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正>王逸注;“年德盛曰壮。弃,去也。秽,行之恶也,以喻谗邪。百草为稼穑之秽,谗佞亦忠直之害也。改,更也。言愿令君甫及年德壮盛之时,修明政教,弃去谗佞,无令害贤,改此惑误之度,修先王之法也。”洪兴祖注:“不抚壮而弃秽者,谓其君不肯当年德盛壮之时,弃远谗佞也。”王逸和洪兴祖均谓抚壮为及君年德壮盛之时,后来注家都采取这一解释。

  • 标签: 《离骚》 洪兴祖 王逸注 札记 政教 《说文》
  • 简介:《宋史》为书凡四百九十六卷,部帙之富,居二十四史之首。其书本仓猝修成,史臣潦草将事,故其纰缪疏舛之处,亦视各史为独多。邓广铭先生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即广徵天水一代之史册,取与《宋史》相校雠,以期探索其源流,刊正其谬误,补苴其疏脱,考论其得失。现存所做读《宋史》札记遗稿五十三篇计十万字。今特取其中数篇先予刊布,以飨读者。

  • 标签: 《宋史》 历史考证 政治制度 《宋史·王旦传》 《宋史·韩维传》
  • 简介:读《诗》札记国光红《诗·周南·苡》三章章四句,语义反复回环:“采采苡,薄言采之。采采苡,薄言有之。采采苡,薄言掇之。采采苡,薄言援之。采采苡,薄言之。采采苡,薄言之。”小序云:“后妃之德也,和平则妇人乐有子矣。”小序误认平民妇女为后妃,非止此一例。但...

  • 标签: 《说文》 逸《诗》 《尔雅》 郁李 唐棣 车前子
  • 简介:2005年7月,有人在讲话中用“七月流火”描写天气炎热,引起了一些人的议论。有人根据《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说是“七月流火”本来是指大火星(心宿)向下流降,不能用来形容天气炎热。也有人发表了不同意见。

  • 标签: “七月流火” 札记 语文 不同意见 天气
  • 简介:1)词典中有关同一地名的如下两条:bā屯(HǎbāTún),地名,在北京。hǎ屯(Hǎbātún),地名,在北京市。同一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应相一致,词典上的两个括注却不相一致。按《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1976)中关于“村镇...

  • 标签: 形容词 汉语拼音字母 拼写法 图穷匕首见 释义 图穷匕见
  • 简介:步琴敦煌本《舜子变》:“儿忆阿耶肠断.步琴席上安置。舜子抚琴中间.门前有一老人立地。”(《敦煌变文集》129)席是膝之音借。“步琴”即抱琴。其说如下:

  • 标签: 敦煌变文 字词 文字 札记 敦煌本 老人
  • 简介:《韩非子》注译札记萧德铣《韩非子》一书历来颇受学术界的重视,前贤时彦对此书的整理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注译此书只是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工作,特别难忘秉钧师对我的鼓励与指导。今天将个人的点滴心得选择数则写在下面,主要是表示对秉钧师的怀念。[1]诏以...

  • 标签: 《韩非子》 注译 游说者 “险” 怀化师专 刘师培
  • 简介:<正>《法显传》(又名《佛国记》《历游天竺记传》),东晋法显和尚撰。法显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旅行家,翻译家,是我国僧人去西域(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锡兰等国)取经的先驱。《四库全书总目》说:“法显,晋义熙中自长安游天竺,经三十余国还到京,与天竺禅师互辩定,以成是书。”(卷七十一史部,地理类四)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就引用过此书的内容。此书以当时简明通俗的语言记载了作者去印度的沿途见闻,因此《法显传》不但是研究南亚次大陆史地的重要资料,而且是研究晋代乃至中古

  • 标签: 唐西域 敦煌变文 我国古代 四库全书总目 装饰 印度
  • 简介:<正>《朝野佥载》,唐张鹫撰,共六卷,是一部记录隋唐时期朝廷与民间故事遗闻的笔记文。近年披读发现,其中某些词语或某些特殊的义项未被一般辞书所收入,或虽收入并列出书证,但时代偏晚,未达语源。今董理数条,愿与研究汉语词汇史的广大同好探讨之。【抑】卷六:“空如禅师者,不知何许人也。少慕修道,父母抑婚,以刀割其势,乃止。”(P132.中华书局1979年版。下同,只标页码)按蒋礼鸿先生《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卷四《释事为》:“忆逼就是抑逼,又作意、亿,又

