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民歌《襄阳乐》起源于六朝时期的长江中游,对唐代诗歌很有影响。据《旧唐书·音乐志二》记载:《襄阳乐》,宋随王刘诞所作。刘诞“始为襄阳郡,元嘉二十六年(449年),仍为雍州,夜闻诸女歌谣,因作之。故歌和云:‘襄阳来夜乐。’其歌曰:‘朝发襄阳来,暮至大堤宿。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

  • 标签: 襄阳 唐诗 《襄阳乐》
  • 简介:造成一首诗歌的艺术品质的最主要原因是诗人的创作个性和审美趣味吗?艺术创作只是简单表达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吗?研究诗歌的基本出发点除了从诗人出发还可以从什么角度切入?对唐诗与音乐关系的研究如何为诗歌艺术本身的研究提供营养?唐诗体裁的新旧两体,与现代的新诗和现代旧体诗的新旧关系有何异同?任何一个关注、爱好和研究旧体诗歌的人,想必或多或少都为上述问题所困惑过。钱志

  • 标签: 唐诗研究 近体 诗歌艺术 创作个性 审美趣味 艺术创作
  • 简介:唐诗的吟咏问题,是唐诗学术界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践的问题。由于泉州方音保留晋唐中原雅音,在声、韵、调与中古音保持基本一致性。用泉州方音文读音吟咏唐诗更能充分体现后音韵味。吟咏唐诗要重视平仄、停顿、音步,又要掌握好文读、变调和腔调,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 标签: 普通话 唐诗 泉州 对式律 中古音 感情基调
  • 简介:对先唐诗中的棹歌渊源脉络作简单梳理并将棹歌分为民间创作和文人之作两类。棹歌在内容上主要是民间的水乡爱情,文人的寄情言志、宫廷唱和以及行旅风光。艺术表现及影响方面,对时空张力下的爱情魅力、津女救父的典故、棹歌的南方化作了一些探究。

  • 标签: 先唐诗棹歌探究
  • 简介:<正>(一)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唐天宝十四载(七五五),由于玄宗李隆基晚年昏庸好色,国家政治腐败,以致安禄山于这年十一月率兵叛乱,第二年(至德元年)进取长安,李隆基仓皇逃蜀.他的儿子李亨于灵武建立临时流亡政府.杜甫得知消息后,立即由鄜州投奔灵武,中途被叛军捉住,送往长安.《春望》便是诗人杜甫困居长安时的作品.

  • 标签: 谢眺 长安 唐诗 杜甫 宣城 灵武
  • 简介:唐诗里采录有关贫、富两阶层两极生活的代表诗篇作为引线,比对了大唐社会上流阶层的繁富豪奢以至腐朽堕落和底层民众艰辛度日的痛苦生存现状。穿越时空,考察、认识大唐帝国繁荣强大的表象背后所隐藏的贫富差距过大、社会两极分化的严峻问题,解析了个别关注草根民生问题的诗人的赤子之心、仁者情怀、忧患意识。指出严重的社会两极分化正是大唐社会不和谐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

  • 标签: 唐诗 贫富差距 两极分化
  • 简介:在以戏曲为本事的《牡丹亭》中,出现了大量集唐诗,文章将着力于概括其文体特征及在剧中的文学功能。融入戏曲母题的《牡丹亭》中的集唐诗,除秉承了传统集句(唐)诗的总体特点外,在文学特征及文学功能上也有新的价值,很值得我们重视。

  • 标签: 牡丹亭 集唐诗 文体特征 文学功能
  • 简介:陈子昂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他变革绮靡的宫廷诗风,为唐代诗歌发展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然而,纵观今存十余种"唐人选唐诗",仅《搜玉小集》选其诗一首,其他唐诗选本均未提及陈子昂。我们通过分析各种"唐人选唐诗"的选本发现,选者编选诗歌的范围、理论依据及诗歌传播上的限制等是陈子昂诗被忽略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唐人选唐诗 陈子昂 选本 选诗标准 理论依据
  • 简介:唐诗选》是明末云间派陈子龙等人主持编选的一部中关唐代诗歌总中的选本。通过查检相关文献,我们可以了解这部诗选的编选者、编选时间、编选动机、体例安排、取材、评点等情况。这部选本中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陈子龙的文学活动以中云间派的文学复古思想。

  • 标签: 《唐诗选》 陈子龙 宋征舆 云间派
  • 简介:晚明多奇人,庄便是其中的一员.分析庄的处世行文及其思想内核,将庄的狂行怪性和英特高迈的遗民气节归结为'奇'和'正'的对立统一.从'奇'与'正'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个性特点揭示出庄独特的人格魅力.

