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应用标量光场光强的传统定义,推导了具有轴对称性的傍轴标量光束的光强二阶矩的传输规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光束的束腰半径、远场发散角及光束质量因子M2,并证明了光束质量因子M21。应用标量光场光强的精确定义,计算了非傍轴标量高斯光束的质量因子,结果表明:当ω0λ时,光束质量因子M2可以小于1,并随光束的束腰半径趋于零而趋向于零;ω0>λ时,高斯光束的质量因子M2非常接近于1,且随光束束腰半径的增大迅速趋向于1。此外,文章还对一些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傍轴标量光束 非傍轴标量高斯光束 光强二阶矩 光束质量因子
  • 简介:用多光子光电效应理论简要分析了多光子光电效应实验,指出多光子光电效应满足nhν=12mv20+φ(hν0)且nν/ν0=4/3。同时用微扰法及单光子光电效应理论分析了H原子电离问题,结果表明也是当ω/ω0=4/3时电离几率最大

  • 标签: 光电效应 含时微扰 电离
  • 简介:自然数集按(mod6)排列后,将自然数符号螺旋对称分布的规律与自然律有机关联起来研究,从中发现数集中部分合数M中所包含相同素因子P,q周期分布与等距传递的规律,即双重素数P,q实项、虚项原构、同构同因子对应组螺旋对称分布结构的形式与规律,可模拟宇宙万物的时空螺旋运动状态,模拟DNA双螺旋结构碱基(A、T、G、C)序列遗传密码结构与形式。亦可作为一种创新方法开发应用研究,为研究DNA序列结构的数学编码,研究宏观宇宙、中观生物、微观质量的对应螺旋运动状态,预测宇宙万物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变化规律与趋势,构建基于宇宙中空时序的自然数双重素数因子对应组(多组)螺旋延伸的数码模型,高度抽象探讨与理解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原本规律,为相关问题的表述与解决提供数码螺旋的解决方案。

  • 标签: 螺旋结构 DNA遗传基因 合数应用 双重素数因子对 其他科学研究
  • 简介:利用同步辐射对天然金刚石晶体进行了形貌学研究,在近完事晶体内观察到晶体以平行{100}生长为主的正常生长,而不是前人所常见的平行{111}生长生长带方向平行于(100)、(100)和(010)、(010)。生长带分布在偏离晶体中心的曲面内。由生长带的分布与形态可以观察到晶体不同晶面的生长速度具有明显差异。

  • 标签: 天然金刚石晶体 形貌学 同步辐射 晶体生长 生长带
  • 简介:首先介绍了非线性聚集生长计算机模型与生长规则和非线性聚集生长的实验原理与装置,然后阐述了计算凝聚物分形维数的计算机模拟方法和实验方法,最后论述了非线性聚集生长理论在大气颗粒物、薄膜生长方面的应用。

  • 标签: 非线性 聚集生长 分形维数 应用
  • 简介:证明了在场强为零势不为零的复连通区域,规范势沿粒子运动闭合路径的不可积积分是Berry几何相位。说明了由规范势构成的不可积相位因子中一部分是几何Berry相因子,并以电磁场为例说明规范场和相位因子的关系。因此不可积Berry相因子最完整地描述了与规范场有关的物理现象

  • 标签: 不可积Berry相位因子 几何相位 规范势
  • 简介:变化的磁场在导体内会引起涡电流。本文分析了磁体在导体管内下落这一现象,推导出磁体匀速下落的表达式,并介绍利用这一现象测量物体的一些物理量。

  • 标签: 导体管 下落现象 磁体 表达式 推导 物体
  • 简介:为了解决高速CCD成像电路串扰问题,分析了产生串扰的原因,建立了CCD成像电路的串扰模型,提出了有效的串扰技术。对多通道的CCD视频信号采用带状线而非微带线并使用防护布线进行隔离。对多通道的电源供电进行了隔离,设计并采取有效的去耦电容布线方法,降低了寄生电感,避免了由电源公共阻抗引起的串扰。采用统一的地平面,对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进行分区布局,避免了地弹对信号的影响。针对一个串扰较严重的CCD成像电路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采取上述串扰技术后,通道隔离度大于60dB,有效降低了串扰,提高了图像质量。

  • 标签: 高速CCD 成像电路 串扰 传输线
  • 简介:采用固一液一固(SLS)生长机制,研究常压下金催化硅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实验中将硅基Au薄膜在氩氢气中退火,退火温度为1050℃和1080℃,退火完成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硅片表面的形貌变化,分析不同退火温度、通气量和金膜厚度下的实验结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各变量对硅纳米线的生长影响及其机理。

