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4 个结果
  • 简介:在美术学院中,正处于试验和建设当中的新兴学科面临着种种问题。这些问题不是来自这个学科本身,而是来自于其所处的环境——现存的教学体制和教育现状没有给当代艺术提供良好的土壤。非但如此,当代艺术还处于被误解和被拒绝的境遇当中。这种拒绝不仅仅来自于缺少艺术素养的专业之外的人们,而且更直接地来自于专业内的人士,

  • 标签: 美术学院 当代艺术 新兴学科 教育现状 教学体制 艺术素养
  • 简介: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说有两解:一是仁智相分,各得其所;二是互文见义,即仁者智者都乐山乐水。以山水为乐,乃是中国人的根性,农耕民族对自然依赖甚多,乐在其中,理所当然。但我们乐于自然的给予,却很少有感恩的念头。一旦为现代化所迫,其侵犯自然的程度则世人震惊,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全民砍树便是明证。一边在山水画中逍遥自在,一边在现实生活中破坏生态,对当代中国而言,古人之仁智何在?"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自然崇拜的集体失忆,由来久矣。

  • 标签: 张杰 油画 自然崇拜 近作 重建 自然山水
  • 简介:综合材料绘画作为我国整体美术格局中的新型绘画形态,深入挖掘和梳理各种技法形态的学术内涵与表现特长,对于以往概念相对模糊、样式宽泛、材料技法跨界的当下架上艺术将产生积极作用。借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2017重庆年会的契机,本次展览首次集中呈现去年底新成立的重庆市美术家协会第一届综合材料绘画艺委会16位成员的40余件作品,展示重庆综合材料绘画创作多元新面貌。

  • 标签: 中国美术家协会 综合材料绘画 架上艺术
  • 简介:寓情于魏志刚当一幅优雅的静物画展现在眼前,画中透明的玻璃杯红葡萄酒闪着诱惑的光,鲜美的水果令人垂涎欲滴,怒放的花朵争奇斗妍,金银器皿蕴含着古老的神秘摆放在华丽的波斯地毯上,面对这样一件作品,你很难静下心来去追索什么更深刻的含义,因为你所感到的只是一...

  • 标签: 寓情于物 红葡萄酒 波斯地毯 荷兰画派 画中 争奇斗妍
  • 简介:在不少关于"中国抽象艺术"的评论中,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谈道,中国和中国抽象艺术缺乏理性,缺乏科学,或者别的相关必要条件。然而,实际上,细思这种判断,就会发现其背后隐含的对比意义——所谓"缺乏",必然需要一个可资比较的对象和标准。如果没有比较,就不会存在"缺乏"的结论。那么,跟谁比较?缺乏什么?

  • 标签: 抽象艺术 中国 当代性 历史 无意识 有意识
  • 简介:艺术设计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直接关系和决定着人类生存需求和精神生活的质量。比如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建筑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等。因此设计师常常被认为和被强调应该多关注服务对象,对人类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 标签: 艺术设计 人类生活 应用 思维 解构 服务对象
  • 简介:文章前半部分,以李铁夫照片、作品及相关史料为线索,通过查证,挖掘了李铁夫热衷于影视及粤剧表演,于1925年参与创立纽约“民智白话剧社”并登台出演角色的史实。文章后半部分,就近来发表的三篇关于涉及李铁夫生平重建文章进行了评述,就其中的某些信息点提出质疑,表达了个人观点。同时,提出了李铁夫研究的相关线索、思路和工作方法,指出当下的互联网及信息相对开放的条件下,李铁夫生平重建的可能性。

  • 标签: 李铁夫 民智白话剧社 谈月色 人口普查 生平重建
  • 简介:当代书法在展览体制下不能不说兴旺、繁荣,形势一片大好,持续红火,但本应该领先于书法创作的书法批评却显得相对滞后和冷清,甚至有点不搭界。要么大唱赞歌,要么有个别的批评无度、无界直至人生攻击。这样的书法批评对书法创作、对书法的发展于事无补,弄不好反而对书法创作有副作用。例如,著名书法家、书法批评家朱以撒先生为著名女书法家张红春写过一篇评论,

