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古今谈》是浙江省文史馆的馆刊,落生于1985年,与改革开放的祖国一起成长。我们的宗旨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雅俗共赏地守护人类的精神家园。今年恰逢文史馆60年庆,也是馆刊创刊的第26个年头,今天的《古今谈》拥有一群相对稳定的读者,也有一群愿意为《古今谈》写稿的优秀作者。关心和支持《古今谈》,成了读者与作者共同的心愿。他们之中有耄耋学者、专家;有在位的将军和在职的文化工作者,更有开放之后成长起来的60后70后的学术传人;

  • 标签: 精神家园 编辑工作 文化工作者 中国传统文化 改革开放 雅俗共赏
  • 简介:斯巴鲁一直积极关注和支持中国的自然生态保护事业,为此在2012年底与国家林业局下属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共同发起了"斯巴鲁森林生态保护项目",并通过这个项目在中国31个自然保护区内冠名认养了生态保护林,向这些自然保护区捐赠资金和31辆Forester森林人用于森林保护。此外还依托这一项目所涉及的31座森林打造支持远行的平台,举办了"31座森林星之旅"活动,帮助斯巴鲁车友在以31座森林为目的地的远行中实现与大自然的接触,感受森林带来的乐趣并在远行中唤醒对绿色森林的生态保护意识。"31座森林星之旅"计划于11月底前在北京、杭州、

  • 标签: 生态保护 斯巴鲁 森林保护 国家林业局 森林人 环保任务
  • 简介:从文学范畴内的"生态批评"角度来看,《蒙古秘史》是一部典型的生态文学作品,它突出地反映着蒙古民族对待自然世界的生态思想,同时也蕴涵着淳朴而深厚的生态审美特色。这种思想和特色是一个民族集体审美观念的集中体现。它们的表现可以概括为:原始朴素的生态天然美、和谐稳定的生态整体美、客观平等的生态交融美。

  • 标签: 生态意识 《蒙古秘史》 天然美 整体美 交融美
  • 简介:乾隆王朝的后三十多年,是百年康乾盛世的最鼎盛时期。此一时期,乾隆皇帝逐渐放弃了早年养民惠民的务实政治,转向一种以极权意识形态控制社会的政治取向。晚年的乾隆皇帝日益囿于自己营造的精神氛围之中,在他自己看来,他完成了以《四库全书》为标志的文治大业,建立了“十全武功”,最具有以帝王教化天下臣民的资格。所以,以道德说教裁判天下事,也日益成为乾隆皇帝后期理政的主政治理念。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乾隆朝后期乃至整个乾嘉时期的政治文化生态

  • 标签: 乾隆皇帝 《四库全书》 极权意识形态
  • 简介: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的理论研究方兴未艾,对于增强生态文明意识,树立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观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应进一步确立“生态文明观”的指导地位,将生态文明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核,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强化生态文化建设,增强国家软实力。

  • 标签: 生态文明意识 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生态文明建设 意义
  • 简介:近年来国家实施的一些草原生态治理政策,在基层社会落实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本文基于对内蒙古C旗生态治理过程的考察,分析了生态治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标签: 草原生态治理政策 地方实践 问题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