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3 个结果
  • 简介:<正>人物叶夫根尼·卢卡申马群娜·德米特里耶夫娜:卢卡申母亲加利亚:卢卡申未婚妻娜杰日达·舍韦廖娃(娜佳)奥莉加·尼古拉耶麦娜:娜杰日达母亲伊波科特:娜杰日达未婚夫帕维尔·苏达科夫亚厉山大米啥伊尔卢卡申朋友瓦莲京娜(瓦利亚)塔季扬娜娜杰丑达女朋友节目主持人第幕〔节目主持人上,走到台口.〕主持人(用讽刺口吻)真是难以理解,为什么新年到人们不哭,反而欢天喜地.如果仔细想想,在我们这短暂生里,过年其实是件可悲事情,因为这说明我们离生命终点又近了步.

  • 标签: 列宁格勒 亚历山大 莫斯科 瓦西里耶夫 澡堂 未婚夫
  • 简介:四年前,即1999年,当俄罗斯人民乃至全世界热爱俄罗斯文学的人们怀着欣喜心情隆重纪念伟大诗人普希金诞辰200时候,有两行诗句特别打动人们心弦,引起人们强烈共鸣:

  • 标签: 丘特切夫 俄罗斯 诗歌 艺术风格
  • 简介:俄国19世纪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位具有世界意义作家。方面,他曾经从世界文学中汲取养分,另方面,他创作又为身后世界许多大作家所借鉴。“几乎所有20世纪俄国文学都反映出他影响”,有人甚至认为:当代大部分两方作家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影响。

  • 标签: 俄国 作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 小说 陀学研究
  • 简介:<正>据一九八○年日苏联《文学报》报道,今年十一月是伟大俄罗斯诗人亚·亚·勃洛克诞生一百年。这个日子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庆祝伟大诞辰历史事件”国际日程。为庆祝苏联文学创始人之百年纪念日,将在诗人最后几年生活工作过地方——列宁格勒十二月党人大街57号——建立纪念馆。勃洛克诗才崇拜者们将有可能去莫斯科国家文学博物馆观看些大厅中新增添展品。莫斯科州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区塔拉卡诺沃村经常举办文学展览会正在更新和补充新展品。在沙赫马托夫,按照惯例将于八月初举行全苏勃洛克诗歌节活动。为迎接即将来临卓越语言艺术家纪念日,

  • 标签: 勃洛克 苏联文学 列宁格勒 语言艺术家 俄罗斯文学 国家文学
  • 简介:<正>在谢姆昌诺我们营里有过个托西卡,她有个具有历史渊源姓氏——佩佩利亚耶娃。从切来看,她之所以落到科雷马集中营,只是出于偶然。她罪行无足轻重——刚从乡下来到县城,在商店里偷了块肥皂(众所周知,有段时期乡下根本没有肥皂),而所谓“初犯”判就是两年,可我们谁也没有把这么短刑期当回事儿。托西卡是在1938年来到我们集中,那时候般都是判10到25年,所以她两年刑期在富有阶层里显得寒碜了,这种小乞丐很少被遣送黄金科雷马。富有阶层得有相当可观

  • 标签: 集中营 历史渊源 肥皂 头巾 裙子 阶层
  • 简介:本文认为,既不能简单地说“《伊》是爱国主义”,也不能简单地说“《伊》是扩张主义”。事实上,爱国主义与扩张主义作为团结双重功能指向在作品中同时得到了体现;因而,我们认为《伊》主题应该是“爱国主义与扩张主义重奏”。

  • 标签: 扩张主义 爱国主义 《伊戈尔远征记》 二重奏 主题
  • 简介:<正>苏联《涅瓦》杂志1988年第1期上,刊登了篇重新评价高尔基《不合时宜思想》文章,作者是列昂尼德·列兹尼柯夫。论者提出了些新观点看法,对于我们研究高尔基思想创作及艺术家不同于政治家特点有参考价值,现将主要内容译述如下。

