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站在二十一世纪的门槛上,人类完全有理由为自己骄傲。每秒几亿次的大型计算机,心脏移植手术的成功,生命基因的获得破解……无不证明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卫星冲出地球,织起一道道彩虹,宇宙飞船将人类的目光带向浩瀚无垠的星际,天文望远镜望见了几百亿光年外的星系……昭示了人类永不衰竭的激情与想象。但人类的妄自尊大也将自身带人了空前的困境,至今还在干着许多自食恶果的蠢事。正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聪明反被聪明误。

  • 标签: 《走出困境》 中国 当代 散文 李越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当我重新读完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十九章,我的心里升腾起一种说不清的复杂的感觉:惋惜、遗憾,甚至有些困惑。我不否认茅盾是一位杰出的现代小说家。他那艺术家的天赋和小说家的才华从他出手不凡的《蚀》三部曲中就已显露出来。然而,

  • 标签: 《子夜》 九章 吴荪甫 小说世界 桑干河上 《暴风骤雨》
  • 简介:<正>在当前诗歌创作及理论的艰窘和困境之中,仍然潜伏暗含了活跃的生机和深远的意向——向语言本体回归和深化的趋向,一种创作和理论中语言意识空前觉醒和强化的趋向。一以往,仅仅把诗歌语言看作表情达意,表达中心思想的工具和材料。至多,作为诗人某种风格的外在表现,归结在鉴赏和风格评价的

  • 标签: 诗歌语言 语言的局限性 “口语化” 诗歌文本 超语义 海德格尔
  • 简介:虽然从作品创作上来看,白先勇在1962年、1963年两年时间毫无建树,但是这两年是他体味人生苦难、经历内心挣扎的重要时期,打铸了令他最终突破自囿、走向情感升华和文学成熟的精神世界.本文从家庭的影响、亲情的煎熬、时代的制约、异文化的折射等方面着手,并结合对的评述,力图揭示白先勇当年的内心世界的一些侧面,展示白先勇文学中潜藏于个人苦乐背后的有关历史、国家的丰厚内涵.

  • 标签: 困境 内心 异文化 败者 追寻 中国
  • 简介:在这样一个时代,作家面临的困境是双重的.灵魂的轻飘与肉身的沉重.激情的写作与世俗的冷漠.生存的艰辛与精神的富有.文字的张扬与刊物的萎缩.纯美的目光与冰冷的拒绝.坚持抑或放弃,沉默抑或爆发,存在抑或消亡……

  • 标签: 作家灵 困境作家 灵肉
  • 简介:考虑到今天的文学格局和社会现实,我们欢呼小说《那儿》的出现,但同时也要保持一份清醒:《那儿》真的如评论者一致认定的那样(不管是批评或是叫好),是一篇“描写当代中国无产阶级命运的小说”吗?

  • 标签: 知识分子 社会现实 文学格局 无产阶级 当代中国 评论者
  • 简介:当新世纪到来的时候,中国诗歌与整个文学的人气候一样,无可回避地遭遇着读者困境。诗歌本来就是一种内向性文体,甚至远不如小说、散文容易为读者接受,目下,写诗者虽不乏其人,但从整个文学现状看,诗歌还是面临“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尴尬局面。所谓读者困境,是指诗的读者渐呈下降趋势,诗主要处于一种执著的写作状态,而不是热烈的阅读状态。

  • 标签: 中国诗歌 读者接受 下降趋势 写作状态 阅读状态 内向性
  • 简介:说起红学中的索隐一派,学界并不陌生。早在《红楼梦》作为抄本流传时期,就有人提出了“明珠家事”说(见赵烈文《能静居笔记》)。在程木活字本120回《红楼梦》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发行后,周春在《阅红楼梦随笔》中又提出了“张侯家事”说,这些可以看作索隐派红学的肇端。到了上个世纪初,沈瓶庵、王梦阮《红楼梦索隐》于1916年刊行,随后有蔡元培《石头记索隐》、邓狂言《红楼梦释真》踵武其后,索隐派红学始具规模。

  • 标签: 索隐派红学 《红楼梦》 小说 曹雪芹 索隐方法 《石头记索隐》
  • 简介:异文化的磨砺,不断蚕食着华人移民与祖国之间的血脉联系,而在适应期一度失去的归属感,使他们暴露出了心理上最薄弱处的伤口.作为旅居美国的华人作家,严歌苓对于海外华人的生存甘苦可谓洞烛于心,她将笔触深入到了这伤口的痛点,其和人性交接的地方,去挖掘并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在美华人群体性的心理症候.

