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1 个结果
  • 简介:<正>我馆收藏原清内阁大库《明史》列传残稿十三卷,竹纸墨书,纸捻装订十三册,每册纵27、横20厘米。这十三卷残稿,立传人物九十六人,附传人物七十一人,与武英殿本《明史》相校,文字内容完全相同的四卷,即:杨士奇等传、黄宗载等传、王恕等传、卢洪

  • 标签: 明史 稿本 张廷玉 纂修 杨士奇 殿本
  • 简介:明史成书过程中,万斯同留下两部稿本,即宁波天一阁收藏的《明史稿》和416卷本《明史》。这两部稿本中的郑和传,思想内容有很大差异,恐非万氏一人之作,但《明史稿》与王鸿绪《明史稿》、张廷玉《明史》却一脉相通。不仅对研究郑和、研究万斯同治史思想和明史版本等方面有一定价值,而且有助于我们讨论“耀威异域”与“耀兵异域”的含义和差别。

  • 标签: 万斯同《明史稿·郑和》《明史·郑和》
  • 简介:<正>一绪言古人于名公巨卿,重其生平"系天下国家之大者",固不求其官次;而今人欲详一代典制,舍此则不能为力。明代废宰相,清修《明史》却有《宰辅年表》,分一百九、一百十两卷,累

  • 标签: 太子太保 左柱国 中极殿 名公巨卿 吏部尚书 建极殿
  • 简介:1994年,原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设项编制《全国古籍总目》,北大图书馆承担了经部的任务。我具体负责查考著者生卒年。在查考明代著者时,《千顷堂书目》(以下简称《千目)给了我很多帮助。我深深地体味到,其价值已远远超出了其书目本身。由此,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许是爱屋及乌吧,进而对以它为基础编制而成的《明史·艺文志》(以下简称《明志》)也颇为留意。

  • 标签: 《明史·艺文志》 史志目录 目录学 藏书目录 《四库总目》 《国史经籍志》
  • 简介:张廷玉等监修的《明史》内容丰富,被当作了解和研究史实的重要依据,但其中也存在许多讹误。兹据《明实录》《皇明开国功臣录》《皇明名臣琬琰录》《国朝献征录》《本朝分省人物考》等文献,考证出《明史》传记中“张冠李戴”之误数处。其致误原因多由编纂者引用原始资料时不审或撰写粗心所致。

  • 标签: 《明史》传记 “张冠李戴” 举误
  • 简介:康熙十八年,汪琬与试博学鸿儒,入明史馆。与总裁官叶方蔼修史意见不合,在史馆仅六十日即移出。康熙十九年撰成列传一百七十五篇,后刻成《拟明史列传》二十四卷。作为《明史》纂修史上第一部刊刻问世的文字,《拟明史列传》集中反映了汪琬秉笔直书、合经史为一以求致用、裁剪得体兼求史笔有韵的史学思想,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标签: 汪琬 《明史》纂修 《拟明史列传》 史学思想 史料价值
  • 简介:【摘要】居重驭轻”变成了“居轻驭重”,这是东汉京师卫戍的第二个教训。东汉留给后世的启示是,国都的警卫,需要依据其所在地理形势,正确设置 军事要塞,合理增加战略防御纵深,扩大战略回旋 余地,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这样,才能有效地保 卫中央政权,避免出现京城失守进而导致天下动 荡的局面。 

  • 标签: 明史勘误
  • 简介:李中,字子庸,吉水人,正德九年进士。杨一清为吏部,数召中应言官试,不赴。及授工部主事,武宗自称大庆法王,建寺西华门内,用番僧住持,廷臣莫敢言。中拜官三月即抗疏曰:“曩逆瑾窃权,势焰薰灼。陛下既悟,诛之无赦,圣武可谓卓绝矣。今大权未收,储位未建,义子未革,纪纲日弛,风俗日坏,小人日进,君子日退,士气日靡,言路日闭,名器日轻,贿赂日行,礼乐日废,刑罚日滥,民财日殚,军政日弊。瑾既诛矣,而善治一无可举者,由陛下惑异端故也。夫禁掖严邃,岂异教所得杂居?今乃建寺西华门内,延止番僧,日与聚处。异言日沃,忠言日远,用舍颠倒,举错乖方。政务废弛,职此之故。伏望陛下翻然悔悟,毁佛寺,出番僧,妙选儒臣,朝夕劝讲,揽大权以绝天下之奸,建储位以立天下之本,革义子以正天下之名,则所谓振纪纲、励风俗、进君子、退小人诸事,可次第举矣。”

  • 标签: 阅读训练 明史 杨一清 风俗 小人 君子
  • 简介:阳明洞与天泉桥是王阳明思想成立与成熟的两个代表性场所,它们一个出现在阳明的早年,另一个出现在他的晚年,两处皆与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阳明入“道”的象征。阳明与余姚、绍典的关系,多年来一直是引起两地学者争论的问题。事实是:阳明十岁就已随父迁居山隐,此後有五次归姚,其中还有雨次重要的讲学活动,证明阳明不仅仍把余姚视为故乡,而且还将其作为重要的讲学教化之地。但如果说余姚是阳明的出生与讲学之处,那么绍典则可以说是阳明学的发生与成熟地。至于“守”字辈的命名舆排序,不馑锐明阳明祖辈在严守儒家道德规范上是无可挑剔的,而且表明阳明的妹妹也是严守妇道、颇有才华的,故其受到父亲王华及长兄阳明的爱也是理所当然的。而关于阳明结议日本人以及封阳明遗像的考证,则不仅说明阳明本人与日本人有遇多次直接或同接的接触,而且还使我们从阳明遗像的临摹、复裂及演变的过程中,看到了王阳明在中日人士人心目中的形象之变迁。

