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谐”是大型喜庆的歌舞艺术,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格,浓郁的民族特色,广泛流行于西藏各地,特别在后藏地区最盛行。在漫长的岁月里,它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形成了各地不同的表演风格及特征,已成为西藏歌舞园地里一朵绚丽多彩的鲜花。昌龙“萨央谐”,是我们西藏民舞集成编辑部赴日喀则南部各县进行收集的民间舞蹈品种之一,流传于西藏日喀则岗巴县昌龙乡一带。从外地流入这地区的民间舞蹈有“堆谐”、“定日谐”、

  • 标签: 萨央 谐钦 昌龙 西藏日喀则 岗巴县 歌舞艺术
  • 简介:“古多”即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举行的一种宗教活动,“莫”藏语译为大型隆重之意。“羌姆”即宗教舞蹈。它是雍仲林寺每年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举行的一种宗教活动中表演的宗教舞。因此,人们称之为“古多莫羌姆”。

  • 标签: 宗教舞蹈 表演 藏语 宗教活动
  • 简介:我有一种朴素的生活观,艺术观也比较保守,不喜欢那些画得如照片般的“写实风格”,也不喜欢那些“前卫艺术”、“观念艺术”。然而艺术是个万花筒,无奇不有。作为一个艺术工作者,既要真实面对这个万花简,如鲁迅先生

  • 标签: 综合版 青年学生 前卫艺术 当代青年 观念艺术 版画艺术
  • 简介:何炳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陶艺家,其作品造型新颖富有创意,釉色丰富多彩、灵活多变,作品整体在和谐协调中富有律动和张力,让人百看不厌,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陶冶。从美学特征上来看,何炳教授的陶艺作品有着清丽淡雅的飘逸美、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美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美。

  • 标签: 何炳钦 陶艺设计 美学特征
  • 简介:甲林和铜是西藏佛教(或藏传佛教)寺院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主要的乐器,也是西藏佛教乐器中最具个性、最器乐化的两个旋律性乐器,是西藏佛教诵经、仪式仪轨音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几乎所有的西藏佛教寺院中普遍都有甲林、铜的演奏。甲林吹奏高音,乐声悠扬、婉转、动听,在西藏佛教寺院乐器中属于平和乐器类;铜吹奏低音,因其猛烈、宏大、超低音的声响,在西藏佛乐器中列为威猛乐器一类。象征佛的平和慈善之象的吉祥妙音甲林和象征佛的威猛愤怒之象的巨声铜,把佛教拯救生灵、普渡众生的慈悲之怀和消除恶源、降魔伏妖的威严之法以佛教音乐的声象给以生动的反映。甲林和铜不仅用以独奏,个自有大量的独奏曲,还可进行重奏,可以和其它佛教乐器结合进行合奏。甲林和铜的加入最终使西藏佛教器乐和乐队具有了独立的个性和形象。

  • 标签: 西藏佛教 旋律性 乐器 佛教寺院 佛教音乐 藏传佛教
  • 简介:忆起80年代中国的文学环境,作家们都会有多少的惜春感觉。时值百废俱兴,现代艺术如强劲的风,使我们都陶醉在它的沐浴之中。穿着草原的靴子、冻疤尚未褪尽的我,那时对自己教养中的欠缺,有一种很强的补足愿望。回到都市我觉得力气单薄,我希望捕捉住“现代”,以求获得新的坐骑。

  • 标签: 解说 文学环境 80年代 现代艺术 “现代”
  • 简介:今年是吴昌顾诞辰170周年,江浙、上海地区的重要美术馆纷纷推出有关吴昌硕的展览。西泠印社、浙江省美术馆共同推出的“缶门辉——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暨弟子作品展”以及中国美术馆推出的“大道传薪·金石为开——中国美术馆藏吴昌硕与20世纪写意花鸟画名家展”以吴昌硕为源点,汇集其亲传弟子、再传影响以及隔代呼应的诸位大师名家这一思路展开展览,尤为新颖。

