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5 个结果
  • 简介:清代的湖南“苗疆”,主要是指凤凰厅(今凤凰县)、乾州厅(今吉首市)、永绥厅(今花垣县)、古丈坪厅(今古丈县)、保靖县(今县)等五厅县的苗民聚居之地,这里是乾嘉苗民反清大起义(1795—1806)的主要战场。在“逐客民,复故土”的口号下发动的这场起义。以疾风暴雨之势席卷苗岭山寨,与五省白莲教起义遥遥呼应,给清王朝以沉重打击。最后,清政府出动七省官兵剿杀,并继而推行“屯田养勇,设卡防苗”的屯防政府,才最终镇压了起义斗争。

  • 标签: 苗疆 苗民 永绥厅 白莲教起义 客民 凤凰厅
  • 简介:习武行獵,历来为满族祖先所重视,定鼎北京后的清王朝也不故放松这一立国之本,木兰秋狝遂成定制。但到了嘉庆朝,木兰秋狝只举行了十一次,与祖辈相差甚远,最后竟停止举行,反映了大清王朝的衰落已不可扭转。

  • 标签: 嘉庆朝 大清王朝 康乾盛世 兰秋 立国之本 十全武功
  • 简介:清前期,广东省的天地会一直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合法性危机,这一危机引发的主体是士绅集团和普通社会公众。这一危机是由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其中既有社会结构方面的因素,也有天地会自身的因素。

  • 标签: 天地会 社会合法性危机 主体 原因
  • 简介:中国台湾大城乡位于彰化县西南方.东与竹塘乡、北与二林镇为邻.南侧紧临浊水溪.对岸即为云林县。由于浊水溪流域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得大城乡居民多数从事淡水文蛤(俗称拉啊或是蚬)的养殖.除了质量优秀以外.大城和芳宛二乡的文蛤产量占全台七成以上,因此产量也是全台之冠。

  • 标签: 城乡居民 中国台湾 地理环境 浊水 产量 文蛤
  • 简介:<正>嘉庆时期(1796—1820)是清王朝由盛至衰的转折时期,堪称重要。而历来史学界的研究重点多集中于嘉庆之前,即使是这一时期的一些重大问题也论述很少。本文拟对嘉庆中衰的原因进行一些探讨,以期共议。赫赫大清,嘉庆中衰,究其原因,虽专论绝无,但论及所见,令人称疑。有言是封建社会固有矛盾发展为必然结果者,亦有言是农民起义打击所使之,更有人说是嘉庆帝为政过宽所致,若把这些问题说成是嘉庆中衰的原因似乎有理,但疵漏太多,实难成信。如前者,为什么封建社会固有矛盾必然要在嘉庆朝爆发,而不在乾隆朝或道光朝?中者,较大的农民起义在嘉庆曾爆发过几次,可是,白莲教起义在嘉庆九年就已平息,后期的天理教起义仅一年即剿灭,并未构成足以使清王朝衰败的威胁。后者嘉庆帝的确有为政失之过宽的事例,但纵观嘉庆一朝,他宽严相济,恩威并施地办理政务则应视为主流。凡此种种若称其为中衰之因,似觉不妥。那么,其因何在?

  • 标签: 嘉庆 农民起义 清王朝 封建社会 白莲教起义 官吏
  • 简介:嘉庆通宝铸于清仁宗嘉庆年间(1796-1820年)。从传世品以及各地大量出土的嘉庆钱中,可以发现,其大小、轻重不一,形制多样,版式复杂,其中除大样者厚重外,小平钱中未见特殊品。据高汉铭先生《简明古钱辞典》介绍,嘉庆小平钱一般径22.0-26.0mm,重2.0-4.0g。

  • 标签: 嘉庆通宝 小平钱 重型 嘉庆年间 出土 形制
  • 简介:嘉庆皇帝原名永琰,出生于乾隆二十五年,也就是1760年,乾隆五十岁那一年。他的生母魏氏,是汉军出身,系内务府包衣,身份并不高贵。但这个孩子有其他几个不及的优点,“以勤学闻名”。学起习来异常用功,三九寒冬,深更半夜,还经常手不释卷。而且他品格端方,为人勤勉,生活俭朴,待人宽厚。朝野之间,绝少关于他的负面传闻。当时出使天朝的朝鲜使臣回国后,向他们的国王汇报见闻时多次说“第十五子嘉亲王永琰,聪明力学,颇有人望”,“皇子见存四人,八王、十一王、十七王俱无令名,唯十五王饬躬读书,刚明有戒,长于禁中,声誉颇多”。

  • 标签: 嘉庆皇帝 和珅 朝鲜使臣 内务府 乾隆 负面
  • 简介:东亚地区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在前近代,通过这些海洋而进行的文化交涉中尤其不能忽视的是帆船的存在,否则将无法描述相互之间文化交涉的情形。当然,航海去目的国并不是都能安全抵达,也有因风浪遭遇海难事故而漂流至异国的情况。这时,当局往往根据亚洲各国传统的救济方法,通过用这些海域各国共通的文字——汉字进行语言接触的方法之一的笔谈形式,调查海难的具体情况,厚待遭难者并将其送回本国。但是,也有的时候这种语言接触根本不能沟通。本文以语言接触时发生了困难的海难事例为中心,通过阐明当时双方进行语言接触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个在周边发生的文化交涉的问题。