  • 标签: 政治家 思想分歧 列宁 知识分子 高尔基 文化发展
  • 简介:《俄罗斯文艺》2001年第3期刊登了张建华先生文章《亚历山大农奴制改革》,在肯定亚历山大世改革历史功绩后,得出了如下结论:1861年改革是项极其保守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与俄国农民及革命民主主义者要求还相距甚远,亚历山大世为了扑灭革命烈火,走向绝对反动,死在革命者爆炸中。

  • 标签: 亚历山大二世 农奴制改革 俄罗斯 君主立宪 基层民主制度
  • 简介:<正>继1984年全国肖洛霍夫学术讨论会之后,吉林大学中文系、外语系苏联所于1987年8月16日至8月21日在长春举办了全国第二次肖洛霍夫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二十多个单位五十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吉林火学外语系宋昌中、吉林大学苏联所夏广智、东北师大外语系何茂正先后主持了会议.

  • 标签: 肖洛霍夫 苏联文学 中文系 艺术成就 学术讨论会 思想倾向
  • 简介:旷古杰作“杰尼西耶娃组诗”得名于丘特切夫所钟情女子杰尼西耶娃。在丘特切夫与她从相识、相知、相恋,直至共同生活14年间,诗人献给她许多情诗,后人把这些诗称为“杰尼西耶娃组诗”。根据俄罗斯学者考证,这组诗共包括诗人从1850年到1868年22首

  • 标签: “杰尼西耶娃组诗” 丘特切夫 俄罗斯 艺术风格
  • 简介:、引 言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占有很重要地位。人物语言是作家用来刻画人物性格主要手段之。这些语言都是作家精心设计、雕凿而成,富有个性化语言对表现人物性格起着重要作用。作家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而后升华、凝练生活,对不同人物根据其社会地位、出身、职业、人生阅历、生活习惯、思想感情心理状态等“量体裁衣”,赋予其个性化语言,以此来刻画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使读者有种闻其言而见其人之感觉。所谓非规范性语言指的是作品人物由于不精通所讲语言受母语干扰而出现违反所讲语言规范现象。这些非规范性语言可能涉及到该语言体系各个层面,比如语音不标准,词法、句法不规范,语义、修辞、逻辑等错误。这些不规范语言使用同样也是作者源于生活、升华生活,有意识、潜心设计,作者把这种非规范性语言作为种修辞手段,用来构筑自己的人物形象。这些非规范性语言是作者加工而成,所以从本质上讲,它也是种艺术化语言,正确翻译这些语言对再现个性化的人物形象起着不可或缺作用。如何传达原作中这些非规范性语言,我国翻译界对此鲜有研究,因此本文拟将探讨作品中人物非规范性语言翻译,以此抛砖引玉,求...

  • 标签: 中人物 人物规范性 文学作品中
  • 简介:记忆对于纳博科夫文学创作至关重要,其作品亿呈现深受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时间记忆哲学,尤其是其“绵延”概念影响。纳博科夫作品记忆表现为将过去现在融合起来、超越当前知觉并打破时间局限空间化视觉记忆意象。这种记忆呈现方式与纳博科夫本人流亡生活经历相关,而这种主体化个人记忆也成为对抗非个人化历史进程方式。

  • 标签: 记忆 绵延 视觉记忆意象 流亡
  • 简介:王西里《中国文学史纲要》诞生,与近代实证史学对王西里深刻影响密切相关。但考察王西里研究中国文字思路方法,剖析其评论中国文明观点,他深受近代欧洲东方学思想研究方法影响。《中国文学史纲要》问世,还与沙皇俄国对中国殖民政策,以及俄国人东方观息息相关,其中俄国人双重民族性格是此期俄国东方学研究兴盛潜在动力。《中国文学史纲要》对中国宗教、中国文字、文学研究认识,在世界汉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其中透露出王西里中国观,值得我们重视研究。

