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7—20蒙古政治预言》序[匈]艾丽斯·萨尔科兹(AliceSarkozi)预言与人类本身一样古老,它几乎存在于世界上的任何一种文化之中。没有一个民族,无论是文明的还是野蛮的,不相信有某种未来的征兆,而且还有人可对此加以解释。涉及世界末日及长期...

  • 标签: 20世纪 蒙古文学 西藏 哲布尊丹巴 蒙文文献 文学流派
  • 简介:16~17巫术案件在西欧大量出现,期间大量的巫师被投进监狱,其中很多人被烧死在火刑柱上。16~17时的西欧进人了转型时期,当时的西欧社会正处于极度的无序之中,而对“猎巫”的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西欧社会转型问题的理解。

  • 标签: 西欧 巫术 猎巫
  • 简介:在中国音乐历史上,20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和意义。百余年间,顺应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全面转型的历史潮流,几代音乐家上下求索、勤于创造,审慎而又智慧地处理了一次次迎面而来的中—西、古—今、雅—俗等多重关系,目标如一地致力于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接.

  • 标签: 器乐艺术 作曲家 中国艺术研究院 音乐会 民族管弦乐队 乐器改革
  • 简介:16、17江南社会之丕变及文人反应孟彭兴(一)明王朝定鼎以后,南京作都53年。其间,洪武皇帝曾以元氏阍弱,威福下移,近世风俗相承,流于僭侈,至闾里之民服食居处,与公卿无异为由,对江南进行打击,强制迁徙富民14万户于凤阳。以后,又二次徙19600余...

  • 标签: 江南社会经济 江南地区 17世纪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经世致用 文人
  • 简介:清代移民台湾是闽、粤,乃至中国移民史上的重大事件,故而也成为近年来移民史研究的一个热点,不仅有很多相关文章对其进行了讨论与分析,还有一些相关的专著问世,可谓硕果累累。但这些移民史研究大都习惯于以俯视的视角(自上而下),在大历史框架之下考证国家对移民的推动与影响,讲究数据的推算与精确,因此我们看到的往往是粗线条的移民动向与趋势,而忽视了移民中最重要的因素——人的存在,以及人在移民活动中的能动性。

  • 标签: 19世纪 客家村落 移民史 重大事件 人的存在 移民活动
  • 简介:本文论述了19末20初新疆在政治方面进行的一系列有益的整合举措,认为其重建和规范了新疆的统治秩序,有力地促进了近代新疆社会的发展进步。但其消极、失败的一面也不容忽视。

  • 标签: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新疆 政治整合
  • 简介:本文以他者哲学为出发点,结合文化传播学的理论,研究文化相遇历史的方法论。作者首先讨论了曾应用于明末清初中欧文化相遇研究的三种不同框架:一是以传播者(即传教士)及其贡献、影响为主体的传播类框架;二是以文化传播的接受者为研究主体的接受类框架(如“中国中心”);三是创新类框架,指向接受者及其文化的形象是被文化传播者建构出来的这一符号事实;随后提出了第四种互动交流类框架,通过强调传播者、接受者互动过程的双向性.对前三类框架做出进一步的改进。作者认为,研究关注的主要焦点,应是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交换的结果:新的文化产品(一种文本、一个形象,或是社会网络)。历史研究实际上是“关于他者的艺术”,通过它历史学家接受自己的身份也是被他者所塑造的。对他时、他地、他文化的文化重构不仅需要历史学家去观察,历史学家自身也要允许被观察。

  • 标签: 文化相遇 方法论 明末清初 他者 互动交流类框架
  • 简介:本文以粤东石窟河流域清代迁徙台湾的人口为例,展示清初以来,石窟河流域人口在台海之间往返迁徙谋生的史实,进而说明,早期渡台者,多数只把台湾当作是谋生地,并没有把台湾当作最终的居住地。往台湾谋生的耕者、儒者、医者及其它手工艺者不定期地奔波于两地之间。少部分人因为种种机缘,在台湾渐进地定居繁衍下来,而大量的迁徙者还是回到了原乡或客死台地,没有成为“移民”。

  • 标签: 流域 石窟 19世纪 原乡 台湾地区 迁徙
  • 简介:狩猎作为近代早期英国上层社会的重要特权之一,与其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有密切联系。17,英国的狩猎活动经历了从国王特权到贵族文化的重要转变。70年代之前,狩猎以及与之相关的国王特权经历了恢复、衰落、再恢复的过程,《1671年狩猎法》的通过最终使之成为整个贵族阶层普遍拥有的权利,变作贵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狩猎活动与政治形势的密切交织说明了它在上层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它既是重要的娱乐活动,也是训练贵族战争能力的重要方式;既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也是社会等级与自然秩序的反映,具有丰富的意涵。