  • 标签: 语言接触 文化交涉 海难 朝鲜 吕宋
  • 简介:以西泠八家为代表的浙派篆刻,经几代印人前赴后继的努力,成了清朝乾隆至咸丰百余年间最大的印学流派。浙派篆刻的兴盛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一方面它是清朝学术思潮影响的结果,当时研经重汉学,金石重汉碑,小学重《说文》,辞章重汉魏,书法重汉隶,篆刻重汉印。浙派印风强调宗法汉印、注重以汉魏分隶入印,正是顺应这种乾嘉汉学思潮的产物。另一方面,浙派篆刻的发展,也赖特定的历史机缘。丁敬、黄易、蒋仁、奚冈四人在世时.浙派篆刻影响尚有限.到嘉道年间浙派篆刻便迅速辐射全国。

  • 标签: 篆刻 浙派 嘉庆朝 阮元 学术思潮 乾嘉汉学
  • 简介:延安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代中期。自是而后,史不绝书,传录有序。纵观陕北历史,数千年来烽火迭起,战乱频仍,导致陕北历史文献严重散失,现存的历史文献寥若晨星。而历代编纂的延安地方志书,留存至今的却有四十多部。现存最早的旧府(州)志是明朝的,最早的县志是清代的,其中《延安府志》有明弘治十七年(1504)本、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本和嘉庆七年(1802)本三种。这不能不说是一笔巨大的历史文化财富。

  • 标签: 延安 嘉庆 历史文献 校注 地方志书 文化财富
  • 简介:毓庆官位于紫禁城内延东路,是康熙年间专门为太子允初建造的宫殿.雍正、乾隆时期,毓庆宫成为诸皇子居住之所,皇子时期的嘉庆帝便居住在此.嘉庆帝对毓庆官怀有十分深厚的感情,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以毓庆官为主题的诗句,毓庆宫是他皇子时代读书之处,是他作为储君的太子宫,是他在训政期间逃避烦忧、怡情排解之处,也是他亲政后闲暇临幸之所.

  • 标签: 嘉庆帝 毓庆宫
  • 简介:清代宫廷盛行演剧,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极好看戏,更是世人皆知。同光年间,慈禧独断朝纲将近半个世纪,常有人因此而认为这一时期内廷均在恣意演戏作乐,实为误解。事实上慈禧擅权的四十八年中,同治朝及光绪初期的前二十二年,清宫演剧相当节制,其中缘由耐人寻味。同治时期清廷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得到了一时的苟安;兴办洋务,也曾出现过一度的“繁荣”,有人将这段时期称为“同治中兴”。尽管时局相对稳定,清宫却没有滋生奢靡之风,演戏比较适度,规模基本与撤销南府后的道光朝相似。

  • 标签: 同治年间 清代宫廷 戏剧演出 乱弹戏 表演艺术 娱乐方式
  • 简介:嘉庆到道光时期,承担裁判职能的官僚认识到,历来的裁判措施已经难于应对盗案增加的局面,因此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基于这样的立场,这一时期的盗案裁判发生了种种变化,或者说有些变化在这一时期变得显著起来,如报告案件发生之通禀、现场勘验的委任、上申地的变更、解审地的变更、窃盗等案件解审的部分免除、恭请王命与就地正法、锁带铁杆与锁带石墩、保障经费、条例规定形式的变化等。这些变化来自直面裁判经费不足困境的地方官的奏请,这些个别性对策最终得到了皇帝的承认,以所谓弥缝式的形式发挥着作用。其整体特征体现为重刑化倾向、省内管控的增强和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分权化等。

  • 标签: 嘉庆 道光 盗案 裁判 弥缝式措施
  • 简介:北宋汴河即隋代开凿的通济渠,是黄河的分支,自孟州河阴县(今郑州西北)引黄河水,经过开封东南流,于泗州入淮。汴河上接黄河,下通淮河、长江,将江、淮一代的粮米、四面八方的百货源源不断地运到开封,供应宋朝统治者的军需民用。宋太宗在一次汴河决口后,曾亲自出乾元门视察,并对群臣说:'东京(即开封)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朕安得

  • 标签: 北宋 汴河 漕运 航道
  • 简介:颁发敕书使女真各部定期朝贡,作为明廷对东北女真地区施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嘉靖年间有了新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对女真朝贡制度的新限制上,文章分三个部分对此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新限制政策的成因,阐释了这一政策的具体内容与表现;其次,列举了女真人对于新限制的反应和对策。最后,探讨了嘉靖年间明朝政府对女真政策的调整所体现出的问题及对女真及明朝双方的影响。

  • 标签: 嘉靖年间 朝贡制度 女真人 限制政策 明朝政府 有效管理
  • 简介:关于清末戊戌政变的史料,有关近代史书籍多有记载。一些文艺作品,如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等,也充分发挥了编导的想象力,演义得轰轰烈烈、悲壮无比。我因藏有先祖徐世昌的笔札等,翻阅之中,发现尚有一些细节记述,从中可以看到历史事件发展中的小插曲。我以先祖记述的文字为依据,结合部分史料,讲述一下戊戌年间发生的故事,希望能对近代史的研究提供一点帮助。

  • 标签: 戊戌政变 徐世昌 笔札 史料价值
  • 简介:2007年下半年,戴逸先生在谈话中指出,1816年英国政府再次派遣阿美士德使团来华,其目的与马戛尔尼使团大致相同。由于该使团不愿意向嘉庆帝行叩头礼,遭到清政府驱逐。这次礼仪之争,中方记载较少,英国方面是如何记载的,有关资料至今未见翻译成中文。

  • 标签: 嘉庆 纪事 马戛尔尼使团 英国政府 礼仪之争 清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