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每当电视上播出"江北水城,运河聊城"广告词时,我就想起两年前去过的山东聊城。在南方城市中,有湖泊、有河道的并不少见,西湖、东湖、南湖,全在南方的城市里。可在江北特别是黄河以北的城市里要想找到一个大湖或一片宽阔的水域那就难了。位于鲁

  • 标签: 江北水城 山东聊城 东昌湖 曹植 黄河 南方城市
  • 简介:沙滩红楼是老北大的象征,铭刻着“民主”与“科学”的历史印记。从1918年红楼建成,到北京大学迁址到西郊燕园,北大红楼与北京大学的关系密不可分。然而在日伪统治时期,这座大楼却与北京大学有了暂时的分离。人们通常把西南联大看作北京大学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延续;而这时的北大红楼,先是被作为日本宪兵队本部使用,

  • 标签: 北大 红楼 北京大学 日伪统治时期 “民主” 西南联大
  • 简介:1966年6月初,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北大聂元梓等人的被毛泽东称为“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的贴出,将北京大学迅速推到了这场运动的前沿。当时已是中文系四年级学生的我,和同学们一起满怀激情投入了这场运动,

  • 标签: “文革” 北大 “文化大革命” 马列主义 北京大学 大字报
  • 简介:我于1915年入北大哲学系学习,1918年毕业。于1928年到清华当教授兼行政职务,一直到1952年院系调整,又回北大当教授。北大和清华这两个大学,在解放前的中国教育界,各自代表一种风格;在解放前学术界也各自代表一种流派。

  • 标签: 北大 “五四” 行政职务 院系调整 解放前 哲学系
  • 简介:“定论”下的遗忘关于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其官方记录是“孙家鼐”,这似乎已成定论,大部分资料均取此说。而丁謎良(W.A.PMartin)这个名字,在官方记载中很难看见,即使提到,也是语焉不详或者轻描淡写,以致其人被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渐渐被人们所遗忘。丁題良是什么人?

  • 标签: 校长 北大 北京大学 遗忘 定论 官方
  • 简介:梅州古城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本文在对古城开发与保护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规划思路和开发模式,以及古城建设融资方式,以期达到将江北古城打造成客家旅游“圣地”的目的。

  • 标签: 保护开发 古城 客家旅游
  • 简介:胡适是1946年7月29日到北平出长北京大学的,到他1948年12月15日离开北平为止,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当时作为《世界日报》教育版的编辑兼记者,与他有过多次交往。如今,随着40多年时光的流逝,不少事情已从记忆之海里被淘汰,但有些却难以忘怀,即使片言只语也记得清清楚楚。胡适于1962年2月24日因心脏病猝发逝世,被安葬于台北南港旧庄墓园,享年72岁。在他的墓碑上有这样的话:“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

  • 标签: 胡适 北大 成舍我 北平 逸事 北京大学
  • 简介:1920年7月至1924年底,李大钊曾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同时在多所学校任客座教授.作为教授,李大钊几近完美地展现了教师的师德与风范.

  • 标签: 北大教授 李大钊 大学教授 客座教授
  • 简介:苏秉琦(1909~1997),考古学家。河北省高阳县人,1934年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入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所考古组,在陕西渭河流域从事田野调查,参加宝鸡斗鸡台墓地发掘,写出《斗鸡台沟东区墓葬》考古报告。

  • 标签: 考古学家 苏秉琦 创始人 北大 1934年 师范大学
  • 简介:去年,宁波市文博学会在开展“宁波市十佳近现代优秀建筑”评选活动中,位于老市区江北岸的天主教堂,受到广大市民的青睐。优秀的建筑反映一个城市的特色,也显示这个城市的风貌。

