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1947年我19岁时开始在家乡做小学教师.当时阿城的民主政权刚刚建立一年多,又处于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紧张时刻,政府的工作重点是在扩军、战勤、土改、治安以及保障城乡人民的日常经济生活上,教育还仅止于恢复阶段.我与所教的学生同时获得解放,同时回到祖国怀抱不久,于是我们便一起通过学习认识这新政权、理解这新政

  • 标签: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戏曲艺术 中国戏曲 民主政权 工作重点 恢复阶段
  • 简介:巴托克的调性和声理论是巴托克作曲体系的又一重要理论.首先,它使巴托克音乐与20世纪的无调性音乐彻底划清了界限;其次,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其调性理论是和声理论的根源,其和声理论又是调性理论的基础,而著名的"轴心理论"便是二者在深层上的绝妙融合.

  • 标签: 巴托克 调性和声理论 作曲理论 “轴心理论” 和弦构成
  • 简介:一、音律的自然特质和“人工律”的应用“音响法则”有它的客观性和规律性,其所生成的“分音列”是音响的自然规律的体现,所以音响法则是一种“自然法则”。“纯律”既然根据分音列而产生,所以有“自然律”之称,但如说自然律只能是纯律,则是片面的。“五度律”(应包括“四度律”)也是根据二分音和三分音的纯五度而生律,当然亦属自然律而无疑。为什么各国古今的音乐皆以八度为分组单位?八度音程即是第一分音(基音)和第二分音(第一泛音)之间的音程;又为什么重用纯五度?二分音和三分音的音程即是纯五度;纯四度亦很重要,四度律即是用三分音和四分音的纯四度而生律;在一、四、五、八度中为什么要构成纯律的和弦?大三和弦由四分音和五分音的纯律大三度的插入所构成;小三和弦由五

  • 标签: 纯律 音乐实践 五度 平均律 自然律 分音
  • 简介:清代学术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蔚为大观,其中音乐理论部分却一向不为人重视。本文从音乐美学和乐律学两个方面管窥清代音乐理论的发展

  • 标签: 清代音乐 音乐美学 乐律学 中西音乐交流
  • 简介:明清戏曲声乐是民族传统声乐中获得高度发展的部分,它具有独特演唱风格和审美标准,并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体系,有着特殊的成就。如'吐字归韵'、'演唱技巧问题','声乐基

  • 标签: 声乐理论 明清戏曲 魏良辅 归韵 演唱风格 演唱技巧
  • 简介:本文就印度音乐理论做一个初浅的探讨,使我们能够对印度音乐理论有一个概貌的了解。下面就如下内容进行讨论:1.声音;2.微分音列;3.基本音阶;4.调式结构;5.旋律形态;6.节拍节奏

  • 标签: 印度 音乐理论 微分音列 音阶 调式
  • 简介:在中国古典戏曲论著中,以论述舞台表演艺术为主要内容的专著,迄今止见一种,即被收进《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九集中的《梨园原》。《梨园原》旧名《明心鉴》,原为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一位艺名黄旙绰(按:唐代曾有弄参军的名优黄旙绰,因善诙谐,著称后世)的戏曲艺人“汇其生平所得”撰成。后来黄的友人胥园居士(庄肇奎)作有考证

  • 标签: 弄参军 戏曲家 中国古典戏曲 神理 《南词叙录》 心鉴
  • 简介:  这些日子,当夏天肆虐地挥霍着它的能量时我开始深深地陷入摇的弥漫中,掐算着时间,自己却已不能自拔.所有事情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其中的经纬,摇最一把利刃,划过肌肤留下不灭的痕迹;摇是一滴醇酒,流入身体带来惺忪的沉醉.当摇的音乐以脉搏的速度进入我的耳朵时我已分不清现实与梦幻,在高温中沉浮久了真有点飘飘然的感觉.就让这音乐继续迅速地进入我的身体吧,在身体中熔化,挥散,直到深深地存留下来,让身体永远记住这样如醉酒般的感觉.……

  • 标签:
  • 简介:我们不能再回避实验了;实验正变为当今音乐实践绝对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布列兹在现代音乐史上,人们把六十年代以后各种标新立异的创作思潮,统称为“先锋派”(thepostavant-garde)。作为先锋派在新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先锋派及其各主要分支在总的创作风格上,是以超前的实验性为典型特征的。尽管一些作曲家的作品中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了某些反音乐的倾向,但总的说来,先锋派音乐在许多方面(如审美观念、创作技法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 标签: 先锋派 创作风格 回避实验 布列兹 创作技法 审美观念
  • 简介:艺术院校的学生普遍只重视专业课,而不够重视文化课、基础课乃至艺术理论课。课堂上容易形成左耳听,右耳冒,甚至不听不记的局面。尤其是中等艺术学校的学生,他们具有年龄小,知识面较窄,接触艺术名作少等中学生特点。而艺术理论课,抽象的概念多,逻辑论证多,对中学生来说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理论,实在不易接受,课堂走了过场,学生不能学以致用,结果反而导致学生对理论课更不感兴趣,而且感到学习难度大,压力大。如何上好这门课呢?自开课十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只有了解学生心理特

