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课堂是教师之根本,成长的立足点,教师的学习成长离不开课堂。课堂更是学生学习的根本点,学生的学习就是从课堂开始,所以课堂就是教师学生的连接纽带,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关联着教学的成败,体育教师需要上课,更能够从观摩别人的课中学习以便更好地上课,更好地促进教学成果的结成。

  • 标签: 课堂观察 评课
  • 简介:在邮票内容上,此票有名无姓。查新邮资料票名为《木兰从军》,但全套邮票不仅仅只表现“从军”;且第2图就叫“木兰从军”,有重复之感、、如将“中国邮政”四字移在英文CHNA前面,将票名分别改为“木兰诗·纺织(从军;征战;还乡)”,这样邮票才有姓有名,令票面内容完整统一;并且在视觉效果上二更符合木版图书的格式。

  • 标签: 《木兰从军》 视觉效果 邮票形式 邮票设计
  • 简介:14.2亿:国家卫生计生委对外公布《'十三五'全国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规划》针对2020年前中国的计生事业发展制定出明确路线图,其中包括,到2020年全国总人口在14.2亿人左右,年均自然增长率在6‰左右。另外,到2020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预期将从2015年的1.6左右提高到1.8左右;到2020年,中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将进一步下降到112以下。

  • 标签: 刊表 表补白 评刊
  • 简介:听课课是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要使听课课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实现听课课的视角转换。其视角应由以往更多的关注教师怎么教转向关注学生怎么学和学到什么,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是在怎样的情景中发展的。唯有此,才能更好地探寻学生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养成之路。如何在听课课活动中让教师的视角更多转向于课堂的整体性、有效性与情境性,具体分析如下。

  • 标签: 听课评课 教师专业发展 中学生 教学方法 教学质量 事半功倍
  • 简介:始自8月中旬的邮币卡新品种的局部反弹,领头的无疑是“春节”小型张。此次反弹的起因就是人们对2000年纪特新邮、尤其是其中的小型张发行量有可能大幅度削减的良好预期,而作为本轮反弹人气指标品种之一的“春节”小型张半年来鹤立鸡群的表现,更强化了人们的乐观判断。“春节”是近两年难得的一枚没有跌破邮局原始售价的小型张,它面世后长期在10元附近盘桓,几次下探但很快又被拉起,市场中的货源一直处于相对紧缺

  • 标签: 春节 起因 乐观 发行量
  • 简介:<正>一、什么是划分?为了明确事物的概念’除了依靠定义来揭示概念的内涵来反映事物的特点和本质以外,还需要了解它的概念的外延,即了解这个概念究竟反映哪些事物。任何一类事物的划分就是帮助我们明确事物概念外延,从而达到明确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不少概念的外延是一类事物,把其中的每一个事物一个一个地列举出来,有时不可能做到,有时也没有必要(如在该类事物包含的分子很多,甚至在无限的情况

  • 标签: 划分 基本技术 防守技术 进攻技术 弧圈球 乒乓球运动
  • 简介:根据1991年版《国内邮件处理规则》,给据邮件在寄递过程中,因邮局过失而丢失、短少、损毁时,应当通知寄件人,并按照规则第九章第六节予以赔偿或采取补救措施。由于给据邮件出现上述现象较少,加之相关单式均由邮局业务档案室集中管理,所以很少见到。近日,笔者收集到一组比较完整的快件赔偿单式,清晰展示了这项现已成为历史的邮政业务。

  • 标签: 《国内邮件处理规则》 赔偿 邮政业务 集中管理 寄件人 第九章
  • 简介:新邮预订年年订今又预订。当2003年新邮预订出现多年未见的火爆现象时,通宵排队集邮者的众生相,既令人深思,又耐人寻味。

  • 标签: 集邮 预订 简析 心态 现象 排队
  • 简介:清初书坛弥漫的董派流风,是书法史上的一个特殊的现象,这个现象的出现,与一个人的喜好密切相关,这个人就是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他是顺治皇帝的第三子。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君主之一,康熙皇帝不仅在文治武功方面卓有建树,

  • 标签: 康熙皇帝 考析 朱子 爱新觉罗 顺治皇帝 中国历史
  • 简介:原邮电部和国家邮政局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9位元帅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专门发行了纪念其诞生周年的纪念邮票,每人1套(林彪未列在此列,但也有几枚邮票)。至此,元帅邮票全部出齐。

  • 标签: 元帅 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邮政局 纪念邮票 邮电部
  • 简介:大套邮票是指那些成套邮票发行枚数在6枚或6枚以上的纪念和特种邮票,但不包括小型张等特殊规格的邮票在内。由于枚数较多且绝大多数均含有高面值,因此收集这些邮票的难度较大,尤其是信销票的收集难度更大,通过自然实寄获得信销票而能够收集齐全JT大套票者可谓凤毛麟角。

  • 标签: JT邮票 大套邮票 投资价值 邮市 邮品
  • 简介:元初杂剧作家李寿卿的《伍员吹箫》杂剧取材于史传和民间传说。情节结构方式与《赵氏孤儿》杂剧基本相同。通过主人公伍子胥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家英雄落魄的悲慨和对快意恩仇的豪侠人生的向往,是一部复仇剧。杂剧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产生了严重的缺陷,影响了表达效果。曲词刚健质朴,趋于本色。《伍员吹笛》杂剧是一部悲剧作品。

  • 标签: 形象塑造 落魄 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