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传统观点认为,"包括"所联系的前项名词语的指称范围要大于后项名词语,且前、后项名词语所指称的事物必须同类。但随着语言的发展演变,这些限制条件已经发生动摇。文章根据新近语料揭示"包括"用法扩展的事实,探讨发生扩展的原因。

  • 标签: 语法 包括 插入语
  • 简介:清光绪年间佚名所著《声表》分古韵十九部,并证以谐声及群经押韵。其古韵分部虽未达到同代学者应有水平,但其对冬部、月物部、文部、元部、阳部声符的处理都值得称道,如文部声符已非常接近王力。此外作者亦将质部独立、东冬部分立、侯部配有入声、从脂微部中独立出月物部。《声表》的发现,丰富了清代古音学的内容。

  • 标签: 《声均表》 古韵分部 光绪年间
  • 简介:汉语方位词“”“下”的用法灵活丰富并表现出不对称性,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二者的语义构成不同,而语义的差别则反映了汉族人对空间领域认知的某些特点。本文力图揭示“”“下”各种用法及不对称性的表现中所蕴藏着的某种认知规律,从而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帮助。

  • 标签: 认知 对外汉语教学
  • 简介:平声的“(鱼)”在汉语中长期使用,且仍在汉语方言中广泛使用,当是去声的“(理)”变调构成的,不大可能是借词。其与表示“死、杀死”意义的南岛语词的音义关联是偶然的,二者并不同源。闵语中表示“杀、屠宰”的“创”则可能是古南岛语的底层词。

  • 标签: “治” 同源词 底层词
  • 简介:刘勰《文心雕龙》是典型的中古非质语篇,其篇内术语解释正是其元语言和对象语言的一个结合点。《文心雕龙》中的术语解释是一种随文释义,主要呈间接追加型模式,往往需要多"重""次"的后续说解,受语用逻辑支配;又是一种修辞式解释,可借用谐音、比喻、引用、对偶、析字、顶真、互文等修辞方式的单用、兼用或套用等形式表现出来,颇具语用价值。

  • 标签: 非均质语篇 文心雕龙 语篇 术语解释 语用价值
  • 简介:通过问卷调查和对语料库的封闭性检索,运用计量分析手段,调查分析了广州话动词完成体的变异。结果表明完成体形式的发展趋势在广州人和香港人里面都呈现一致。通过动词的变调来表示完成(V[L]),这一形式的常用度远远不及动词后加体标记的形式(V+咗)。“V+咗”的常用度跟使用者的文化水平呈正相关,文化水平高的人,更倾向使用共同语的标准形式体标记来表示完成体,教育是共同语向方言渗透的一个重要途径,教育影响人们的语言使用。动词用于“V“’的常用度的高低与动词个体相关,与动词的声调关系不大;高频动词用于“V*”的机会可能会大些。

  • 标签: 广州话 完成体 变异 问卷调查 语料库
  • 简介:很多语言的完成体标记都是来自于领有动词,这背后存在着深刻的认知理据。汉语普通话的完成体表达是不对称的,肯定式是用来自完成义的动词“了”表示,其相应的否定式则是用来自领有动词的否定一方“没”表示。但是在很多南方方言里则是对称的,其完成体的肯定式和否定式分别来自于领有动词的正反两方。

  • 标签: 领有动词 完成体 不对称 类推 书面语
  • 简介:本文旨在探讨汉语动词在时段语义的分类。现代西方语言学在研究时段语义时,常常利用表达完成时段的(inphrase)短语和表达持续时段的(forphrase)短语作为检验动词时段语义分类的工具。英语中,完成动词(accomplishmentverbs)主要同表达完成时段的短语连用,很少同表达持续时段的短语连用。动作动词(activity)只能同持表达续时段的短语连用,不能同表达完成时段的短语连用。本文将利用不同动词与某一时段表达短语的搭配所生成的不同语义,以及时段表达短语同动词的不同语序搭配造成的语义差异来区别汉语动词的时段语义类别。笔者认为,在现代汉语中,动词后时段表达短语可有两种不同的时段意义。同动作动词连用时,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同实现动词(achievementverbs)连用时,表示某一状态变化后到说话时所流逝的时间。在动词前,时段表达短语只能同完成动词连用,表示完成某一任务所用的时间。(90JasonSt.Arlington,MA02174USA)

