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97 个结果
  • 简介:20世纪有关关公信仰问题研究代表了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取向,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对关公信仰生成、演化、传播、影响、功能等问题的探讨。进入21世纪,关公信仰问题研究进入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宗教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时期。本文通过对不同学科研究者及其作品背后暗含的问题意识的分析,对学术界关公信仰问题研究进行梳理和分类,从而揭示出关公信仰问题研究在观念、角度、方法上值得关注和可以进一步拓展的领域,为研究历史上广泛流布的、具有文化认同意义的神灵信仰现象提供一个可行的研究方法。

  • 标签: 关公信仰 关公传说 梳理分类 拓展领域
  • 简介:明代各地遍设卫所,徐州卫即是其中之一,卫镇抚司隶属其下。在徐州明代地下城考古中,发现了一组组合式大型建筑基址。该建筑以五开间的宽大厅堂为中心,两边附有厢房,基址内还出土了大量的军备物品。根据厅堂前部出土的碑志可知该组建筑为徐州卫卫镇抚司公署。该组建筑基址保存较为完好,结构较为完整,在目前徐州城市考古中较为罕见。

  • 标签: 明代 徐州卫 卫镇抚司 建筑遗址
  • 简介:汉代的尺度,经过历代学者的考证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并随着考古新发现的不断增多而逐步得到深化。汉代尺度的考古发现及其分析表明,两汉时期日常用尺主要有铜尺、骨尺和木尺,其材质、装饰等既有时代性差异,又有一定的地域性差异,且多作为女性用品陪葬。其时一尺的实际长度,西汉和新莽时期一般为23厘米,东汉一般为23.4厘米,可以视作当时的标准量值。在考古学研究中,应当以此计算和理解汉代器具和建筑物等的尺寸,但又不宜完全拘泥于这个标准量值。因此,考古学研究中需要有科学的"尺度观",即既要运用当时的尺度及其观念对历史时期考古学的各种遗迹和遗物进行观察和分析,但在实践中又不宜绝对化。

  • 标签: 汉代考古 汉尺 尺度观 度量衡
  • 简介:大遗址作为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工作已经纳入国家文物保护的重点工作。随着国民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大遗址受到了巨大冲击。要保护好大遗址,必须首先确立“抢救第一”的思想,在考古发掘过程中依靠多学科专家的有效合作:还要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法令,坚持遗址周边环境的协调发展,确立可持续的科学保护方式。

  • 标签: 大遗址保护 多学科合作 可持续保护
  • 简介:关于南京东郊麒麟铺的一对南朝石兽的墓主问题,笔者曾对南朝宋代帝陵之说提出过怀疑,并作了可能是陈初瑞陵的推测。根据南宋《(嘉泰)吴兴志》的记载,否定了原有的推测。而根据《景定建康志》有关上元县东三十五里萧梁帝陵的记载,可以认为麒麟铺石兽即是这一墓主失载的梁代帝陵。于是,又进一步推测墓主有可能为梁代末年一度称帝的萧渊明。

  • 标签: 南京麒麟铺 石兽 墓主 南朝
  • 简介:<正>在我求学日本期间,接触到的一些日本学者对中国学界过去简单套用马列主义的理论词句,排斥其他的理论,表现出一种反感情绪.总觉得当今考古理论和方法由于多学科的交叉显得非常丰富,而历史现象又是如此地错综复杂……,所以处理资料的角度,方法和分析历史现象的理论就应该更加灵活才好.并对我们过去把学术问题政治问题牵扯在一起的做法表示费解.1988年6月,日本大修馆发行的《中国年鉴》也批评中国的考古学界采取封闭政策(同时也说考古学界最近已有松动的势头),对中国的考古学学会仍不允许外国学者旁听表示遗憾.该书还特别批评了史学界不重视收集国外的情报,在事实上无视国外同行的研究成果,于是出现:已有的成果得不到利用,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又有人在

