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读张爱玲的《金锁记》、《怨女》及她其它的小说,总觉得凄凉苦闷,无法呼吸,俨然一切都“枯绝萎干”,世界为之残破不堪,只记得作家的梦幻文字,仿佛那是惟一的实相。

  • 标签: 小说 光影 《金锁记》 《怨女》 张爱玲 苦闷
  • 简介:<正>中国古典戏曲的研究者,每每为戏曲史料匮乏,扼腕欷歔,抱憾不已。对于戏曲史上不少重要的问题,只好阙疑待考,或则管窥蠡测,难成定论。于是,编织在小说中的戏曲描写,特别引人注目。尤其在长篇小说中,更加绚丽多采,举凡剧种、声腔、剧目、曲文、演出,包罗万象,无所不备,这确是一块有待人们深入开掘的戏曲宝藏。《水浒传》、《金瓶梅词话》、《祷杌闲评》、《欢喜冤家》、《弁而钗》、《无声戏》、《醒世姻缘传》、《儒林外史》、《歧路灯》、《红楼梦》、《风月梦》、《品花宝鉴》、《海上花列传》……都为戏曲研究拓开了新的广阔天地。其中,尤以《金瓶梅词话》与《红楼梦》为最。

  • 标签: 金瓶梅词话 红楼梦 戏曲史 演出形式 西门庆 戏曲演出
  • 简介:中国戏剧为综合性艺术,包括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各个方面。当初北曲《西厢》,南曲《琵琶》皆以文词艳丽哀怨而取胜。清代戏剧家孔尚任所作《桃花扇》,则“笔意疏爽”,写南朝人物,字字绘影绘声。至文词之妙,其绝处似I临风桃蕊,其妙处似着雨桃花。可见曲文精邃,文学性极高。在昆曲流行的

  • 标签: 京剧 文学性 创作手法 唱腔 艺术形式 艺术审美
  • 简介:<正>一许多话剧工作者都主张从民族戏曲艺术中汲取营养。这对于解决话剧艺术的民族化等问题,无疑大有裨益。那末,戏曲又该怎么办?她确实拥有光辉灿烂的传统和举世无双的特长!但是,她因此就应当把自己摆在供人膜拜的“老祖宗”地位吗?她的生命力无须补充养料就会自然而然永不枯竭吗?她的许多特长被过分夸张了,不会变成束缚自身的镣铐吗?她不是也很须要反过来向话剧、电影乃至国内外的一切姊妹艺术学习吗?目前,戏曲的革新问题,终于被提上争鸣的日程。许多戏曲专业工作者谈论“戏曲危机”,人们纷纷为她开出返老还童的药方。在

  • 标签: 戏曲舞台 文学样式 戏曲艺术 革新 传统戏曲 文学剧本
  • 简介:1我年轻时,就读于戏剧学院,学的是戏曲编剧,但最终没有搞这行当,后来写起小说来了。从艺术形式来看,戏曲与小说是两种不同的艺术,戏曲,唱、做、念、舞是一种立体艺术,小说仅仅是一种语言艺术。戏曲艺术又是一种集体艺术,写小说就不同了,基本是单干户。我说,作家是可以加入“个体劳动者协会”的。对于这两种艺术,这两种劳动,我均有实践的感受,所以,我给自己出了这个题目:意识流小说与中国戏曲。

  • 标签: 意识流小说 中国戏曲 “意识流” 个体劳动者协会 戏剧学院 柳梦梅
  • 简介:<正>魏晋时有不少文人受老庄影响,任性不羁,蔑视礼法,其中突出的代表便是嵇康。嵇康在《释私论》中提出做人应当“越名教而任自然”。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提出:“性有所不堪,真不可强。”又以尧舜、许由、张良、接舆为例,说他们或入世或出世,各各有异,但“其揆一也。仰瞻数君,可谓能遂其志者也。故君子百行,殊途而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又自云“纵逸来久,情意傲散,简与礼相背,懒与慢相成”,“又读

  • 标签: 汤显祖 魏晋风度 《牡丹亭》 魏晋文学 《诗经》 柳梦梅
  • 简介:从表面上看,东方意识流小说与中国戏曲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然而,细察意识流小说“中国习惯审美方式与西方新表现技法结合”的东方化过程,不难发现这两种艺术形态的异曲同工之妙。

  • 标签: 意识流小说 中国戏曲 布礼 审美方式 春之声 表现技法
  • 简介:剧本文学品位与戏曲的兴衰姚梅自从观众大批失落,戏曲陷入"不景气"的时候起,我们便提出了振兴戏曲的口号,许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投入了一定的财力和人力,成双是有的,但从总体上看,戏曲"不景气"的状况并无大的改观,甚至在许多地方有进一步加剧的迹象。其中的原因...