  • 标签: 完成动词 现代汉语 动作动词 短语 汉语动词 语义差异
  • 简介:论文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点学科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而应用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指导,可以更为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开拓视野,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合作学习 小学语文 教学应用
  • 简介:摘要学习古诗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老师长期地指导和教授,也需要学生多看多写多背诵多积累。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试着转换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和现代文之间很好地转换,新时代的老师要积极学习好信息技术的运用,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实现教学的方便高效。古诗词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一定要持之以恒举一反三地学习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 标签: 高中语文 古诗词教学 有效策略
  • 简介:<正>评点的内容,词句而外,兼及篇章;散文中声调抑扬的安排亦古代修辞特点,对较典型的亦略加评注。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宽式对偶君臣固守而窥室,奇句奇偶相生○言秦地理位置有利,退可守,进可攻,引出下文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四句一义,用变文之法构成重言式的排比,后二句又有变化以"之意"配"之心"以避单调;"席""包""囊",名作状,转品法、简炼、形象。全句在于强调秦的野心,增强文势○起笔奇、偶、排句参用,气势旺盛,笔力雄肆,风格刚健○从秦孝公讲起以强调秦之善攻,为始皇统一打基础,以对比其不善于守,开头便从正面衬托题旨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点明富国强兵外连衡而斗诸侯。点明外交策略。斗,使诸侯互斗而削弱,使动用法,求句简炼○内政外交,全面叙出用商君策于是秦人

  • 标签: 修辞评点 过秦论修辞
  • 简介:<正>一汉魏以降,历代翻译的佛经浩如烟海。汉译佛经中保存的梵汉对音,不仅材料十分丰富,而且译经师生活的地域和时间在各朝经录中都有确切记载,因此是研究汉语语音历史的最有价值的资料之一。但是,梵汉对音这一宝贵语音资料到现在并没有得到全面整理和利用,这是非常可惜的。前人研究梵汉对音,多是运用一些零碎的材料证明一些个别问题。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我们应该探索和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即全面整理能反映某一个时代的某地方音的梵汉对音资料,研究这个时代的汉语这种方言的语音系统的面貌。隋唐是中国佛教的鼎盛时期,译经事业异常发达。隋升皇元年(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登基,北齐沙门宝暹等十一人西游赍梵经二百六十部膺期而至,被认为是应运吉兆,即下诏立大兴善寺译场,并"勒旨付司,访人令翻"。一时高僧云集长安,盛况空前,总计隋"一朝两代三十七年道俗二十余人所出经论传法等合九十部五百一十五卷"。其中主要译经师阇那崛多早年也曾在北朝宇文周长安译经,所以本文将北周时长安所出译经也一并收入,然后从中剔出能够反映长安方音的部分,整理分析其中保存的语音资料,以求对公元六、七世纪之交的长安方音进行探索。本文所用梵汉对音资料,采自北周及隋代阇那崛多、阇那耶舍、耶舍崛多、达摩笈多

  • 标签: 梵汉对音 对译 方音 长安 梵文 半元音
  • 简介:摘要太宰是日本近代无赖派旗手。1948年6月13日,太宰和爱人山崎富栄一起投水自杀,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本文结合太宰的生平,从1.太宰压抑的童年经历,2.芥川奖的数度落选和战后国家被迫转型、价值观的转变带来的冲击这两个方面来分析太宰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从而“丧失为人的资格”的。

  • 标签: 太宰治 压抑 自我毁灭
  • 简介:摘要绿色生态德育体系不是传统意义的教育要贴近生活,而是意味着从理念、过程到环境全方位的变革。其核心从生命的原点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尤其重视学生所遇到的各种现实的问题及真实体验,培养学生的道德智慧,成就个体的幸福人生。本文指出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绿色的学习内容,必须为学生构建绿色的课堂学习模式,必须保证达到绿色的学习效果;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还给他们参与的时间、体验的空间、感悟的自由,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 标签: 绿色生态 生态德育 生命体悟 幸福
  • 简介:摘要新的形式下,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愈加凸显出来,离退休党支部的建设是重要的内容,想要做好这项工作,思想认识的提高是首要条件,其次应该把握住这一时期离退休党支部建设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以理论实际结合在一起为原则,促使科学发展观得到全面落实,积极推进离退休党支部建设。本文简要谈了谈强化建设离退休党支部的重要意义,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问题所在,提出了几点应对的策略,以期更好地开展离退休党支部的建设工作。

  • 标签: 新形势 离退休党支部 建设 问题与对策
  • 简介:粤东北部三县见组字在细音条件下只有/KiAC/类音节变音为腭音:^*[k]、^*[k^h]、^*[η]分别变成[t]、[t^h]、[η];音变后介音也流失了。/KiC/类音节不变。这个观察有别于前人的记述,但可以通过语图分析得到验证。借助音节建构的分析,文章说明不平衡的演变来自见组细音的两组音节内部结构的不同:/KiAC/类音节中K,与[i]同属音首,所以糅合为腭辅音;而/KiC/类音节中,[i]却作为韵核,与音首关系疏远,所以未能糅合。

  • 标签: 客家话 辅音音变 见组细音 音节建构 软腭音 龈腭化
  • 简介:<正>""在普通话里读shàng,去声。但不少人,而且往往正是语文工作者,都把"平上去入"、"上声"的""读作shǎng,上声。笔者以为这是不合适的。""在《广韵》属宕摄开口三等禅母,有上声、去声两读:一、养韵,",登也,升也,时掌切。"二、漾韵,时亮切,",君也,犹天子也。"显然,"上声"的""是第一个""。

  • 标签: 普通话 上声 中古去声 特殊读音 古全浊声母 声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