构,研究了中心离子和取代基位置对酞菁吸收波长、发射波长和荧光强度影响.结果表明,取代位置对最大吸收波长、最大发射波长和荧光强度影响较大,而中心离子对荧光强度影响较大,可降低荧光强度甚至淬灭荧光.

  • 标签: 酞菁 合成 电子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 简介:采用B3LYP方法在6—31G^*水平上优化了6种F,Cl和Br取代咪唑类衍生物分子几何构型,在此基础上采用TD-DFT方法计算了它们前线轨道能级和电子光谱,并用CPHF方法研究了此类衍生物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性质.计算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具有平面结构,共轭性较强;分子内设计推拉电子基团增强分子内电荷转移,使前线分子轨道间电子跃迁更容易;各体系具有较大βvec和良好透明性;咪唑环引入增强了体系热稳定性.弦些结论对分子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B3LYP方法 TD-DFT方法 咪唑类衍生物 电子光谱 非线性光学
  • 简介:以量子化学半经验AM1方法优化几何构型为基础,采用FF/AM1和INDO-SOS方法计算了N-取代螺旋共轭化合物非线性光学系数,讨论了N原子不同取代位置对螺旋共轭体系结构、电子光谱、非线性光学系数影响.计算结果表明,N杂原子引入可改善体系非线性光学性质,所设计分子具有较大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和较好透明性.

  • 标签: N-取代螺旋共轭化合物 非线性光学性质 FF/AMl INDO-SOS 量子化学 非线性光学材料分子
  • 简介:采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CH”/N杂原子取代对2,1,3-苯并噻二唑衍生物(BTD)电子性质、光谱性质以及电荷传输性质影响,为新型有机发光材料设计合成提供了可靠理论基础和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在基态和激发态,母体分子相比,“CH”/N取代同时降低了最高占据轨道和最低空轨道能量.而且,母体分子相比,“CH”/N取代衍生物能隙升高.“CH”/N取代使母体分子吸收和发射光谱发生了蓝移,并且使发射光谱振子强度增大.“CH”/N取代衍生物具有较小空穴重组能,可以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空穴传输材料.

  • 标签: 有机电致发光 2 1 3-苯并噻二唑 电子性质 光谱性质
  • 简介:合成了ⅡA,ⅣA,ⅤA族元素为取代原子3个系列钨铜杂多配合物.经ICP,TG曲线确定其化学式为K8[CuZ(OH2)W11O39]·xH2O和K17.18[Z’(CuW11O39)2]·xH2O(Z=Mg,Ca;Z’=Sr,Ba,Sn,Pb,Sb,Bi).通过TG-DTA,IR,XRD,XPS,^183W-NMR等手段对合成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新配合物具有典型Keggin结构,且主族元素进入到配合物骨架中.由于新配合物中Cun具有顺磁性,导致XPS,^183W-NMR测试结果表现出特殊性;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新配合物电化学性质,表明均为可逆氧化还原过程,还对导电性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 标签: 主族元素 杂多配合物 电化学性质 导电性
  • 简介: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对12个全氟化合物分子进行了全优化计算,得到其分子零点振动能EZPV、热能校正值Eth、恒容热容CVΦ、标准熵SΦ以及配分函数lgQ等热力学参数,并计算了这些分子电性拓扑状态指数Em.通过最佳变量子集回归建立了电性拓扑状态指数热力学参数之间QSPR模型,模型相关系数R2分别为1.000,1.000,1.000,0.999和1.000,采用逐一剔除法得到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cv分别为0.999,1.000,1.000,0.999和1.000,利用建构数学模型得到热力学性质相对平均误差分别为0.43%,0.41%,0.46%,0.41%和0.71%.从方程可以看出,F原子取代基数量是影响全氟化合物分子热力学参数大小主要因素,检验证明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稳定性和预测能力.

  • 标签: 全氟化合物 密度泛函理论 电性拓扑状态指数 热力学性质 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性
  • 简介:采用密度泛函方法(DFT),对六元扩展卟啉Ni(Ⅱ),Pd(Ⅱ)和Pt(Ⅱ)单金属配合物进行了几何构型优化.在优化基础上,对6种配合物进行了电荷分解分析(CDA)、扩展电荷分解分析(ECDA)以及前线分子轨道成分分析.基于几何优化结果,在含时密度泛函(TD-DFT)方法下,计算了6种配合物吸收光谱.得出如下结论:无论是R型还是M型配合物,Pd(Ⅱ)同六元扩展卟啉电荷转移值都是最大,从而也说明中心金属Pd(1Ⅱ)同配体之间相互作用也是最大.通过对吸收光谱和前线分子轨道分析,在B带最大吸收峰上,R型配合物主要显示出由金属到配体电荷转移(MLCT),并且金属轨道在跃迁成分中占比越大,最大吸收峰红移越远,其最大吸收峰顺序λ(Ni@RHP)(492nm)〉λ(Pr@RHP)(477nm)〉λ(Pd@RHP,(467nm).而对于M型配合物Ni@MHP和Pd@MHP,90%以上跃迁来自配体内电荷转移(ILCT),并且展示了几乎相等最大吸收峰(540nm).Pt@MHP前者相比有40nm红移,并展示了MLCT吸收特征。

  • 标签: 扩展卟啉单金属配合物 扩展电荷分解分析 密度泛函理论 吸收光谱
  • 简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1G**方法,对一系列以联吡嗪为中心有机共轭杂环分子二阶非线性光学(NLO)性质和电子光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子两侧给、受体取代基推或拉电子能力增大,五元共轭杂环吡咯,呋喃以及噻吩环引入明显地提高分子二阶NLO系数βtot值,且降低了分子最大吸收波长λmax,从而有利于解决"非线性透光性"矛盾.该系列分子由于具有较大βtot值,较好透光性,可以作为潜在NLO材料.

  • 标签: 密度泛函理论 吡嗪 二阶NLO性质 电子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