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沿318国道向左贡县行进,放眼望去,玉曲河金光闪烁,蜿蜒伸向远方。一路上,山峦起伏,河道纵横,一座座横跨河流的新式吊桥,一幢幢坐落山间的藏式新民居,成为高原大地上一道别样的风景。

  • 标签: 新农村建设 见闻 风景
  • 简介:抗战伊始,我从贵州到四川投军,随103师由重庆出发,奉命开赴江阴前线,驻防长江边上小镇合兴街,该地距长江入海处不远,当时我在师部电台任报务员。日本海军在长江口外,整天不停发射炮弹,多数落到江边沙滩。一天我跟几位战友到江边观察,日军炮弹从我们头顶上呼啸而过。不久,我师撤防后移,行至江阴城郊,所有沟渠木桥板,已被日军泼上汽油燃烧,

  • 标签: 中国 抗日战争时期 军事斗争 人道主义
  • 简介:抗战8年,在陪都重庆主管军事(国防、防空……)通信业务的军官,都是黄埔军校12期先后的同学。他们在各人所服务的军政部门(军委会、军政部、侍从室、军统局、各部队驻渝办事处、中央银行……)可以通行无阻,与各重要人物(蒋介石、宋美龄、孔祥熙、何应钦……)公馆里的服侍人员都很熟识。俗话说:"奴仆眼里无圣人"。从这些重要部门和要人公馆里的服务人员中,往往听到一些鲜为人知的消息。我所工作的重庆卫戍总司令部通信指挥部,是具体指挥重庆军事通信的机构,自然成了这些通信军官聚会之所。同学们相会在一块时,互相闲谈中不免把各人所听到一些新奇消息作为谈话资料。

  • 标签: 陪都见闻
  • 简介:去年,在蝴蝶兰怒放的季节里,我来到了心仪已久的台湾。这次我是应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邀请,作为访问学人在那里工作、生活了近一个半月。我从北到南走了一遍,广泛地接触了台湾同胞,对祖国宝岛有了些真切的感受。在那里每天对我来讲都是新鲜的,许多事情令我久久无法忘怀。

  • 标签: 民进党 台湾省 国家分裂活动 爱国主义精神
  • 简介:1945年8月22日,国民党山东挺进军第十九纵队进驻青岛市郊区大枣园村,9月底移驻城阳。驻防城阳期间,应邀派代表两人于10月25日出席日军投降典礼。该部派副司令考承先和我(任该部参谋长)前去。时友人侯圣麟已任《青岛公报》总编辑,我们为了顺便去看望他,提前来到市里《青岛公报》社。在报社,遇到熟人于滋秀(于当时任《青岛公报》采访部主任)。约近10时,我们二人和于滋秀一起乘车

  • 标签: 承先 枣园村 城阳 中国抗战 汇泉广场 王道乐土
  • 简介:正月初四日,由昌平州回京。十七日,奉旨补授陕西督粮道。……二月十六日出京,三月十六日到陕视事。

  • 标签: 陕西 见闻 官场 道光
  • 简介:我于2009年8月26日启程,作为北京科教文化交流访问团团长,率领北京科教文化交流访问团一行10人,经国台办批准,从北京直飞台北桃园机场,开始为期十天的交流访问。此时正值台湾遭遇百年不遇的莫拉克风灾和水灾,

  • 标签: 见闻 交流访问 北京 文化 科教 团长
  • 简介:4月20日,由浙江省委宣传部组织的一支13人的作家、艺术家队伍在四川地震一周年之际,奔赴青川采访。走前我作好了吃大苦的准备,连洗漱用具、拖鞋等都带全了,甚至多带了好几套衣服,准备不洗带回家。也有朋友听说我去青川,劝我别去,说10年都不要去那种地方,不安全还不仅仅是因为仍有余震发生。她没有说下去,不过我也听懂了,但我还是想去。

  • 标签: 见闻 宣传部 艺术家 省委 回家
  • 简介:二十七八年前笔者曾到过林芝八一镇的毛纺厂,记得那次是去开“工业学大床”会。开会之余,只要有时间我们几个人就相约去爬山,用现今时髦话说就是享受自然,回归自然。茂密的森林,湿润的空气,山里树下长着大大小小,各种着色的蘑菇,树干上长着青苔,缠着藤蔓……

  • 标签: 林芝 移民 管理机制 政府职能 生活质量
  • 简介:2005年8月下旬,我有机会参加了市总工会组织的赴西北的学习考察活动,同行的还有民革贵阳市委组织部长余宽和机关工会主席张焕霞。我们民革市委会的3位同志是第一次到祖国的大西北,杨永楦主委千叮咛,万嘱咐:注意安全、注意身体、注意休息……。