  • 标签: 王西里 《中国文学史纲要》 欧洲东方学 中国观
  • 简介:1895年11月17日,在奥勒尔市位银行职员家庭诞生了个小生命,而他却成为20世纪苏联著名对话理论大师;20世纪60年代第次被发现之后,他先后被冠以各种头衔:文艺理论家、文学批评家、语言学家、符号学家、美学家、思想家、伦理学家、历史文化学家、人类学家等;他就是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巴赫金。

  • 标签: 符号学 巴赫金 大师 苏联 世界级 诞辰
  • 简介:2017年是白俄罗斯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25年。请相信,历史就在我们眼前书写!在四分之世纪时间里,我们两个国家之间已经形成真挚独特关系,应该说在今天,从外交理论与实践角度来看这种关系,不仅仅在白俄罗斯、或是在中国需要专门研究它,同样也值得国际外交界研究。

  • 标签: 白俄罗斯共和国 建交25周年 中国 回忆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 信任
  • 简介:“十月革命”前后,无产阶级文化派度把持苏联文坛,但因部分主张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基本原则,且与苏维埃政权在文化领导权上发生争执,最终走向衰落。然而茅盾却误将无产阶级文化派视作苏联文艺政策执行者而盲目崇奉。这对此后中国左翼文艺发展产生了些负面影响。但在看似机械刻板照搬、仿中,早期译介者对无产阶级文化派也进行了程度不同改写,曲隐表达了个人体认本土语境要求。茅盾仿照波格丹诺夫《无产阶级艺术批评》而完成《论无产阶级艺术》,就在系列细微“误读”中显示出某种本土转化努力,尽管其中仍有不少误区。

  • 标签: 无产阶级文化派 波格丹诺夫 《论无产阶级艺术》 《无产阶级的艺术批评》
  • 简介:从范式视阈来审视俄罗斯形式主义学理基础,与以往纯文艺学纯语言学视角有所不同,其聚焦凸显是思想层面的方法论意义。研究表明,该范式学理基础包括语言学基础哲学基础两个方面:前者主要是历史比较主义结构主义方法,后者所依据主要是西方普通美学思想。而由该两大基础所建构起来俄罗斯形式主义范式,不仅成为俄罗斯乃至世界符号学发端有力思想武器,也为尔后世界范围内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等样式文艺学语言学发展提供了思想保障。

  • 标签: 俄罗斯形式主义 研究范式 语言学基础 哲学基础
  • 简介:1922年2月28日,在列宁格勒(彼得格勒)个犹太知识分子家庭诞生了个小生命,他却成为20世纪前苏联著名符号学家、莫斯科塔尔图学派核心人物,成为前苏联对西方产生重大影响、享誉世界文艺理论家和文化学家之。他就是尤里·米哈伊洛维奇·洛特曼。他是前苏联继巴赫金之后又位人文科学领域理论巨擘,他在长达半个多世纪学术生涯中为实现文化形态符号性研究进行了不懈努力探索,他所创建文化符号学理论对世界符号学大厦作出了巨大贡献。值此洛特曼诞辰90年之际,我们符号学专栏特辟三篇文章,以缅怀这位符号学大师。

  • 标签: 符号学理论 洛特曼 诞辰 纪念 渊源 知识分子家庭
  • 简介:苦难问题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关注中心。陀思妥耶夫斯基发现外在贫穷内在罪感是切苦难之源。值得赞美的是:不幸的人们虽身陷苦难仍保持着人尊严与高贵。此外,陀思妥耶夫斯基还发现人至少同喜爱幸福样喜欢受苦,因为人有任性权利。尊重任性权利,标明了新的人道理想。

  • 标签: 陀思妥耶夫斯基 苦难 作品 观照 人的尊严 发现
  • 简介:叙述主观化是语篇建构重要手段,是文学修辞学研究传统内容。随着当代俄罗斯文学叙事方法变化,叙述主观化手段表现形式随之改变。在当代俄罗斯女性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主观化叙述。它们在塑造人物形象、体现作者意图、构建动态语篇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 标签: 叙述主观化 女性文学 特点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