  • 标签: 艺术理论 看谱 教学 练琴 艺术家 课堂
  • 简介:晚明是中国古典戏曲最繁荣的时期。在这一段时期里,剧坛上出现了一大批戏曲作家,创作了一大批戏曲作品。因作家水平不一,作品良莠不齐。品优辨劣,时势之必然。孙如法提出'衡曲十法':'凡南剧,第一要事佳,第二要关目好,第三要搬出来好,第四要按宫调、协音律,第五要使人易晓,第六要词采,第七要善敷衍——淡处做得浓,闲处做热闹,第八要各角色派得匀妥,第九要脱套,第十要合世情、关风化。'孙氏十法,要求过高。如以'十法'衡剧,没有几个剧本能入选。吕天成说:'十得六者,便为玑璧;十得四五者,亦称翘楚。'沈畝的《南九宫十三

  • 标签: 佳品曲 曲理论 浅探
  • 简介:通常,我们所讨论的相似关系,仅限于两个集合的范围,但这一现象,也可能会在三个、四个或更多的集合之间表现出来。如,在集合4—12、4—13、4—18与4—27中,由于都存在R1和Rp关系,使之相互都可以连结起来。换言之,如果从这一集合组(由四个集合构成)中,任意选出一对集合,必然能够体现Rp与R1两种相似关系,而且,四个集合中都存在一个共同的三元素子集3—10。这种现象,称为集合的传递性(transitive)。

  • 标签: 音级 集合理论 无调性音乐 中都 顺序关系 音乐理论
  • 简介:倒影相等集合InversionallyEquivalentSets[例10]例10表明PC集合4——Z15的两种形态,分别用A、B标记,集合B是集合A的一种倒影形式,以同音,~bE为轴。集合A音程的线性进行,完全按同样的关系倒影于集合B中,这种倒影方式,具有着传统的形态感觉。由于一个集合可以从另一集合的倒影关系中派生出来,因而二者相等。下面的例子同样展示了倒影相等的集合关系:

  • 标签: 集合理论 音级 元素集 补集 包含关系 基本型
  • 简介:<正>《乐记》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艺理论(以音乐为核心)著作,它是一部立论严谨、言简意赅、富有先秦文论特色的书。虽然保存在《礼记》中仅十一篇,另有十二篇已经散失。汉代《礼记》的编订者为什么仅仅选录这十一篇,将另外十二篇选出去,看起来,是经过思考后定下来的。很可能由于编订者认为现在《乐记》保留下来的十一篇理论性强,其它十二篇多属具体问题的记叙性文字,理论性较低,因而舍弃了,理论性强的十一篇得以留传于后世,固是莫大幸事。而一部完整的音乐理论著作,既有理论部分,又有纪实部分的却从此分散而亡失,却不能不令后人深感惋惜!

  • 标签: 具体问题 社会生活 音乐美学 审美观点 思想性 文字
  • 简介:现在的戏曲理论空气是很活跃的。不管这些理论的状况如何,毕竟比“死水一潭”更能引人思考。容我直言,我把自己有限接触的戏曲理论,大体“排”了一下“队”:一、既有对戏曲舞台艺术的深切了解和对传统的戏曲理论下过功夫,又有对现代意识较为准确

  • 标签: 戏曲理论 袁玉堃 有限接触 舞台艺术 戏曲舞台 《琵琶记》
  • 简介:音乐走进电视,作为电视艺术中声音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所呈现出来的创作样式,所使用的创作手法,所生发出来的审美特征,已成为当今反映纯音乐思维过程本身的一面镜子.它不仅丰富了现今社会人们的音乐文化生活内容,也影响了人们对原创音乐的审美情趣.同时,它为现代音乐在寻求新的音色、丰富声音表现领域等方面提供了展现和发展的艺术空间.

  • 标签: 电视 审美 音乐美学 审美情趣 原创音乐 电视专题片
  • 简介:20世纪后半叶的申克式的分析理论指的是继申克去世后半个多世纪的分析理论和分析技法的发展。申克的学生和他的一些追随者将申克本人图表式分析理论的原则,扩展、应用到对中世纪和20世纪音乐作品的分析。本文通过萨尔则《结构听觉》的一些谱例,认识对位—结构和弦,认识什么是结构听觉所指。

  • 标签: 萨尔则 申克式的分析 结构听觉 对位的延伸 结构的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