  • 标签: 遗民 归庄 人格魅力
  • 简介:翻译策略视文本的题材和体裁的不同而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唐诗因其变化多端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流传至今,其中的含蓄、双关、典故更为脍炙人口。该文围绕带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内容展开翻译策略的探讨,试图摸索出一点规律。

  • 标签: 《唐诗三百首》 文化特色 翻译策略
  • 简介:潜志》是金末著名学者刘祁所著的一部有名的笔记体史料书籍,曾对元修《金史》产生过很大影响,对后人研究金元易代之际的历史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从三个方面,简介作者撰述经过,概述本书的主要内容及其真实性与可靠性,并着重分析了此书对于研究金末社会历史所具有的重要史料价值。

  • 标签: 《归潜志》 《金史》 史料价值 刘祁 元好问 金末
  • 简介:有光的散文理论论述了文章的起源、特性和功用,地位和价值,继承和发展,创作的独创性,作者的修养等问题.它揭示了文章的以自我表现为中心的巨大表现力;强调文章的生命力能与历史社会共生长相始终,其地位和价值取决于自身的贡献,而非权势所能支配;继承和发展散文要有"自知"、"自得";为文要勇于独创,自抒己见;作者应努力扩展生活阅历,涤除不良习气,立定脚跟不徇于人惑于俗.这些主张对明清散文的进一步发展都有过良好影响.

  • 标签: 归有光 散文理论
  • 简介:20世纪30年代的诗坛涌现了一股“晚唐诗热”,构成当时新诗的一个独特现象。这一热潮的发生既表现在废名、林庚、何其芳、卞之琳等诗人对晚唐诗词的青睐、亲近程度,也表现在当时各种刊物、论著、文章对晚唐诗词的关注与推介热度,还表现在诗人们在大学课堂及教材中对晚唐诗词的重点推崇与理论阐释等方面。

  • 标签: 晚唐诗热 1930年代 独特现象
  • 简介:<正>有的唐诗研究者认为,唐太宗虽为一代英主,但在诗风上是倾向守旧,爱好齐梁的.这种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在《帝京篇序》中,太宗总结了周秦以来历代帝王覆亡于骄奢淫逸的历史教训,主张以尧舜俭朴之风改变秦汉以来的奢淫之弊.与此相适应,在诗歌音乐上,也主张用远古淳朴的“咸、英之曲”,改变六朝以来的“烂漫之音”.音乐诗歌都要“节之于中和,不系之于淫放”.这都可以看出,太宗正是要以朴素实用的观点来纠正梁陈“释实求华”的形式主义诗风的.这是从政治改革的高度来论诗文改革的一篇重要文论.这篇文论,对梁陈形式主义诗风的批判是一针见血击中要害的.它不

  • 标签: 初唐诗风 唐太宗 文质并重 陈子昂 唐诗研究 梁陈
  • 简介:梁启超是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政治思想博大精深,复杂多变,在近代中国有很大的影响力。要理清梁启超的政治思想脉络,新民思想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从新民思想的不同发展阶段,可以更好地把握梁启超思想的特质。

  • 标签: 新民思想 儒学渊源 西学渗透 东学背景
  • 简介:课堂悟是“十字五步”教学模式一个重要环节,它往往起到画龙点睛、提挈要领作用。顾名思义,课堂悟就是在课堂教学时,对本节课亦或近阶段授课内容进行回顾,用简明语言加以概括,把各个知识点贯穿起来,以此帮助学生识记知识,建立一个较为科学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是引发学生从授课内容的感性认知提升到理性认知的高度,这不仅是对所学知识进行积极构建,而且是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拓展延伸。

  • 标签: 课堂 英语 授课内容 知识点 教学模式 知识体系
  • 简介:唐诗宋词中,涉及秋千的诗词有二百多首,这些数量虽然不多,但是“秋千”意象却是在研究古典文学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文学意象。“秋千”意象与古代闺阁女性的空间位置在不同的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状态,文章主要从这二者之间的空间关系入手,进而梳理分析秋千在三种状态下的审美特征。

  • 标签: 秋千 女性 空间 审美