  • 标签: 河西走廊 历史文化 人文景观 新疆
  • 简介:座落在阿里地区噶尔县城内的孔繁森小学,是为了纪念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当代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不朽精神而命名的。办校7年来,这所学校得到了方方面面的重视和关怀,也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心支持与帮助,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群众时刻关注着这所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学校。

  • 标签: 优秀党员 中国共产党 领导干部 中央领导 群众 见闻
  • 简介:我于1948年8月19日深夜在重庆市立第一中学学生宿舍被警备司令部逮捕,先关押在警司军法处,后送稽察处石灰市监狱,再转特刑庭看守所。1949年1月下旬蒋介石被迫“引退”,李宗仁上台。在中共地下党的积极营救下,我得以“无罪释放”。我在特刑庭关押5个多月,现将个人在狱中的见闻记述如下。特刑庭疯狂拘捕1948年3月,国民党政府公布了《特种刑事法庭组织条例》,疯狂镇压爱国学生和爱国民主分子。8月10日,重庆高等特种刑事法庭宣告成立。8月17日,重庆

  • 标签: 共产党员 反饥饿反内战运动 刑庭 警备司令部 褫夺公权 重庆
  • 简介:在高温与台风季节,8月8日—13日,我们受有关部门委托赴浙江宁海、舟山与嘉兴就有关古海船的复制情况,作专题考察。在当地主人的热情安排与陪同下,冒着摄氏38度高温,紧张地在各地穿梭拜访。50年一遇的“桑美”台风,也幸运地擦肩而过。看来研究郑和与妈祖也还管用。

  • 标签: 复制 海船 见闻 浙东 台风 高温
  • 简介:斗牛,是高原牧业生产活动中的一个特殊形式,反映了西藏传统的牧业生产形态。这是一种以户或村为单位的封闭生产方式产生出来的符合当地气候、地理条件、生产经验的民俗活动。在当今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中,这种民俗活动已经越来越少,早晚会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变化,逐渐淡出人类社会的视线。

  • 标签: 哲夏乡 夏乡斗牛 斗牛见闻
  • 简介:  1966年6月初,我作为北京大学的学生,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火线,转到文革的风口浪尖之中,在"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巨浪中挣扎.幸而本人出身"红五类"(即指家庭成分属于工人、贫下中农、革命军人、革命干部和革命烈士的人),生性又较为平和,才平安而平庸地度过了十年浩劫.在这10年中我既未飞黄腾达,也未受皮肉之苦,只是精神经历了炼狱的洗礼.回忆这段历史并进行反思,有助于自身过好后半生,也对后辈有所启迪.……

  • 标签: 初期北大 北大见闻录 文革初期
  • 简介:洪亮吉,江苏常州人,生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卒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字君直,又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乾隆五十五年以一甲第二名进士及第,曾任编修、贵州学政等职。洪亮吉一生坎坷.在嘉庆四年曾因上书言事被遣戍到新疆伊犁,这次经历使洪亮吉声名远播,也使他在诗文创作上达到了顶峰,他讴歌边疆的诗文得到了诸多学者的赞扬.

  • 标签: 洪亮吉 见闻 诗文创作 乾隆 嘉庆 他在
  • 简介:我写一篇征文成了汤的秘书我是江苏省丹徒县辛丰乡人,生于1911年。后进南华小学,1930年镇江省立第六中学毕业后入上海震旦大学外语系攻读。不久,九一八、一二八事变相继发生,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我也和许多热血的爱国青年一样,参加了战地服务团,从事抗日救亡工作。淞沪停战协定签订以后,我随十九路军翁照垣旅南下福建。从此弃学从戎,成了职业军人。八一三事变,上海沦陷,那时我在五十五师工作,随军撤退至安徽宣城。因敌机轰炸,我与部队失去联系,

  • 标签: 汤恩伯 职业军人 停战协定 部队 江苏省 小学
  • 简介:直奔兰姆加1942年2月,日军攻陷新加坡后,侵略矛头指向缅甸,中国国民党当局应英国请求,先后派出第五、第六与第六十六军组成中国远征军赴缅协同英军作战,归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指挥。4月底,日军攻占缅甸,远征军大部撤回云南,其中六十六军的新三十八师因掩护英、印军撤退而撤往印度东部的英帕尔,第五军直属部队的一部与新二十二师,则经缅北野人山区撤到印度东北边境的列多,8月初到达

  • 标签: 中国远征军 史迪威 英帕尔 中国战区 国民党当局 印度东部
  • 简介:1937年冬,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中国,眼看上海将被日军攻占,设在苏州吴县胥口的抗日将士重伤病医院只得尽快转移。那时,我在该医院担任护理伤病员的志愿者。12月13日传来南京沦陷的消息,重伤病医

  • 标签: 蒋经国 赣南 抗战时期 日军 日本侵略者 坚持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