  • 标签: 硅纳米线 常压 SLS生长机制
  • 简介:采用以离子数比为控制变量的对数函数控制器,研究了不同填充因子下调谐衰减因子对强流离子加速器中初始分布为K-V分布的离子束束晕-混沌控制的影响。研究表明,使用对数函数控制器时,较大的调谐衰减因子下,可以控制束晕-混沌的填充因子取值范围较大,且填充因子越大控制效果越好;较小的调谐衰减因子对束晕-混沌的控制效果影响相对较大。

  • 标签: 调谐衰减因子 填充因子 离子数比 对数函数控制器
  • 简介:利用室温光致荧光谱(PL)研究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方法中温度参数对InP衬底上生长In0.53Ga0.47As/InP量子阱材料质量的影响.通过两组实验分别研究并分析了生长温度对In0.53Ga0.47As层和InP层材料质量的影响,得到了In0.53Ga0.47As层和InP层最佳生长温度分别为650℃和600℃.利用优化条件制备In0.53Ga0.47As/InP基PIN型探测器,得到器件的暗电流较优化前小2个数量级.

  • 标签: INP/INGAAS 量子阱 红外探测器 PL谱
  • 简介:分形理论是现代非线性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发展越来越快,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广泛。本文简要介绍了分形的基本理论及其在聚集生长研究中的应用,最后展望了分形理论的应用前景及其发展前景。

  • 标签: 分形 分形性质 聚集生长 应用
  • 简介:初中物理总复习时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既要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对相关联的知识进行整合,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渐进性和累积性地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复习课应彻底转变观念,变教为导,变学为思,循循善诱,科学探究,优化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与教师的群体智慧,善于抓住课堂教学的生成点,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活力,充分提升物理复习课的课堂价值.

  • 标签: 构建知识体系 方案设计 创新生长点 提升课堂价值
  • 简介:由中子辐照引起的(n,α)反应会在核反应堆材料中残留—些氦原子。氦为惰性元素,不与其它原子结合,在材料中的溶解度极低,而且原子半径小,因此很容易在材料中迁移。氦原子首先向晶界、位错等缺陷处聚集而形成气泡,氦泡的形成使系统的总能量降低。小的氦泡又通过热运动而融合为更大的氦泡。氦泡的存在对材料性能有相当大的影响,例如它会使材料的脆性增加,严重制约了核反应堆的使用寿命。因此,金属材料中的氦泡生长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 标签: 金属材料 氦泡生长 计算机模拟 中子辐照 核反应堆材料
  • 简介:目的:探索长时间停流情况下高扬程虹吸管中空气累积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对虹吸持续工作的危害,并给出应对该现象的工程预防措施。创新点:利用物理模型实验,结合理论解析推导,得到高扬程虹吸管内空气累积的原因及关键影响因素,突破高扬程虹吸排水在少雨地区的使用局限,给出其长期适用的工程设计条件,对其在实际边坡工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技术指导。方法: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揭示长期停流虹吸管内出现空气累积的必然性;利用理论公式推导,对不同因素的影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影响空气累积的主要因素。结论:1.溶于水的空气因压力降低而析出、管端空气溶入扩散到虹吸管顶部及温度变化引起空气析出等现象是无法避免的;其中,原有空气的析出及温度变化引起的空气累积是主要因素;2.边坡虹吸排水设计时进水端口距控制水位至少应预留2.05m的地下水位上升余量,或者保持出水口的高程比进水口高程低4.1m来保证析出卒气段处于下水管中。

  • 标签: 边坡 虹吸排水 旱季停流 空气累积 气体扩散 温度
  • 简介:中子—质子形状因子参量与三秩可分势参量的改进汪尊伟(徽州师专黄山245021)柳继锋(广西师大桂林541004)在质子—质子碰撞的实验资料里[1][2],发现其数据的误差相对很小、很可靠,且也易于获得。但中子—质子碰撞的数据却并非如此,而是十分不确定...

  • 标签: 可分势 形状因子 中子 相互作用势 位形空间 动量空间
  • 简介:以DLA模型为基础,模拟研究了粒子运动区域和粒子源距离的大小对非对称性聚集生长产生的影响。发现粒子随机运动区域和粒子源距离的大小对局部区域聚集生长产生重大的影响。

  • 标签: 粒子随机运动区域 粒子源距离 局部区域 聚集生长
  • 简介:本文提出了一种测量粘滞系数的新方法──在垂直毛细管中进行测量。

  • 标签: 垂直毛细管 粘滞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