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什么是太行山的雄姿?何处有太行山的美色?到陵川县王莽便可得到注解,就可得到实证。该海拔1665米,位于陵川古郊乡内,为山西与河南辉县之界山,周长约15公里。相传西汉末期王莽追赶刘秀,曾在此山筑城修寨,在山上辟有跑马场,其妻在山南生下了太子,故起名为太子窑。

  • 标签: 太行山 陵川县 王莽岭 历史文化 自然景观
  • 简介:<正>越南很早就有了记述历史方面的文字,那主要属于神话、传说和一些野史、笔记之类。正史的编纂,始于陈朝。经过千年上下的中国封建王朝统治(两汉、三国、南北朝,以迄隋唐),即越南史上所说的三次“北属时期”,封建制得以确立,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并逐渐形成较为发达的封建经济。在这个基础上,到10世纪,开始建立了独立自主的越南封建王朝。李朝(公元1010—1225年)和陈朝(1226—1400年)的时候,封建中央集权体制渐趋完备,号称“李陈盛世”,在此基础上也形成了相当发达的封建文化——李陈文化,或叫“升

  • 标签: 史记 中国封建王朝 中央集权体制 封建经济 圣宗 封建化
  • 简介:<正>城址问题是吴、文化的内涵之一,向为治史者所关注。本文拟就浙江境内的吴、城址,择其要者,试为考辨,敬请方家指正。越国都城史载越王勾践自吴获释以后,为雪国耻,采用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图霸业。其中迁都于会稽山北,就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公元前490~前489年,范蠡受越王勾践之命,经过实地考察,选择了“四达之地”的“平易之都”-今日的绍兴市区,发动民众,建造了一座小城和大城。小城就是勾

  • 标签: 印纹陶 城址 越王勾践 城墙 原始青瓷 越国
  • 简介:1965年上半年,美国对越南的战争升级。美国总统约翰逊公然宣布美军在越南直接参战,并扩大对越南北方的轰炸。作为与越南山水相连的友好近邻,中国不可能听任美国侵略,而对越南坐视不救。应越南政府请求,中国决定派出军队援助越南,大体分工程、铁道、防空、后勤等几个方面。如:工程兵帮助越南修筑沿海防御工程,防止美军在北的海湾突然登陆;再是修建机场等国防设施和完善其公路交通系统。铁道兵改建首都河内往南、往北及西北至中国的几条铁路干线,改法国殖民地时期的窄轨(米轨)为宽轨(标准轨),改建和扩建一些关键地段的桥梁及车站;新建河内——友谊关线(北线)克府站至中北部钢铁基地太原的铁道线。高炮部队,则负责海岸及铁路

  • 标签: 飞行员 越南战争 朝鲜战争 援越抗美 中国军人 战士
  • 简介:这是一个全民阅读的时代:阅读改变人生,悦读丰富人生,读升华人生。阅读改变人生。我1951年读初一,中学时代课外常泡图书室,星期天就去蹲县城的新华书店。早饭后,穿过一条丈余宽的小街,钻进光线暗淡的书店,挑出一本大部头,在临窗的角落一蹲,恍惚间思想早已飞越关山远渡重洋,漫游于俄罗斯广袤的原野、攀上了巴黎圣母院高耸的钟楼……直到被撵出店门,才发现已是暮色苍茫。阅读,陪伴我走过了成长的岁月。

  • 标签: 全民阅读 新华书店 1951年 巴黎圣母院 中学时代 人生
  • 简介:史学界提到福建先秦史,言必称“闽”.或称“百”。受其影响,把福建先秦文化也称为“闽文化”、“百文化”。有的考古工作者把福建新石器时代以来的考古称为“闽考古”。殊不知汉初的闽越国、闽越王和闽文化只有百年的历史,三千多年前开始的福建先秦地方史应该是独具特色的先秦闽族史。

  • 标签: “闽越” “闽” 中国 福建 历史考订
  • 简介:一代名人、被号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旗手的鲁迅先生,早年曾校勘过《表录异》一书。《表录异》,现在已成为广东地方文献丛书之一种,为唐昭宗代(公元889~904年)任职广州司马的刘恂,任满上京,以扰攘退居南海而作。所记为南国珍奇的草、木、鱼、虫、鸟、兽和风土人情,地域广及今之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一带,其中以记广东为多。