  • 标签: 考古学理论 山阁 资料管理 译本 学生社 日本
  • 简介:<正>台湾最早的钱币学研究学术组织是1978年5月20日成立的台北市集币协会.它结束了台湾地区无钱币学民间学术团体的历史.这一组织诞生的同时,《集币会刊》也编辑出版.该协会设有研究、出版、财务三个委员,主持台湾地区的钱币学研究.近一时期.台湾对历代钱币研究的论著有:徐祖钦著《中国钱币目录》(台北市新光邮钞杂志社出版).郭荣生《周代山西古钱》(台北市西山文献出版社出版)、宋叙五著《西汉货币史初稿》(文海出版社重印,初版于1971年6月,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张惠信编著《中国货币史话目录》(1982年由晏升彩色实业有限公司出版)等.新光邮钞杂志社于1976年3月还推出《台湾货币》(朱栋槐著),而成为研究台湾地区货币的唯一专著.游礼毅译《世界货币沧桑》,

  • 标签: 钱币学 钱币研究 港台 中国货币 纸币 香地
  • 简介:<正>一、关于考古实习考古学专业,除了强调书本知识外,还非常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四年制大学,约有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安排各种类型的实习活动,每届学生都必须进行二次,因此教研室每年都有实习任务,次数之频繁,大有应接不暇之势.全国十几所大学的考古学专业都面临着同样问题,即在选择遗址、申请经费和组织发掘上不同程度地遇到很多困难.

  • 标签: 考古学研究 若干问题 计算机应用 急发 文物考古 教学
  • 简介: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战略和必由之路。新一轮城镇化建设作为中央新一届执政集体深化改革的主体内容,其核心现已明确为人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是在总结前此中国城镇化建设经验基础上提出的,并在党的十八大会议公报中作为未来国家发展的主旋律而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

  • 标签: 城镇化建设 中国 文化自觉 问题意识 乡愁 述评
  • 简介:<正>浙江嵊县地处浙东曹娥江上游,在嵊县境内发现多件三国西晋时期的佛教艺术品,本文试就这些佛教艺术品的出土概况、艺术特色、佛像僧人诸方面作一探讨.一、出土概况嵊县出土的佛教艺术品主要是青瓷器,计9件:1、浦口镇大塘岭嵊M101吴太平二年(257年)谷仓罐;2、浦口镇大塘岭嵊M95吴永安六年(263年)贴花佛像三足樽和谷仓罐;3、浦口镇大塘岭嵊M104谷仓罐;4、春联乡马仁村出土谷仓罐;

  • 标签: 谷仓罐 佛像 嵊县 早期佛教 陶瓷器 僧人
  • 简介:秦汉图书政策图书形态研究章宏伟[栏目主持:张尔宾]秦汉初年,统治者逐渐意识到文化学术的重要性。秦始皇为了巩固刚刚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曾颁令焚书,禁绝私学。楚汉相争,项羽入咸阳,焚秦宫室,博士官典藏的图籍化为灰烬。汉高祖不大看重文化学术,陆贾向...

  • 标签: 图书形态 《汉书·艺文志》 后汉书 汉简 木简 考古发现
  • 简介:本文以《灵验·磕头·传说——民众信仰的阴面阳面》一书为论述对象,分析认为作者的研究试图进行多学科的互动协作,同时又不失民俗学的学科特色;在个体结构之间力求一种动态的平衡,并对西方的二元论进行了批驳,但反思却不够彻底;作者将其研究方法费孝通"田野工作始于假设也止于假设"的方法论对立起来的看法是我所不赞成的,而是强调要时刻警惕西方二元论对我们的影响,并要对中国的本土研究研究者自身进行不断地反思。

  • 标签: 民间信仰 本土研究 二元论 自我反思 个体与结构
  • 简介:1928年发掘殷墟揭开了用考古资料探讨中国早期文明的序幕。但是探索中国文明起源主要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展开的,可以划分三个阶段:早期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研究的热潮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新进展问题阶段,2000-2011年。学术界已经形成共识,开展文明起源研究的主力军只能是考古学,田野考古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国外考古学研究文明起源的成果缺乏深度了解也阻碍了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深入进行。目前已有学者自觉地认识到要主动开展多学科合作研究。探源工程,相对而言在专项研究上,容易得出新的认识,可是在宏观上做总结性的概括则有待不断地解读、探索。

