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从数字看中日文化差异厦门大学林娟娟平素,当我们开始着手什么事情的时候,总会情不自禁抑扬顿挫地念起数字:1、2、3、……;当跑步累了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地喊起号子:1、2、1、2、……,藉此加油鼓劲坚持到底。由此可见,数字同人类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密切相...

  • 标签: 中日文化 数字 日本诗歌 日本文化 奇数 七言律诗
  • 简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民族的语言均与其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般来说,作家与翻译家对于语言不仅具有敏锐的感觉,而且深刻了解其语言中的社会文化.因此在描述某一客观事实时,他们所运用的应为本民族最地道的语言,对客观事实所作的描述也应是符合本民族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的,他们的表达方式还应是为本民族所广泛接受的.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民族的作家以及翻译家对同一客观事实所作的描述,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尤其是由文化背景所产生的差异.

  • 标签: 文学作品翻译 文化差异 中日 民族文化 社会文化 思维方式
  • 简介:在关系从句与指示词的语序方面,一般认为语序比较严格的汉语与语序比较自由的日语相比,语序相对自由。日语一般采用单一的RDN语序,而汉语则可以采用两种可能的语序,即RDN和DRN语序。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汉语和日语的语序类型有关。此外,汉语和日语均遵循“音节长度原则”和“语义接近原则”,日语中上述原则相互和谐一致,因此语序比较固定、单一;而汉语除了遵循上述原则之外,还遵循“可别度原则”,该原则与上述两个原则相互竞争、冲突,因此语序相对比较自由。

  • 标签: 汉日对比 语序 类型学 关系从句 指示词
  • 简介:日本江户时代汉诗人对于中国古代作家作品的鉴赏,往往与中国诗人的看法存在差异。从中可以寻绎出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日本著名的儒学者津阪东阳《夜航诗话》中对于李商隐的政治讽刺诗,杜甫、苏轼、杨万里诗中的比喻以及崔湜"和亲"诗的评论背后,可以看出诸如"尊王"意识、肉食禁忌传统、神道教的"净秽"观以及对于同姓婚、近亲婚的普遍认同等日本文化因素。这些例证都表明,日本人评价中国古代作家作品,往往会受到其特有的思想观念的左右和影响,呈现出十分明显的本土化特征。

  • 标签: 日本诗话 津阪东阳 汉诗批评 本土化
  • 简介:认知语用文体学是认知、语用和文体相结合的界面研究,是一种诠释文学语篇的新视角。本文梳理了认知语用文体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该领域的研究意义,并通过言语行为、认知指示、会话含义等理论模式深入探讨了认知语用文体学的具体应用,指出目前认知语用文体学研究虽然缺乏系统性,但是具有广阔的学术空间。

  • 标签: 认知语用文体 文学语篇 言语行为 认知指示 会话含义
  • 简介:文化词语的翻译一直是翻译研究的热点问题。从框架语义学的视角探讨文化词语翻译的研究成果虽已有一些,但多数仍然停留在汪立荣(2005)提出的参照原语框架调整目的语框架问题的探讨上。本文主要着眼于文化词语的框架构成,主张通过框架元素的分析,寻求在目的语中搭建文化词语框架的途径和方法,并且提出了在搭建过程中应该以基本框架元素为依据,注意补充缺省的框架元素的翻译方法。拓展了文化词语翻译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框架语义学 文化词语 翻译 框架搭建 框架元素1
  • 简介:随着认知科学、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等的深入发展,动态语言学理论越来越受到关注。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lwasaki的“多重语法假说”理论和金水敏、定延利之的“角色语言”理论。笔者从动态语言的视角出发,围绕角色语言与话语角色之间的内在联系,考察了日本年轻人爱用的副词。结论是使用符合规范语法的副词还是使用年轻人赋予了特定意义的副词,取决于说话人要扮演的“话语角色”。当年轻人在扮演“成人”角色时,使用符合规范的副词;而当其要扮演“年轻人”角色时,则会使用赋予特定意义的独特的副词,本文将这类副词定义为“若者”副词。

  • 标签: 动态语言 角色语言 话语角色 “若者”副词
  • 简介:学业情感是伴随着学习的深入不断变化的,它不仅对学业行为有重要影响,而且与学业水平密切相关。本文对日语专业学情进行调研,结果发现:上游组与下游组在自信心、学习动机、目标语态度及学业行为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在学业情感和学业行为维度上,下游组呈现出相对消极和被动的特点。改善学业情感体验对于促进日语学习行为投入、提高日语学习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学业情感 学业行为 情感目标
  • 简介:当代俄罗斯女性作家在小说创作中有意识地融入神话元素,创造出了神话色彩浓厚并具有独特审美特性的文本。神话具有混融性特点,将神话元素作为女性小说中的重要现象进行分析,这要求研究者需跳出传统文学的研究框架,运用跨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拓展新的研究途径,为此,将语言与文化研究相结合的语言文化学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研究视角。本文拟从语言文化学视角出发,以当代俄罗斯女性小说为研究对象,以神话人物、神话母题、神话时空为研究要素对当代俄罗斯女性小说中的神话元素及其功能进行阐释,以期为此方向的研究提供些许有益的启示。

  • 标签: 语言文化学 当代俄罗斯女性小说 神话元素
  • 简介:本文针对安倍晋三就任日本首相以来历次施政演讲中关于朝鲜主题的政治话语文本进行归纳整理。运用语篇一历史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话语分析,研究安倍在施政演讲文本中涉及的主题、使用的语言手段和话语策略。用以揭示安倍借助政治话语进行阐释与传播意识形态的方法和手段。研究表明,安倍在历次施政演讲中运用了所指策略和辩论策略,为争取国内民众对其政策的支持进而营造自身“敢作敢为”的政治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语篇-历史分析方法 日朝关系 安倍晋三 施政演讲
  • 简介:日语有A型、B型和C型3个类型的三价动词保留宾语被动句,而汉语只有A型和B型2个类型的三价动词保留宾语被动句。日语有生物用作主语时最容易被接受,而汉语无生物用作主语时最容易被接受。从有生物用作主语易于表受影响者,无生物用作主语易于表话题这个角度来看,日语的三价动词保留宾语被动句的主语主要用来凸显受影响者,而汉语的主语主要用来凸显话题。这个特点与二价动词保留宾语被动句一致。

  • 标签: 三价动词保留宾语被动句 有定 无定 受影响者 话题
  • 简介:赵明熙的短篇小说《洛东江》作为殖民地时期阶级文学运动的代表性作品,被视为向无产阶级文学(KAPF)"第一次转向"的象征性作品。主人公朴成运曾试图去模仿殖民者"日本"的文化,然而终究还是未找到归属感,在本土文化和殖民文化之间彷徨,最终决定通过拒绝殖民主义意识形态以及找回殖民地以前他们的过去来进行反抗。由此朴成运通过洛东江这一民族空间深化了自己的民族意识并看到其中深层的阶级问题。从阶级论来看,可以通过对阶级矛盾的分析找出韩国当时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源,从这一层面上,本文试图从后殖民主义角度以霍米·巴巴关于混杂性的理论,结合阶级中心目的论社会主义叙事对该作品进行分析,探讨后殖民主义视角下的混杂性是如何推动主人公意识到民族问题并最终看到其中深藏着的根本原因——阶级问题的。

  • 标签: 赵明熙 《洛东江》 混杂性 后殖民主义思想 阶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