  • 标签: 书法批评 当代书法 生态重建 书法创作 女书法家 副作用
  • 简介:我喜爱大自然,喜爱大自然山水与花鸟,无论画有多大,大都是直接写生完成,在与大自然的情感交融中,进入万与我合一的至高境界,一气呵成,从不改动。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在于寄情之气。画花之意不在于它的形似与神似,而着意在由不同的生活感受所引发的自己情感的抒发。它的色彩意境和笔墨意境,不是对自然

  • 标签: 哲学 天人合一 宇宙万物 宇宙本原 艺术实践 密码
  • 简介:本文反思了当前设计学科中的学科中心主义,并分析了包豪斯体系传入我国后的种种“误读”造成当前设计教育中过于技能化的现状;同时通过对“手艺热”和图案学教学体系的思考,探寻了传统工艺之于当代设计的文化意义。

  • 标签: 设计教育 手工艺 包豪斯 图案学 人文转向
  • 简介:中国人对于艺术内容、形式与客观物象的关系问题研究甚早,南齐时的理论家谢赫在其名著《画品》中提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六法论”(即“气韵生动是也,骨法用笔是也,应物象形是也,随类赋彩是也,经营位置是也,传移摹写是也。”),其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是“应物象形”。

  • 标签: 雕塑艺术 “应物象形” 艺术内容 关系问题 客观物象 气韵生动
  • 简介:说到摄影与生活的紧密相连,我在近几年的创作中也是深有体会。《尘埃》这组作品是我于2011年着手创作的系列作品。画面里的这些灰尘来自于我的住处,通过吸尘器每隔一到两周把室内的灰尘收集起来,

  • 标签: 作品 吸尘器 创作 灰尘
  • 简介:最近学校里的一个关于雕塑与材料的科研课题,促使我通过过去的两件雕塑作品的创作过程梳理出一些雕塑创作中关于材料的认识。雕塑的外在表现形式无外乎造型和材料。但以我学习雕塑的体会,在刚刚进入雕塑系时接受的几乎完全是造型能力的训练。虽然用的是粘土这种材料,但也只是因为它便于塑形,做完后如需保留,绝大多数情况下必须通过翻制模具的工艺将其制成其他硬制材料的形式。所以泥这种材料只是一个过程媒介,而非雕塑呈现的最终材质。这种雕塑完全是以造型为出发点的,材料在雕塑表现中的作用可以说完全被隐没了。

  • 标签: 雕塑材料 体悟 外在表现形式 造型能力 科研课题 雕塑创作
  • 简介:中华文化只有放在大背景的宏阔视野中才能弥现它的魅力。从当前的文化格局来看还是多元共存,至少有马列文化,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失信、失效、失落的现象。

  • 标签: 万物 中华文化 多元共存 文化格局 传统文化 西方文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工业产品模型的设计与制作,是产品造型设计主要的表现方法之一。它通过三维立体的表达方式体现工业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在线条形态、空间大小、材料质感等方面三维直观、真实准确的特性,有效地实现设计思想与实际制作的完美统一,是产品设计实践过程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工业产品 实体模型 模型设计 模型制作
  • 简介:公有之不是特权之。它是人民日常生活的必不可少的资源。每个人都有权平等享用公有之,而法律则必须保证每个人都享有对公有之平等和直接的使用权。每个人对公有之都担有同等的责任,且共同承担着向后世传递公共财富的直接义务。与公有之截然对立的是国家和由市场力量所塑造出来的私有财产,公有之同时也是社会正义和解放的有力源泉。然而,今天它们已经被占据主导地位的、基于科学实证主义的学术论争深深埋葬。对它们自身的解放要仰赖于一种现象学意义上的真正转变,唯有如此它们才能发挥解放社会的功能。

  • 标签: 现象学 公有 初考 科学实证主义 社会正义 日常生活
  • 简介:有一位法国评论家说:“在夏尔丹之前,法国只有静物,自从有了他,才有了‘静的生命’。”这段评语形象地称赞了夏尔丹的静物画的魅力。夏尔丹,法国著名画家,1699年出生于巴黎,1779年卒死于同地,是洛可可艺术风格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

  • 标签: 著名画家 “生命” 静物画 艺术风格 评论家 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