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有关宝的尺寸,目前人们最熟悉的,据专家分析也是出现年代最早的文字记录,是曾跟随郑和多次下西洋的马欢在《瀛涯胜览》一书里所描述:“宝六十三号,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中者长三十七丈,阔一十五丈。”还有《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二》所记,郑和“造大舶,

  • 标签: 紫禁城 郑和 尺度 文物考古 明朝 中国
  • 简介:郑和宝船长44丈4尺,宽18丈的数据在不少古籍中出现过,如此大的郑和宝是否存在过?这是国内外史学界和造船界长期争议至今仍然是众说纷纭的课题。归纳起来,大体可分为五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这一宝尺度是可信的,无论是从造船历史

  • 标签: 郑和宝船 史学界 古籍 船长 观点 归纳
  • 简介:关于郑和宝的尺度和船型,经过近20多年来的讨论,意见渐渐趋于一致:多数学者认为,郑和宝的长和宽正如《明史》上记载的,长44丈4尺,宽18丈;郑和宝的船型,多数学者认为是福船型,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是沙船型。本文仅对郑和宝船型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 标签: 郑和宝船 学者 《明史》 意见 一致 个人
  • 简介: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水,有所谓"三三"、"六六"之胜。"三三"者,指的是萦绕于群峰之间清澈见底的九曲溪水;"六六"者,指的是夹岸壁立青翠凝紫的三十六峰;再加上形象生动的九十九岩,便构成了武夷山水的精华。武夷之所以称为名山,还有其深厚的文化涵容,悬棺便是武夷山一个千古文化奇观。凡到武夷的游客,无不以泛舟九曲为快。荡入水光山色,仿佛进入人间仙境,当

  • 标签: 武夷山 悬棺葬 船棺 形象生动 奇观 九曲溪
  • 简介:第二个“中国航海日”前夕,在太仓港,我国唯一一艘极地科学考察“雪龙号”船长和“重走郑和路”的凤凰号船长的相聚,成为当地航海日活动中传出的一段佳话。

  • 标签: 太仓港 凤凰 探险 科考 科学考察 航海
  • 简介:从上世纪初人们开始研究郑和下西洋问题以来,郑和宝就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焦点。而且,对郑和宝的探讨早已超出了史学界的范围,成为历史、造船、航海等学科的诸多学者专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在此,笔者不揣简陋,对郑和宝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就正于大家。

  • 标签: 郑和 册封舟 船型 明朝 文物考古 宝船
  • 简介:西漳是近代内河传统木帆船优秀船型之一。首产于民间造船业最为集中的江苏无锡丁降里徐氏工场。无锡,地处水运要冲,居江南运河中心。早在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就有“米码头”的称誉;到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是朝廷办漕中心,江浙两省在此采办漕米年均300万石,占两省应征漕粮数十之八九,继而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四大米市之一;民国时期,粮食年吞吐量达800万石,为全省之冠。

  • 标签: 江南地区 名舟 西漳船 中国 形制 制造工艺
  • 简介:1.郑和宝尺度及船队规模的文献依据记录郑和下西洋船队数、宝尺度及下西洋官兵人数的文献首推《明史·郑和传>。

  • 标签: 郑和宝船 明朝 船队规模 文献史料
  • 简介:郑和下西洋是早于外国人所称“大航海时代”的人类创举,在1405至1433年的28年间,郑和七次下“西洋”,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航行29.6万公里,远航至东南亚、印度洋、红海、东非等区域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比欧洲航海家迪亚士、达·伽玛、哥伦布等人的“地理大发现”要早80到100多年,在中外交流史、航海史和造船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学术大师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称郑和为“海上巨人,国史之光”。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以及江泽民同志都充分肯定郑和下西洋是对外开放的。

  • 标签: 郑和下西洋 宝船 地理大发现 江泽民同志 邓小平同志 航海家
  • 简介:明代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因其承担着多种任务,故而由不同种类的海舶组成,由于种的不同,绝不会是一种船型,应该有尖底的福船型,也有平底的沙船型。但是对郑和宝的船型和尺度,学界争论不休,在此笔者试用较可信的史料来分析、研究,提出浅见。

  • 标签: 明代 “郑和下西洋” 船型 尺度 船种 郑和宝船
  • 简介:马尾政学堂是近代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海军科技学校。政学堂人才辈出,成就辉煌,为中国近代的造船、航海、航空、铁路、机械、天文、矿冶、思想文化等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 标签: 船政学堂 毕业生 中国近代 马尾 左宗棠 近代历史
  • 简介:划彩莲是新春伊始、家家迎春接福,欢度春节的传统文艺活动,深受广大人民喜爱.据传说,划彩莲始于唐朝,当时彩莲扎的式样简陋,以竹篙为骨,彩色纸粘糊龙头风尾,何仙姑坐船,张果老撑船,一路上敲锣打鼓鸣鞭放炮,唱的唱跳的跳,热闹非凡.

  • 标签: 民俗风情 彩色纸 文艺活动 建设社会主义 共产党 鼓乐队
  • 简介: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有人提议应建造一艘郑和宝,并按当年郑和七下西洋的船队航行路线走一遍,重走郑和路,重现郑和宝雄姿,这当然是件十分有意义的事。可是建造郑和宝却非易事,于是郑和宝究竟有多大,应该如何复原。再次提上日程,因为这是一个必须逾越的程序。

  • 标签: 宝船 尺度问题 技术分析 郑和下西洋 复原模型
  • 简介:从1405年至1433年,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活动,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

  • 标签: 郑和 航海家 宝船 世界航海史 军事 西洋
  • 简介:当前,我国私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回顾历史,民族资产阶级为创建新中国也作出过重要贡献。解放前夕,我国航运业巨头、私营民生公司总经理、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千方百计率领其沿海船队摆脱国民党反动统治,胜利回归新中国,就是一个突出的事例。

  • 标签: 卢作孚 实业家 爱国 统治 国民党 民生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