  • 标签: 狩猎活动 国王特权 贵族文化 狩猎的寓意
  • 简介:十八世纪法国的"中国热"达到了高潮,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汇被启蒙思想家们记录下来。研究中国是启蒙思想家们的重要课题之一,但因为距离遥远,资料有限,其内部产生了以伏尔泰为代表的赞美派和以孟德斯鸠为代表的批判派。为探究他们对于中国不同解读的源起,本文将对其历史背景、生平经历和相关文本进行分析和对比,藉此揭示中国研究与启蒙运动的内在联系,即启蒙思想家试图从东方找寻促进法兰西民族觉醒的精神良药。这种辩证的文化智慧对于中国处理当下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矛盾极具借鉴意义。

  • 标签: 中国热 中国学 启蒙运动 伏尔泰 孟德斯鸠
  • 简介:<正>卡尔梅克人带着他们已定型的文化素养和文化传统来到了俄罗斯,在新的土壤上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他们的文化。卫拉特—卡尔梅克文字“托忒”文一直被卡尔梅克人广泛使用到1925年,这种文字是卡尔梅克人的祖先在几个世纪的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文化传统之一。这样的文字是编年史、纯粹的卡尔梅克文学诞生和发展的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流传至今的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书面材料证明了卡尔梅克书面词汇的高度发达,如编年史、文献、公文、函

  • 标签: 卡尔梅克人 四卫拉特 卫拉特人 文学艺术 编年史 文学作品
  • 简介:由于同一定时代背景相联系,20的国内老子研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前期研究有两大特点,一是以西学解老,二是注重校诂与考证;中期研究的突出特点是大陆学者自觉地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注重分析老学的阶级属性及哲学性质,1973年马王堆帛书的出土为这一时期的老子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后期的老子研究是在大陆与港澳台四地研究趋于一体化、国内外老学界交流合作频繁的背景下进行的,80年代初注重反思,80年代中期以后的研究在视域上不断拓展,在层次上不断深入,1993年郭店楚简的出土使得学术界在诸如版本及作者、老子的道德价值取向以及先秦儒道关系等问题上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新成果,并基本达成共识.

  • 标签: 老子 中国哲学 自然
  • 简介:一、诸邦部时代(约公元前6、7——公元6末)1、公元前六象雄长松协伯弃希大帅()用象雄文著《疗毒雍仲旋》()。2、公元前126年泽拉嘎玛约德()与聂赤赞普()述说“有毒就有药”()。用解毒药。3、公元前一能制手脚触之即可侵染,置人于死地的毒药。出现野牛角早产儿急救术。

  • 标签: 公元前6世纪 公元10世纪 西藏医药学 历史发展
  • 简介:清代乾隆到嘉庆年间,对于外面的世界,上上下下的中国人大多还沉淀在两千年来以自我为中心的想象里,那时的朝廷曾以清帝国为中心绘制过几次有关周边世界的《职贡图》,还有宫廷画家也画了《万国来朝图》,记录各国人等到北京贺岁的盛况,人们始终沿袭着古老传统,一厢情愿地描述着想象的天下图像。

  • 标签: 文化共同体 17世纪 东亚 嘉庆年间 宫廷画家 世界
  • 简介:19末,西方学者适应帝国主义侵略的需要,开始对壮族进行研究。2020年代以后,中国学者开始了对壮族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后,壮族研究深入开展;90年代随着广西壮学学会的成立,壮族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还介绍了20下半期国外学者对壮族的研究情况。

  • 标签: 20世纪 壮学 研究
  • 简介:<正>从马可波罗和卢布鲁克时代起,各个时代的蒙古学家都能在哈剌和林找到需要进行科学考察的材料。过去一段时间,这座成吉思汗第一代后王的都城被看作是疯狂的汗国掀起一个又一个侵略浪潮的某个秘密心脏,后来又被当作考古废墟,最后被认为是统一13蒙古诸部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这些概念都非常准确地反映了蒙古学本身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的认识水平。今天人们对于哈剌和林的兴趣是由草原经济结构游牧与定居因素的相互关系,以及力求揭示出迁移制度中定居与游动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

  • 标签: 成吉思汗 游牧民 哈剌和林 形成过程 城市建筑 都城
  • 简介:1942年二战正酣时,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封面上刊登了一帧十分引人注目的照片,即苏联著名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在被德军围困的列宁格勒担任消防队队员的"全副武装"的形象——身穿消防制服、头戴消防帽。这幅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照片成了苏联人民抗击法西斯侵略者的一个重要象征,在全世界广为流传。

  • 标签: 肖斯塔科维奇 第八交响曲 作曲家 列宁格勒 贝多芬 苏联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