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对文本地位的不同认知、不同处理,会成就有差异的戏剧形态。本文探讨文本元素作为戏剧向度的几种方式,并通过国际小剧场戏剧节、国际导演大师班的几个作品的具体呈现,来探讨与文本元素不同处理方式相关的戏剧理念。首先是经典文本的改编,最常见两个方向:以原文本作蓝本稍加当代意识的解读,新作品的主要意义在于解构原文本。其次是抛弃文本,突破了传统戏剧观,戏剧的样式既千姿百态,又充满无序和重复。第三种则是原创剧本,但在创作中给予非文本元素空间,将非文本元素纳入剧本中。

  • 标签: 文本元素 小剧场戏剧 后戏剧剧场 严肃戏剧
  • 简介:陈铨1920年代在清华学校求学期间,初步接触了解现代戏剧,并逐渐产生兴趣,留学美欧五年间,进一步对西洋话剧作深入钻研,很有心得,而其从事戏剧创作和编导实践,则始于1930年代执教清华大学时期。抗战爆发后五年间,从长沙到昆明,陈铨带领联大学生,编导上演了《前夜》《祖国》《黄鹤楼》《野玫瑰》等有良好社会反响的抗战剧作,声名鹊起,也因《野玫瑰》颇遭责难。依据新见史料,可大致梳理出陈铨从事戏剧活动的来龙去脉。

  • 标签: 陈铨 戏剧活动 《祖国》 《野玫瑰》
  • 简介:一二十多年前,我写过一篇谈论汽车的散文《安装了轮子的世界》,对于发明轮子的人推崇备至。哪吒脚下的风火轮是谁首先想出来的?仿生无法提供轮子的启示,没有哪一种动物的躯体底下安装了轮子。汽车比飞机伟大多了。飞机的发明依赖原型形象,例如飞鸟或者蜻蜓,而汽车来自纯粹的想象。

  • 标签: 定点停车 别墅区 练习题
  • 简介:张爱玲已是显学,但收录在《传奇》中的《心经》一直因其“晦涩”而被放入边缘之地,这与其奇异的伦理书写不无关联,此文通过戏剧性这一视角重读此文本。张爱玲不仅深受中国传统戏剧的影响,更与近代话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近代话剧发展的高峰期正值张爱玲《传奇》问世之时,与《心经》同时期收入《传奇》的《封锁》和《倾城之恋》都与戏剧有着密切的关系,创作于《心经》之前的《倾城之恋》更曾被张爱玲亲自改编成话剧,张爱玲在写作《心经》时深受戏剧的影响,《心经》文本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戏剧因素,本文试图挖掘出隐藏在该小说中的一部精彩的伦理戏剧,从《心经》的“晦涩”中另外“读出一行”。

  • 标签: 张爱玲 《心经》 戏剧性
  • 简介:本文基于戴维·威廉森的戏剧《死白男》中女主角安吉拉·贾德的矛盾心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安吉拉矛盾心理的发展变化,揭示了在“理论”背景下,传统自由人文主义精神及其蕴含的普世真理仍不可动摇。

  • 标签: 戴维·威廉森 《死白男》 安吉拉·贾德 矛盾心理
  • 简介:一现存最早也最重要的大型诗文选集《文选》出于梁昭明太子萧统(501—531)之手,他手下的文人如刘孝绰(481—539)等人对此也有所贡献。《隋书·经籍志》说:“总集者,以建安之后辞赋转繁,众家之集日以滋广。晋代挚虞苦览者之劳倦,于是采摘孔翠,芟剪繁芜,自诗赋以下各为条贯,合而编之,谓为流别。是后又集总钞,作者继轨,属辞之士以为覃奥而取则焉。”

  • 标签: 文选 萧统 条贯 以下 诗赋
  • 简介:陈廷焯是晚清最重要的词学家之一,其部分诗词著述还存在一些文献方面的问题有待厘清。《骚坛精选录》是陈廷焯选评的一部诗选,其成书时间学界悬而未决。经考,该书当作于陈廷焯早年。《杜诗选》见录于周采泉《杜集书录》,也是陈廷焯选评的一部诗选。其成书时间,周氏抄录有误。经考,该书当作于陈廷焯后期。《词则》是陈廷焯选评的一部词选,向来认为仅有手稿,且一直深藏陈氏家中。经考,至少有两种《词则》的抄本流传,特别是中科院图书馆藏本对于整理、利用《词则》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陈廷焯 《骚坛精选录》 《杜诗选》 《词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