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4 个结果
  • 简介:在总结《华夷》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举例分析了明代《西馆来文》的文献面貌,并对东洋文库本来文及若干篇散见来文分专题进行了史料笺证。作为《西》之重要组成部分,《西馆来文》藏文部分与杂字之间存在密切的文献生成关系,来文汉文部分应是其未得传世的藏文原本的规范化译文。来文比较完整地反映出明代中央与藏区关系中重用僧官、重视朝贡的历史事实,其所记职名、事件可与汉藏史籍互补互证,史料价值应得到充分肯定。

  • 标签: 明代 释例 史料价值 研究成果 举例分析 历史事实
  • 简介:《汉字西》作为汉学史和汉外双语词典史上的名作,它的作者、成书年代、各个版本以及流传情况却不为国内学者所知。1813年法国巴黎出版的《汉字西》与叶尊孝手稿本《汉字西》的关系,曾是19世纪初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时隔二百年后,笔者探访了意大利藏叶尊孝《汉字西》的早期重要抄本,结合欧洲其他图书馆藏该词典抄本,初步勾勒出《汉字西》的成书以及演变流传概况。

  • 标签: 汉字西译 叶尊孝 抄本
  • 简介:在鹤西先生心爱的文学领域,由于是一个“门外行者”(文集封面印章),免疫于各种功利的左右和干扰。只写“别无用意,只出自一个善良灵魂的同情的作品”,为我们留下了《野花集》、《野菜集》、《初冬的朝颜》和《鲁拜集》译文这样纯净隽永的作品,必将“在中国文坛上是可以垂之永久的”。他比数量众多的少年时成果累累、后半生沦为鲁迅称为“空头文学家”的同辈人,幸运多多了。

  • 标签: 《鲁拜集》 文学领域 中国文坛 文学家 作品 行者
  • 简介:"家西"人的民间灶神信仰呈现了藏民族传统习俗与汉式灶神观念融合为一体的特色.本文拟从"家西"人祭灶神习俗的象征符号意义入手,探索在民俗文化现代化进程中"家西"民俗变异融合的规律,思考"家西"人作为一个特殊的族群,如何实现族群的认同和加强自我主体性的意识.

  • 标签: 灶神 家西番 象征符号
  • 简介:《恒先》写得真好,我很高兴自己是它的第一读者。这部分简文,现已收入马承源先生主编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可参看。此文原稿本来是附在我整理注释的上博楚简《恒先》部分后面的。看校样时,主编认为不合全书体例,要我把它删掉,我唯唯,遵命而行。

  • 标签: 《恒先》 上博楚简 上海古籍出版社 楚竹书 马承源 主编
  • 简介:突厥的《忏悔词》是见于吐鲁番的摩尼教文书,供俗家信徒“听者”使用。全文共分十五个部分,分述听者所需忏悔的十五个方面。二十余年前,曾有主要依据俄文版的汉译文;本文则主要依据英文版,做出新的翻译和更详细、合理的注释,以期提供更高质量的汉译文。

  • 标签: 明尊 宽恕 五明神
  • 简介:西樵志》是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地方志研究所任根珠同志的方志理论新著。去岁春日,我途经太原,拜见任根珠同志。在言谈中,他说将出版个人方志专集。我听了很高兴,并且约定:出版后一定寄本赐读。今年秋季,根珠同志果然寄来了他的《西樵志》(以下简称《志》)。——西樵者,根珠之字也。

  • 标签: 《西樵志语》 任根珠 山西 地方志 “凡例” 创新精神
  • 简介:《东记》为明陈第所撰,这是我国记载台湾情状和台湾先住民——高山族生活习俗的最早的一篇文献。陈第(1541—1617年)字季立,号一斋,福建连江人,为明代将领、音韵学家、诗人和旅行家。万历壬寅年(1602年)冬,陈第随浯屿将军沈有容至东(今台湾)追剿倭寇,亲历台南至高雄一带高山族村社,实地调查了高山族人民生产生活情况,写下《东记》,并抄赠沈有容,被辑入《闽海赠言》。《东记》是他利用在高山族寻访调查所得的第一手资料撰写而成。如他自己所言:

  • 标签: 文献价值 高山族 生活习俗 生活情况 实地调查 沈有容
  • 简介:陈第(1541—1617),字季立,号一斋,福建连江人,著有《东记》、《毛诗古音考》等,为明代名将、旅行家和古音韵学家。曾随抗倭名将俞大猷学兵法。明万历初仕于古北口,由戚继光