  • 标签: 王阳明 史迹 儒家道德规范 讲学活动 日本人 代表性
  • 简介:<正>吴晗同志是一位久享盛名的学者,他生前发表的专著、史论、杂文、书评等等,早为大家所称颂。四年前,由中华书局出版的他的一部遗著——《明史简述》,也是一本新人耳目、启人思绪之作,值得一读。《明史简述》(以下称《简述》)是吴晗同志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在中央高级党校讲课时的纪录稿。他以通俗的语言,讲述了明史领域里“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键性问题。”一共讲了七个问题(《明太祖的建国》、《明成祖迂都北京》、《北“虏”南

  • 标签: 吴晗 朱元璋 明太祖 郑和下西洋 资本主义萌芽 明成祖
  • 简介:附后,传文云:"子缉,亦善诗文.洪武四年举乡试第一,授临淮教谕.入见,赐之宴,赋诗称旨,除广信教授,自号荣阳外史."

  • 标签: 明史 广信 订误 教授 赋诗 诗文
  • 简介:章太炎具有浓厚的"明遗"情结,对明朝年历冠带的缅怀与坚持、对明季史料的用心收集、对顾炎武等明遗民学行的慕效,都充分展现了这种情结。在"明遗"情结驱动下,章太炎进行了大量的明史补撰与考订工作,主要包括《后明史》、《明通鉴》、《清建国别记》等的编撰设想,别录体、事状体等史学体裁的创新,以及明季史事的考订和史料的收集整理等几个方面。对章太炎来说,明史研究具有华夏文化意象、思想资源、理论武器以及人生指导等多重意义,体现了他学用统一的史学价值观。

  • 标签: 章太炎 “明遗”情结 明史研究 史学价值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南炳文教授在为该书撰写的《序》中写道:“明代的法律制度是非常应该认真研究的。《明史.刑法志》作为记载明代法律制度的集成之书,给我们提供了有关明代法律制度演变、实施的大致轮廓,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史实错误、律条疏漏、案例讹传等,这种疏漏和讹误无疑对我们的研究带来了极大误导和障碍。因此,纠正《明史·刑法志》的讹误,补充其遗漏,

  • 标签: 《明史·刑法志》 南炳文 明代 法律制度 中国 书评
  • 简介:明代的选举制度在我国的选举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对前代的选举制度有所继承和发展,还形成了清代选举制度的基本规模,并且对明代的政治以及整个社会面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明史·选举志》提供了研究明代选举制度系统全面的资料,描述了明代选举制度的基本面貌。本文通过对明代生员词汇:廪生、增生、附生、举监、贡监等进行分类探析来了解明代科举制度的发展及其变化。

  • 标签: 《明史·选举志》 生员 监生 词汇
  • 简介:明代功臣封爵为公、侯、伯三等,子孙世袭,岁禄自七百石至五千石不等。德才兼备者,出任京营总督,五军都督府掌印佥书,南京守备,各地镇守总兵官等。能力低下者,食禄奉朝请而已。《明史.功臣世表》记载明代功臣世袭,包括始封,袭爵,任职,卒谥等。此表记载非常简要,存在遗漏误载。明代历朝官修《实录》,记载功臣袭爵任职等事。万历四年时任吏部验封司郎中的郑汝璧据《功臣底簿》等所撰《皇明功臣封爵考》,记载功臣袭爵卒谥等更为详细。嘉靖万历间王世贞编撰《弇山堂别集》,所载功臣史料亦颇丰。

  • 标签: 功臣 明史 德才兼备 记载 明代 都督府
  • 简介:张廷玉《明史·兵志》在修订过程中存在较多疏漏讹误,涉及时间、地名、官职、数字、标点等方面。拟以《明史·兵志》卷八九为例进行勘误。

  • 标签: 明史 兵志 勘误
  • 简介:明清时期浙江海宁查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其中,查继佐因与明史案和吴六奇的关系而颇具传奇色彩。对于查继佐与庄氏史案,多数史料的记载倾向于他是此案的参与者,并受牵连入狱。但是,在了解此案的始末后,可知查继佐并不是明史案的告发者。而流传甚广的与吴六奇之事也是不存在的。我们应该还这位历史人物以本来的面目。

  • 标签: 查继佐 明史案 吴六奇
  • 简介:明史》文苑一《乌缉传》附《乌斯道传》後,传文云:“子缉,亦善诗文。洪武四年举乡试第一,授临淮教谕:入见,赐之宴,赋诗称旨,除广信教授,自号荣阳外史。”

  • 标签: 《乌缉传》 中国 明朝 历史考证 古代史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