  • 标签: 在美华人 异文化 心理困境
  • 简介:首先,我想说明一下,巴金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位大师既非女作家,更非女权主义者,何以用女权批评来解读他的作品?女权批评这个名词对我国文学界至今大概仍是比较生疏的,然而作为一个文学批评的派别在西方却盛行已久了,它由本世纪

  • 标签: 《寒夜》 汪文宣 曾树生 现代文学 女权主义者 觉新
  • 简介:在中国当代作家中,余华是少数既受到一般读者、又得到评论界一致称赞的作家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他的创作成果颇丰,但他的创作却在高峰期戛然而止,十年之后才有这部长篇巨制《兄弟》,有趣的是,它遭遇到了大众读者的狂热追捧和专业评论家的严厉批评之间的巨大反差。《兄弟》自然可以从多方面去解读,但我觉得,与余华以往的全部小说一样,“生存之艰难”仍然是其最为核心的主题。不过在表现这一核心主题的方式上,与以往又有了不同,这一次,他开始从欲望的角度切入。下面我们就进入小说的文本,从其人物的“离合”“悲欢”,看看欲望究竟是如何左右人们的命运的;而从欲望的角度来关切人生的艰难,对余华个人的创作生命而言,究竟又意味着什么。

  • 标签: 余华小说 《兄弟》 欲望 生存困境 离合 当代作家
  • 简介:中国古代哲学家很早就认识到由符号、解释者、对象三者构成的语义三角并非一个完满自足的表达体系:脱离了对象的感知属性和物理属性的符号系统并不能完全指示对象本身,“道”、“玄”等一些表示事物本体的对象由于它们具有普遍性、超时性的特征而很难被完全指示。儒家、道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禅家都站在本家的立场来看待符号的困境,并在长期的争论中形成一个特殊的交集模式,使中国符号得以从困境中突围。中国符号交集模式中的形名、物我、言意诸命题,成为中国诗学的重要问题。

  • 标签: 中国符号 困境 突围
  • 简介:蒋春光写小说历经有年,他既叙述回忆那逝去的爱情故事,又关注当下现实的社会问题,更以其独特的感知视角审视隐含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我曾读到过他发表在《红岩》、《四川文学》等杂志上的、《鱼腥》、《错位》、《无名昏厥》等小说,他以调侃,反讽的叙述笔法捕捉到生活中的某种深层意义。最近又读到他的新作《教工之家》,发现他的眼光转向了对中国农村教育困境的冷酷逼视,由此带出一个既缺乏浪漫的诗意,又没有个人虚构理想的世界,充满在字里行间的是沉甸甸的

  • 标签: 教工之家 中国农村 教育困境 小说 反讽 体育课
  • 简介:迟子建不是一个被炒作得大红大紫的作家,也不是一个可以随意对之划型归类的作家。她从八十年代中期一路走来,为读者世界带来了一百多篇中短篇小说,还有几部长篇小说和散文随笔,却还有很多文学读者不知她是何许人也。她是勤奋的,耐得住寂寞的,尊重艺术规律、珍视创作个性的作家。当年,恩格斯因英国女作家玛·哈克奈斯敢于

  • 标签: 迟子建 中短篇小说 生存困境 人物形象 人性精神
  • 简介:文化身份是定位的,而不是本质的.余光中的文化身份也随着空间的迁移而改变,他不断的为自我身份定位,而结果是自己无法属于现实世界,文化身份定位在已经消逝的时空中.这种永恒的追寻与失落是余精神脉络中长久的特质,这在香港时期的散文创作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在这一时期表层的静观中有着深层的焦虑与伤楚.

  • 标签: 香港时期 文化身份 定位 深层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