  • 标签: 岭表录异 唐昭宗 越南北部 地方文献 《永乐大典》 刘恂
  • 简介:砂拉地处婆罗洲岛的西北部。砂拉的南部与西部与印度尼西亚西婆为邻,北部是汶莱苏丹国,东北部是沙巴邦(前名北婆罗洲)。砂拉原曾是英国殖民地。1963年联合北婆罗洲,新加坡与马来亚联合邦,共组成马来西亚联合邦。砂拉越是马来西亚联合邦最大的一个邦,面积几相等于联合邦的一半,达124,450平方公里,人口却仅有270多万人。华人是砂拉五大主要族群之一,散居各地;人口约65万,占砂拉人口的24%。

  • 标签: 社团 客家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英国殖民地 西北部
  • 简介:随着文学研究事业的深入,地域文学研究逐渐兴起,成为文学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文学史的内容。李惠玲博士《清代西词人群研究》是广西地域文化研究的新收获,清代词学史研究的新收获。

  • 标签: 清代 人群 地域文学研究 文学史研究 地域文化研究
  • 简介:<正>宣纸是我国的文房四宝之一,产于皖南泾县。泾县有多处生产宣纸,但最早生产的是小。勤劳的小人民充分利用了当地优越的自然条件,汲取前人的经验,造出了无与伦比的“宣纸”。宣纸的制造,与小曹氏分不开。据传,在曹氏到达小定居前,小己有金、门、许、方、汪等姓人氏居住,但没

  • 标签: 宣纸 自然条件 生产部 文房四宝 皖南 发展史
  • 简介:广西蒙山县有20多个至今仍沿用的以百民族语言“毋”字取名的自然村名。毋,百语即“广或大”之意。这些地名,包含着百民族在此居住时的房屋、居住地选择、生活习俗、渔猎、交通、语言,以及汉代百民族部分转为壮族,部分融人汉族后,百语演变成壮语和粤语等信息,是了解和研究百民族历史的珍贵资料。

  • 标签: 百越族人 地名 语言
  • 简介:文史性刊物《风》,创刊于1935年10月16日,至1937年4月30日终刊,共出版两卷。第一卷共有二十四期;1937年出第二卷,由原来的半月刊改为月刊,仅出四期。编辑人为黄萍荪。社址在杭州西大街孝丰路五号。

  • 标签: 鲁迅 《越风》 文史性刊物 生平 黄萍荪
  • 简介:本文考察的凤村是一个粤东小山村,位于梅县白渡镇,距梅县约15公里。其周围的村子有公珠、桃柳。北边与蕉岭县的高思镇(现已撤)只有一山之隔。整个村子坐落在一个小山窝里,大致上是一个由北倾向东南的狭长的山谷地。北部高于南部,如此北部的范围称上村,南部称下村。北部有个小山丘,两侧再接上两边的山,筑成两道堤,成了一个水库——石子水库。水库1957年修成后,库区居民迁到村中居住。该水库雄踞于整个村子之上端(北部位置),将风上面村庄流出的河水蓄起,形成一个小型水库,最大蓄水量约800万立方。水库下建有一个水电站,叫石子水电站。水库里的水从水电站流出,由上而下穿村而过,最后流出风村境。

  • 标签: 考察报告 梅县 小型水库 水电站 蕉岭县 北部
  • 简介:本文着重考察中国从60年代到70年代对越南抗美救国斗争进行的大规模援助及其促动因素,以及在这一背景下中美关系所发生的微妙变化。这一时期,中国对越南的支持与援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对越南的武装干涉不断升级,威胁到中国的安全所致;中国对越南抗美救国斗争的有力支援,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越南战争的最后结局,而且对当时的中美两国关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 标签: 中美关系 援越抗美 斗争 越南战争 威胁 支持
  • 简介:1889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侵入,近代桂经贸交往客观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其经贸交往环节上,即在进出口贸易中,始终主要由华商和越南华侨商人尤其是粤商掌握,而不似沿海地区和云南是由外国洋行和商业资本主导。这是历史、交通地理环境、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商品和资本输出重点不放在这里,以及不平等条约相关条款的规定等原因造成的。这种经营特点深刻影响着桂经贸交往与广西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

  • 标签: 近代 桂越经贸交往 经营特点
  • 简介:绍兴古称会稽郡、州,宋高宗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将其改名为绍兴府,在千百年风雨洗礼之中,这里曾涌现许许多多的诗人与诗作,为城市的历史与人文增加了厚度。至清一代,不论是经济的繁荣,还是文化的开放,均使绍兴清诗魅力独显。彼时诗人诗作数量之多,远远超越此前任何一个朝代,可谓百家争鸣。

  • 标签: 古越文化 绍兴 清诗 百家争鸣 会稽郡 宋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