  • 标签: 朝野佥载 札记 女妇 宅舍 禄米 中华书局
  • 简介:本文对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把“吾斯之未能信”的“信”解释为“信心”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信”是“伸”的假借字;考察了历史上对“敏于事而慎于言”的“敏”的解释,认为“敏”应该训为“勉”,是“努力、尽力”的意思。

  • 标签: 《论语》 “吾斯之未能信” 注解 “敏于事而慎于言”
  • 简介:甲金语法札记三则喻遂生近年学习甲骨文金文语法,偶有所获,辄笔记之。现录出三则,以就正于方家。一,十月一《合集》21897(即《前编》8·11·3,以下引《合集》径出片号)卜辞为:辛已卜贞雀受佑,十三月。/辛巳卜弗受。/……卜戊击……终,十月三。/缶十...

  • 标签: 甲骨文 否定句 《古代汉语》 陈梦家 宾语后置 古文字研究
  • 简介:读史札记二则李槐《宋史》中的一句衍文《宋史·理宗本纪三》记述宝佑元年(1253年)“秋七月壬午,王伯大薨”.《宋史·理宗本纪四》中记述宝佑二年(1254年)六月“王伯大名致仕,诏进一秩,允所请.”这两条史料必有一误.按《宋史》卷420《王伯大传》记载...

  • 标签: 《宋史》 札记 军费 政府岁入 《要录》 绍兴
  • 简介:《庞居士语录》是唐代著名居士庞蕴(?—815)的语录和诗偈集,是襌宗早期的重要语录之一,也是研究唐代俗语和口语的宝贵资料。本文对其中“一子地”、“当阳”、“再巧成拙”、“澡镜铨”等词作了考辨。

  • 标签: 《庞居士语录》 校读札记 古代词汇 汉语 庞蕴
  • 简介:前天听一位网友讲他的初恋故事。这是没有任何实质内容的初恋,纯洁而凄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是的,我们会被人间的所有真情感动。文学就是要表现这些让人感动的真情。如何表现这些真情,且让它们能够扣人心弦,是大可值得探讨的。我相信读者所有的来稿都是有真情的。但让我感动的不是很多。如果我被来稿感动了,我会深深地感谢作者。刚开始快速瞟一眼《打铜街》这篇文章,看到“打铁”什么的,

  • 标签: 感动 真情 文学 纯洁 初恋故事 札记
  • 简介:《汉语理据词典》(王艾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以下简称《词典》)是现代国内第一部探求汉语理据的工具书,它对5000多条词语的理据进行了阐释。由于许多词语产生的年代久远,它初创时的构词理据已经湮灭无闻,或者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为记忆的便利而为某些词语附会上人为的解释,从而形成了“流俗词源”的混淆,使理据的考察异常复杂,这需要我们进行抽丝剥茧式的整理。以一人之力,想把这5000个词条考察清楚,一定非常困难,因此该书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考求不精之处。本文试就笔者阅读中发现的同题作些考订.

  • 标签: 《汉语理据词典》 汉语理据 词条
  • 简介:<正>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口技》:“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奋袖出臂”,课本注:“捋(luō)起袖子,露出手臂。奋,张开,展开。”此注未妥。“奋”如果训展开,奋袖就应该是展开袖子,与“捋起袖子”意思正好相反。再说,捋起袖子只能是发怒的表现,与上下文意亦不相连属。

  • 标签: 古词语 袖子 中学语文 札记 初中语文课本 穷极
  • 简介:《荀子》一书词义颇为灵活,有所谓“奥谊艰辞”之称,历代注家各执一辞,多有分歧。笔者选取众家分歧较大而至今尚无定论的若干条词语,参照杨惊、王氏父子、郝懿行、刘师培等人的旧注加以辨析,对于各家说解均不合《荀子》文原旨的而发表己见。试提出几条以就教于方家。

  • 标签: 《荀子》 无定 词义 词语 校释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