  • 标签: 东番记 陈第 俞大猷 毛诗古音考 明万历 抗倭
  • 简介:前言中国人迁居海外历史悠久,它主要发生在沿海的粤闽地区。在宋末明初,大批中原汉人南迁到闽西、粤东、赣南的广大地区,而又以粤东梅州地区为盛。这些南迁的汉人,起初在江淮等流域滞留达好几个世纪,这为他们进一步南下带来了吴、楚等古老文化,后来迁徙到了南方,并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而成客家人。梅州地处粤东北,山地起伏。

  • 标签: 客家人 视域 民俗 梅州地区 粤东北 古老文化
  • 简介:<正>(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法国大致花了5年左右的时间医治战争的创伤,到1949年基本上恢复了国民经济。从1950年起,法国经济开始复苏,到196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771亿法郎,按不变价格计算,比1950年的4,248亿法郎增长1.06倍,翻了一。此后又用了15年时间,到197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889亿法郎,比1950年增长3.98倍,基本上翻了两,年平均增长率为4.9%。法国经济翻了两以后,经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 标签: 国民经济 年增长 法国经济 运输方式 高速公路 公路网
  • 简介:牡丹社之役事发后,沈葆桢奉命巡台,提出"开山抚"。沈葆桢治台期间的抚思想由"民皆赤子"、"怀以柔德"、"恩威咸宜"三部分组成。其中,"民皆赤子"是其抚思想的核心;"怀以柔德"是其抚思想的基本方针;"恩威咸宜"是其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沈葆桢在台湾时期的抚思想既受到传统处理民族关系思想的影响,又与其早年的戎马经历和对时局的认知有关。

  • 标签: 沈葆桢 抚番 台湾地区 抚番思想
  • 简介:《安平县杂记》系台湾文献丛刊第五十二种,由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印,原抄本收藏在台北图书馆。其成书时间、作者均无记录可寻,据编印者推测,可能为日据时代台湾的上层知识分子所著。《安平县杂记》内容广泛,对古安平的风俗人情、住民生活、物产、

  • 标签: 《安平县杂记》 四社番 台湾省 汉化过程 行政管理体系 生活习俗
  • 简介:客家华侨文化是客家人善于迁徙的注解之一,也是客家文化中最具有鲜活故事的篇章。在近现代历史上,梅州客侨文化可圈可点,其中客家“过”歌谣是华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学者关注和研讨。“”在中国历史上被用来指那些未开化之地,东南沿海一带的族群用“”泛称南洋一带土著民族,而“唐”则泛指中国,“过”指唐人到南洋,“转唐山”指华人回到原乡。

  • 标签: 华侨文化 族群认同 客家人 集体记忆 歌谣 中国历史
  • 简介:在中古時期的吐魯,田土的種類中有"部田"、"常田"等。但何爲"部田",學術界則衆説紛紜,莫衷一是。本文認爲,部田可能與水利灌溉的關係最爲密切,因爲吐魯主要靠天山的雪水灌溉,土地的好壞取決於是否有灌溉用水,並隨灌溉用水的有無、多少在變化。部田在文字上與薄田相通,中古時期的"白田"指旱田,而從音韻學、文字學角度考察,薄、白又相通,即"白田"之"白"與"薄田"之"薄"也是相通的。由此可知,"部田"是旱田,是無法澆灌或不能盬C水利灌溉的土地。與其相對的"常田"則是能夠保證水利灌溉的土地。

  • 标签: 吐魯番 部田 常田 旱田
  • 简介:5月20日,昭苏县史志办一行4人骑自行车前往格登山考查,主要目的是拍摄格登山碑铭文,用以核对书籍中记载的舛错;释铭文,还碑铭以本来面目。我查阅到记载有格登山碑铭文的书籍,最早的是《新疆图志》,另外就是《伊犁地区县市概况》和《伊犁风物》了。实在是阅历不多,孤陋寡闻。但是仅此3本书上的记载与碑上铭文核对,共52句铭文,有出入的句子就多达14处,占该碑文句的三分之一(关于文句舛错的详细情况,

  • 标签: 译释 史志办 新疆图志 达瓦齐 勒铭 军府
  • 简介:中餐菜名法对于中、法餐饮文化交流至关重要。中文菜名更倾向于使用综合性的结构,而法文菜名更倾向于使用分析性的结构。相较于法餐菜名而言,中餐菜名携带人名、地名、典故、成语等文化因素的例子更多。按语境文化理论,中餐菜名法时首先要考虑扩大信息量。理想的法中餐菜名结构是以主材为名词性中心,将烹饪技法以分词形式作为修饰引入,辅材、调味、器皿等要素以介词短语形式作为补语引入,并适当增添相关文化因素。同时,也应根据对象和场合等语用因素,对有关成分进行合理取舍。

  • 标签: 菜名 翻译 中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