  • 标签: 文学品位 戏曲文学 剧本 艺术表现手法 观众 戏曲发展
  • 简介:最具人文内涵、最具情趣的语文教育,应肩负起培养人文素养,特别是文学素养这一重大使命。因为语文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体语文水平的提高和语文能力的发展,而且会影响到未来社会整体的文明程度。

  • 标签: 中学生 语文教学 文学素养 文化底蕴 文学鉴赏 文学创作
  • 简介:于文秀在《文艺报》(2000.6.27)上刊登同题文章,文章认为,卫慧、棉棉等70年代以后出生的作家被批评界称之为“文学新人类”,但走进文本后,感觉不但不新,反而呈现明显的仿制印迹.而且这种仿制颇有东施效颦的拙劣与贫困。在《糖》与《上海宝贝》中,我们看到“文学新人类”对欧美60年代文化怀有一种“古怪的激情”.向往、推崇、追随以至模仿。

  • 标签: 文学 《上海宝贝》 棉棉 卫慧 文艺 新人
  • 简介:在萨特看来,所谓爱情具有整合缺损的人性的功能,只是痴人说梦。与小说不同,改编影片中大多数的爱情从探勘人性回落到情感神话。出现了情感消费的现象。情欲确定了一个“惟我”的世界。从“我”出发欲望他人身体,更从他人身体出发体验自我的肉身。情欲核心的“惟我”性残酷地揭开了爱情织成的遮羞布。如果说情欲重在表明征服欲望敌视他人的破坏力量、与死亡体验的先天性联系,那么,色情则是在交换原则支配下另一种性爱的消费关系,色情批判在电影艺术中总停留在道德层面,而缺乏更为深刻的文化反思。

  • 标签: 爱情 情欲 色情
  • 简介:<正>三月下旬,我院与湖南省文化厅在长沙联合举办了戏曲文学教育研讨会。建国以来,由于党和国家关怀民族文化艺术,从五十年代起在各级艺术院校逐步建立了塔形结构的戏曲文学教育体系,组成了一支有相当数量和质量的戏曲文学队伍,其中戏曲文学高等教育的创建尤其具有重大意义。与会者充分肯定了戏曲文学教育的重要性,一致认为戏曲文学是戏曲舞台艺术创造的基础,戏曲文学教育则是基础的基础,是戏曲事业的希望所在。根据会议宗旨,大家就戏曲文学教育的学生来源、办学形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问题

  • 标签: 戏曲文学 文学教育 教育研讨 戏曲创作 重大意义 五十年代
  • 简介:邢建昌在《文艺报》(2000.12.5)发表同题文章,文章认为,90年代文学理论发展始终缠绕着对作为人文学科的文学理论如何可能的追问,这既是世界范围内社会科学如何可能这一学科反思的自觉意识在中国问题中的落实,也是中国的文学理论走向学科建设的标志。那种学步于自然科学、按照自然科学的学科规范及方法旨趣建立起来的社会科学.以普遍性意义的理论框架来指导自己的经验研究.知识性、客观性、规律性是其基本特征。

  • 标签: 文学理论 文艺 学科反思 追问 文章 自觉意识
  • 简介:四鼓词鼓词,又称湖北大鼓或打鼓说书,考其渊源,由来已久,唐代的变文,宋代的陶真,明清的弹词等说唱文学,与它的关系极为密切。在北宋就出现了叙事鼓子词,它是在歌唱时用鼓伴奏的曲艺,当时流行的作品有欧阳修《十二月鼓子词》,吕渭老《圣洁鼓子词》,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鼓子词》等。《东京梦华录注》记北宋先都开封类似打鼓说书的“讲史”有四家,分别说传奇公案、铁骑儿、佛经、史书等。陆游《剑南诗稿》中《小舟游近村》之三云:“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这首诗虽未说明是打鼓说书,但与这种曲艺演唱形式是相近的。明末清初贾凫西作有《木皮散人鼓词》,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记清代“唱鼓词者,小鼓一具,配以三弦,谓之鼓词。亦有仅一人者,京津有之。”

  • 标签: 吕渭老 铁骑儿 崔莺莺 剑南诗稿 贾凫西 曲艺演唱形式
  • 简介:清初大戏剧家洪升的《长生殿》,是一部描写李隆基与杨玉环间爱情故事传说的古典名剧,是洪升认真地研究有关历史资料,广泛地吸收民间传说及批判地继承前人艺术成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并以他卓越的艺术才能创作出来的精品。

  • 标签: 《长生殿》 民间传说 历史资料 文学艺术 古典名剧 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