  • 标签: 吴昌硕 书画市场 弟子 中国美术馆 西泠印社
  • 简介:凡·高与黄宾虹的绘画在情感的表达、笔触的运用等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的地方。凡·高的画面中充溢着自我牺牲的热情和强烈的悲剧色彩,而黄宾虹的绘画却平淡安适、超凡脱俗,开创了“浑厚华滋”的国画山水画的新境界。

  • 标签: 凡·高 黄宾虹 绘画风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巡回展览派中国油画的关系真有些扯不断,理还乱。不管对它的评价如何,它对中国油画的影响及参与中国油画进程的深度,到目前为止是其它油画流派难以企及的。对于它的进入中国,人们大都认为是由于政治环境造成的,这原本不错。但由此来评判它在中国的功过是非却不免有欠公允。现在重提巡回展览派颇有些冥古不化的味道,但五、六十年代过来的油画家至今对其仍怀眷恋,这是事实。这种眷恋并不

  • 标签: 中国油画 巡回展览 油画家 列维坦 主要形象 库尔贝
  • 简介:周敦颐,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对很多人而言这是个陌生的名字,但如果提到《爱莲说》一文,恐怕不知道的人很少。这是一篇只有百十字的短文,却以其简洁精到的文字表达,哲学思辨的深刻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尤其是其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 标签: 《爱莲说》 原创歌剧 观后感 中国文学史 文字表达 哲学思辨
  • 简介:江航是一位林泉画家。画家在美丽乡村成长,这里靠山临海,人文鼎盛。无论沐天风、仰山月、听海涛,还是近风骚、闻丝竹、染丹青,或感受,或陶冶、其时年少,理解不免朦胧,但滋润心田的旨趣却影响一生,无怪,及长亦乃念兹在兹。

  • 标签: 李江航 画家 绘画作品 绘画艺术 《武夷朝霞》
  • 简介:唐代的书法风格具有楷书的成熟严谨的法度规范和草书的纵横恣势、不拘成法的浪漫写意风并存辉的风貌,从初唐、盛中唐、晚唐各个时期的杰出书家的代表性碑贴中可看出整个发展趋势。唐代书法独具严谨与浪漫两种炯然不同书法风格揉合同存的现象,其中颜真卿可谓最具代表性的杰出人物,他将这种浪漫沉雄的盛唐风尚发挥到极致,颜书对后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一唐代是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朝代,国力强盛。在思想文化艺术领域采取兼收并蓄又宽松开放的政策。就书法而言,唐太宗对书法极为推崇,甚至以书法作为取仕的一个重要条件,极大地提高了书法艺术的地位。初唐书坛,唐太宗崇尚王羲之书法,注重骨力,书品中多体现了王门书派风韵。唐太宗广求二王书迹,亲撰《王羲之传赞》,谓之“尽善尽美”。代表了唐初书坛的最高审美典

  • 标签: 颜真卿 书法风格 唐代书法 书法艺术 唐太宗 楷书
  • 简介:《大国工匠》以"卢氏父子"两代兵工人身上体现的思想、行为的""与"不同"入手,探讨剧本写作的真实合理性,从而剖析该剧的创作思路。

  • 标签: 大国工匠 兵工人 工匠精神
  • 简介:当中原地区的民族建立起自己的"声明文物"、"衣冠礼乐"之时,广西地区尚处于蛮野阶段,生死仪节未定,"鸟死鸟吃毛,人死人吃肉"是他们处理死亡事件的做法。秦汉以来,随着中原礼法的南传,受到中原丧葬礼法的影响,广西先民融汉礼于其中,建立起了自己的丧葬仪规。今日的广西地区,汉壮瑶苗各民族间的丧葬仪礼、习俗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 标签: 广西 丧葬习俗 衍变 仪节未定 汉壮同流
  • 简介:近年来,不断听闻纳西族民间舞蹈勒巴与藏族民间舞蹈热巴开始了终无结果、毫无意义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可归结为:年代之争(即谁先谁后)、族属之争(即谁先独有)、文化之争(即文化标识)三大范畴。这不禁使人联想起十年前各地对“香格里拉”地名的自我认同(命名)与追捧(宣传),究其根由,均与地方利益、民族利益(例如旅游、开发、遗产分享等)相关。

  • 标签: “热巴” 纳西族 藏族 “香格里拉” 民间舞蹈 自我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