  • 标签: 江北岸天主教堂 宁波市 建筑风格 古建筑
  • 简介:从报纸上看到南京长江二桥2001年3月26日通车的消息,不禁思绪万千,因为由此我联想到当年建设南京长江大桥的难忘岁月。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和建设,正逢“大跃进”与“文化大革命”期间。20世纪50年代中期,继西方国家对我国长期孤立封锁之后,中苏关系又告恶化,苏方撤走建桥专家,中断建桥援助。在此困境中,我国建桥工程技术人员毅然自行勘测设计,于1961年正式动工。但由于接二连三的天灾人祸,桥体工程建建停停,建桥后期,又受到“文革”的严重干扰。

  • 标签: 南京长江二桥 中国 江苏 建设过程
  • 简介:学校,神圣纯洁的知识殿堂。校园,美丽欢乐的知识乐园。看到天真无邪的小学生、渴望知识的中学生、胸怀大志的大学生在校园里孜孜不倦的努力,为实现宏伟的理想而奋斗,真真感到了宽慰。可我也永远不会忘记,1966年后半年,那触目惊心的校园三月,共和国十年的厄运从此开始。三十多年后的今天,笔者用文字将它记载下来,以示后人:科学、文明、民主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愚昧、邪恶、落后只会带来灾难。

  • 标签: “文革” 纪事 北大 知识 校园 小学生
  • 简介:教育救国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感召力的救国理论,在这一段历史上,有位因其军事上政治上的丰功伟绩而遮掩了他在教育上大手笔的人,他便是东北“少帅”张学良。张学良与世纪同龄,经历了中国近代几乎所有重大事件:东北易帜、武装调停、中原大战、九·一八事件、西安事变直至之后禁闭55年,而且在他短暂而又辉煌的自由岁月里,张学良以他超人的个人魅力,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审时度势,力主建立东北大学,他执长八年,奠定了东北大学的极度繁荣,九·一八事变后又与东北大学共度沉浮。即使是幽禁半个世纪之后,他闭口不谈其他事,而惟一挂念的只是东北大学─—“我现在只有东北大学了!”依然与东北大学息息相关。1901

  • 标签: 东北大学 张学 综合性大学 “九一八”事变 “一二·九”运动 蒋介石
  • 简介:  1966年6月初,我作为北京大学的学生,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火线,转到文革的风口浪尖之中,在"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巨浪中挣扎.幸而本人出身"红五类"(即指家庭成分属于工人、贫下中农、革命军人、革命干部和革命烈士的人),生性又较为平和,才平安而平庸地度过了十年浩劫.在这10年中我既未飞黄腾达,也未受皮肉之苦,只是精神经历了炼狱的洗礼.回忆这段历史并进行反思,有助于自身过好后半生,也对后辈有所启迪.……

  • 标签: 初期北大 北大见闻录 文革初期
  • 简介:1964年,北京大学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试点。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几个主要城市都要派一批教育战线上的部级和处以上干部组成社教工作队,参加社教运动。上海派了由华东师大党委书记兼副校长常溪萍带队的工作队去北京大学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标签: 社教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北大 北京大学 教育战线 党委书记
  • 简介:上世纪60年代初,我这个知青中的"小江苏"在《北大荒》内刊打工时,居然结识了丁玲、聂绀弩、吴祖光和丁聪这些蜚声中外的大名家……1960年夏秋之交,我从如皋中学高中毕业。其时,我由于复杂的"海外关系",加之整风反右中有"右倾"言论,因此"政审"时被一棍

  • 标签: 吴祖光 丁玲 聂绀弩 编辑室 海外关系 打工
  • 简介:北大110周年时,我们不能不纪念最早为北大作出杰出贡献的两位校长,这就是蔡元培与蒋梦麟。这两人对北大的作用都具有奠基性的意义,但各自的贡献又是具体的不同。打个比方,犹如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有一次,傅斯年在会上说:“蒋梦麟先生学问不如蔡孑民先生,办事却比蔡先生高明。

  • 标签: 蒋梦麟 蔡元培 北大 科学与技术 杰出贡献 奠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