  • 标签: 中国文明起源 研究 回顾 思考
  • 简介:<正>1996年冬,我在陕西武功县岸底村观察记录了一老者的丧葬过程。岸底是关中农村普通的村落。村民们以农耕为生,农家除了小学生的课本没有别的书籍,办丧事的这一人家是村中平常的一户,但丧葬过程礼节仪式的复杂繁琐,丧具祭品名称的古奥奇特,丧事组织的严井有序,亲朋友邻来祭奠和宴席礼节的周全肃穆,丧葬仪礼所体现的亲疏远近和长幼差异,竟与三千年前《周礼》描述的仪礼契洽吻合,令笔者颇感惊讶。

  • 标签: 《周礼》 主流文化 孝子 丧葬习俗 人生礼俗 《三礼》
  • 简介:城市艺术节,是各地政府导向下地方民俗事象、文化特色的集中体现,有辅助地方和谐治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文化艺术发展交流等功能。至今,中国各地举办艺术节至少已有30余年历史,但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艺术节在学术研究领域却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借鉴场域理论研究城市艺术节,将有利于建构城市艺术节理论研究视角,同时也可推动场域理论在中国学术研究领域的运用。

  • 标签: 城市艺术节 场域理论 反思 展望
  • 简介:墨书作为宋元时期海上贸易活动中的常见现象,对其的研究分析有助于认识和理解许多具体问题,从而推动相关研究的进程。回顾以往墨书研究的情况,日本学界很早以前就开始关注墨书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而中国学界对此的重视仍有待加强。结合以往国内外发现的墨书资料和研究成果,以2011年“南海Ⅰ号”第二次试掘所见墨书“林上”为例进行分析,可以初步把握墨书的性质、功能和边界。墨书研究有助于分析宋元时期贸易船上的人员组织关系,结合宋元时期的文献资料相互印证,可以大略了解其基本面貌。

  • 标签: 南海Ⅰ号 墨书 组织关系
  • 简介:庙会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了当地民众的心意信仰生活文化样态。文章以二仙庙为例,首先介绍二仙庙的情况及其传说,其次描述二仙庙庙会的相关内容,分析庙会得以承续的原因,进而探讨庙会文化存在的重要意义。

  • 标签: 二仙姑 庙会 民俗文化
  • 简介:对比了BTA和AMT的物理性质、缓蚀青铜的外观效果、中性和酸性介质中的腐蚀抑制性能、粉状锈清洗、成膜结构,各自优缺点,BTA和AMT都可以有效地保护青铜器,AMT还需时间检验,BTA和AMT保护青铜器研究工作需要继续深入。

  • 标签: BTA AMT 青铜文物 保护措施 腐蚀抑制性能
  • 简介:1985年5月,我应日本学术振兴会的邀请,在日本国学院大学进行“日中口承文艺比较研究”及民俗调查、讲学6个月;其间,有幸同在该校进行“日韩歌谣比较研究”的韩国中央大学教授、韩国民俗学会会长任东权博士相识。从此,我开始了对韩国民俗学的了解,任博土也因此成为我的师兄学长。当年6月14日,任先生赠我一册他于1969年出版的日文版专著《朝鲜的民俗》。这部代表作有重点地论述了韩国民俗,其中有关韩国巫俗部分对于我当时研究中国满族、蒙古族的萨满教信仰有十分重要的比较研究价值。如今,10年过去了,任博士以他30多部专著及300余篇论述文章的丰硕成果,对韩国民俗学、民俗史、志及方法论做了全面的研究,并展现了他在学术方面的权威性。他45年来的卓越贡献有力地证明了他是当代使韩国民俗学以辉煌成就走上世界学坛的开拓者。1996年农历二月二十二日,是任博士的古稀寿诞吉日,谨撰本文,略表敬贺。

  • 标签: 巫俗史 成吉思汗 比较研究 高句丽 神灵附体 满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